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技術與人的存在——阿倫特技術哲學探微

2019-02-12 02:50:53
關鍵詞:境況阿倫特勞動

陳 飛

(重慶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重慶 400044)

現(xiàn)代技術體系自誕生以來就展現(xiàn)出推動整個世界前進、促進生產(chǎn)方式和思維方式變革、創(chuàng)造新的人的生存境況的巨大力量,整個世界日益被技術支配和裹挾。很多哲學家都對技術的本質(zhì)、技術與世界的異化、技術與人的存在等問題進行過深入的研究,比如馬克思、海德格爾、哈貝馬斯、阿倫特等。與其他幾位哲學家相比,阿倫特的技術哲學并沒有引起國內(nèi)學術界的重視。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與阿倫特沒有專門的技術哲學著作相關;另一方面,可能與長期以來阿倫特被看作20世紀最富原創(chuàng)性的政治思想家的身份有關,她以對極權主義、公共領域、平庸的惡、自由與政治、共和主義、革命等政治問題的研究著稱于世。其實,阿倫特對技術的分析無法與其特有的政治理解相隔離,阿倫特關于技術的真知灼見,比如對工具、機器自動化、制作技術、數(shù)學模型的分析等,主要散布于《人的境況》《過去與未來之間》等政治思想著作中。阿倫特并不是孤立地談論技術的本質(zhì)、要素、功用等,而是把對技術的分析與人的存在結合起來,把技術之思奠基在存在的地基上。本文以技術與人的存在境況為核心探討阿倫特的技術哲學思想,從而透視技術與人的三類基本活動的辯證關系,以及超越現(xiàn)時代人的技術化存在的可能道路。

一、技術與勞動

在《人的境況》中,阿倫特把人的積極生活概括為三類根本性的活動:勞動、工作和行動,它們分別對應著人在地球上生活的三種存在境況。與勞動相對應的人的存在境況是生命本身和生物必然性;與工作相對應的人的存在境況是人造事物世界和世界性;與行動相對應的人的存在境況是公共領域和人的復數(shù)性。這三種基本活動分別滿足人的不同需要,相互不可替代,共同使世界持續(xù)下去。勞動與生命的新陳代謝相聯(lián)系,這使它陷入周而復始的循環(huán)之中,這個循環(huán)是自然生命有機體的生物過程所決定的。勞動始終處在永恒的自然必然性之中,為個體生存提供必需品,以確保類生命的延續(xù)。工作與人的非自然性相聯(lián)系,它是一個物化的技術活動過程,其目的是建構一個完全不同于自然環(huán)境的永恒、穩(wěn)固和持久的人為世界,這一世界超越了個體生命的有限性而長久地存在,為有死者生命的空虛和短暫易逝提供一種持久長存的尺度。前兩種活動都受制于必然性,只有行動才是真正自由的活動,行動本質(zhì)上是開始一個因果序列的能力,體現(xiàn)的是康德意義上的先驗自由原則,它既不提供生存必需品,也不提供人造事物的世界,其目的是彰顯人的差異性與復多性。在對勞動與工作的分析中,滲透著阿倫特關于技術的真知灼見,技術減輕了勞動與工作的強度,但并沒有使人們從生物必然性中走出來,反而使人越陷越深,不能自由地思考和行動。阿倫特師承海德格爾從存在論的角度思考技術,海德格爾認為,技術的本質(zhì)是一種座架,座架是海德格爾技術哲學的核心概念,“座架(Ge-stell)意味著對那種擺置(Stellen)的聚集,這種擺置擺置著人,也即促逼著人”。[注][德]海德格爾.海德格爾選集[M]. // 孫周興譯.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6:938.受海德格爾技術座架思想的影響,阿倫特從技術控制的角度反思人的存在境況。

阿倫特認為,不論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起源和原初目標呈現(xiàn)出什么樣的面貌,它都已經(jīng)極大地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世界?!斑@一改變是如此激烈,以至于可以說,那些仍然信任常識和用日常語言交流的外行和人文主義者,已經(jīng)觸及不到實在了?!盵注][美]阿倫特.過去與未來之間[M].王寅麗,張立立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250.這就是說現(xiàn)代科學技術已經(jīng)徹底塑造了整個世界,對這一驚心動魄的過程,如果沒有深厚的哲學思維和洞察事物本身的能力是不可能從存在論的角度把握技術的哲學意義的?,F(xiàn)代技術在勞動中的廣泛應用極大地減輕了勞動強度,為人的存在提供了越來越豐富的消費品,但在阿倫特看來,這并不能取消技術對人的強制和奴役?,F(xiàn)代技術尤其是自動化的發(fā)明和使用改變了勞動必需性的顯示方式,但并沒有變革必需性本身,必需性以一種隱秘的方式讓我們感到它好像不那么緊迫,但實質(zhì)上我們每天的生活都在演繹著生命是一場奴役的事實。人們成為機器的奴隸,受任何一項技術的操縱,盡管人們有能力破壞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但人們卻被標準化、齊一化、形式化的技術控制,機器代替了我們的思考和判斷,我們變成了無思想的勞動動物?,F(xiàn)代技術及技術思維無所不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完全淹沒在程式化的技術理性中,人們越來越傾向于整齊劃一的行為,陷入價值虛無主義的困境,人類生活日益形式化、平面化。

現(xiàn)代工業(yè)技術已經(jīng)使人類服從于自動化的生產(chǎn)過程,人類的持久性、崇高性等真正的價值被消解掉了。以技術為核心的所有現(xiàn)代發(fā)展,在阿倫特看來,都只不過是為了偽自然而犧牲人類價值的同一種實例,并沒有什么實體性的差異。“未來自動化的危險與其說是自然生命令人哀嘆的機械化和人工化,不如說是所有人類生產(chǎn)力都被吸收到一個極大地被強化了的生命過程中(盡管以人工的方式),自動地、無痛苦地重復它周而復始的自然循環(huán)。”[注][美]阿倫特.人的境況[M].王寅麗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94.輕松的勞動不會改變生命的自我循環(huán)的吞噬性質(zhì),反而會強化和擴張追求財富無限增長的生命節(jié)律。現(xiàn)代技術加速了生命的自然循環(huán),勞動不過是周而復始的生物生命循環(huán)的一個階段,維持生命生存的需要驅(qū)使著勞動。勞動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它總是在同一個循環(huán)上輪回,在所有人類活動中,只有勞動才是無窮無盡的,自動地伴隨著生命本身而不斷地前進,不受任何意志或目的的影響。從勞動的角度看,現(xiàn)代技術使人的體力大大增強,甚至可以做到取代人的體力的地步,但是所有這些技術變化都是量的變化,根本沒有使勞動從無限循環(huán)的生命過程中解脫出來。阿倫特指出,以技術為核心的現(xiàn)代勞動的解放并不意味著人在自由方向上的進步,它沒有使所有人進入一個自由的時代,反而使所有人愈演愈烈地處于物質(zhì)欲望的必然性之軛下。在勞動中,不存在顯示個體差異和自由的可能性,勞動只是維持生命所需的必然性活動,與生存本能相聯(lián)系,是一種叔本華式的生存斗爭。在阿倫特看來,洛克、斯密、馬克思都把勞動置于各自的思想中心和積極生活的首要位置,把每一個人都看作勞動者,這實際上是把人限制在必然性之中,缺乏自由和主動,削弱了行動的可能性。

阿倫特指出,勞動過程的無限循環(huán),只有靠消費的無休止來保證,我們需要越來越快地替換掉我們的消費對象,再也不需要刻意保護物固有的持存性了?!拔覀儽仨毾?、吞噬掉我們的房子、家具和汽車,仿佛它們也是一些如果不迅即卷入人與自然無休止的新陳代謝循環(huán)中,就會白白地損壞掉的自然的‘好東西’?!盵注][美]阿倫特.人的境況[M].王寅麗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91.我們只有通過不斷加速地消費,通過提高使用頻率讓產(chǎn)品越來越快地喪失使用特征,以至于在使用和消費之間的客觀差別瀕于消失的情況下,勞動的無休止和物質(zhì)財富的循環(huán)增長才能得到保證。對于阿倫特而言,頌揚勞動的結果必然導致一個消費社會的出現(xiàn),這是一個最低級的最像動物的人之境況。勞動和消費的無休止清晰地顯示在古典政治經(jīng)濟學所假定的理想社會中,即物質(zhì)豐裕和財富無限制地增長的社會。我們被這周而復始的循環(huán)過程推動著,自由的消費不過意味著我們?nèi)找嫱淌芍@個世界的持存性,自由的生產(chǎn)不過意味著我們可以擁有想消費的任何東西,但我們都無法逃脫這種循環(huán)的無情運轉(zhuǎn)。在阿倫特看來,技術的進步,縮短了勞動時間,增加了人們的空余時間,但空余時間并沒有使人們從生物必然性中解脫出來,空余時間被用在了消費上面,空余時間越多,人們被激起的消費欲望就會越強烈。這些欲望在現(xiàn)代技術的逼迫下,變得更加奢侈和精細,越來越多的奢侈品作為必需品被納入到消費中。

阿倫特認為,消費在精細和奢侈方面的變化并沒有改變社會的基本面貌,反而卻包含著更大的危險:沒有一個世界對象能夠保持自己的持存性而不被消費吞噬?!拜^少警示性的工業(yè)技術形式已使人類服從于自動化的生產(chǎn)消費的虛假過程,它所模仿的正是循環(huán)的自然秩序,從而毀滅了人類世界?!盵注][英]卡諾凡.阿倫特政治思想再釋[M].陳高華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2.技術——勞動——消費構成了封閉的循環(huán)鏈條:技術減輕了勞動痛苦,提高了勞動效率,創(chuàng)造了越來越多的產(chǎn)品;消費保證了勞動的持續(xù)性,刺激了越來越強烈的消費欲望,個人消費被調(diào)整和塑造得更加適應財富的無限積累,財富的積累又使技術的革新和提高勞動生產(chǎn)率成為必要。在這一循環(huán)鏈條中,產(chǎn)品不斷地消失和出現(xiàn),此起彼伏,沒有任何一種產(chǎn)品能夠長久地置身于生命過程中。假如勞動產(chǎn)品都被消費毀滅,人們在其中就沒有家園之感,因此建立一個持存性、客觀性的世界,使它至少在一段時間內(nèi)能抵擋住消費循環(huán)的吞噬,是具有根基性意義的,而這正是工作塑造的人的存在境況。盡管阿倫特對勞動進行了尖銳的批判,但不應誤把阿倫特的觀點當作廢除勞動的烏托邦訴求,個體生存和類生命的存續(xù)使勞動成為人之境況的永恒特征。

二、技術與工作

阿倫特對現(xiàn)代政治思想的重要貢獻之一是把勞動與工作區(qū)分開來,勞動主要是滿足生命的基本需要,技術——勞動——消費的無限循環(huán)導致了人類對于一個穩(wěn)定世界的渴望;工作的目的是制作耐用品,它們具有一定的持久性,并不像勞動成果那樣被消費掉。技術化工作的產(chǎn)物被看作世界的組成部分,它制作了一個客觀的世界,確保了持存性,不會像勞動的產(chǎn)物那樣作為生理性需要被消費掉,走出了生物性的自然限制,構成了人的一個共享實在和共同空間。阿倫特以桌子——椅子為比喻幫助我們理解客觀世界的作用,“盡管人的本性變化無常,卻能通過與同一張椅子、同一張桌子的聯(lián)系,重獲他們的相同,即他們的同一性”。[注][美]阿倫特.人的境況[M].王寅麗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06.桌子作為世界之物在分開人們的同時又把人們聚集在一起,它提供了一個共同的基礎。由工作的所有產(chǎn)品構成的客觀世界也是如此,既可以讓每個人加入共同體從而聯(lián)系起來,又可以把每個人隔開為獨立的個人?!八撕褪澜绲脑趫鲆蟛⑶掖_立了一個不同于個人的主觀心靈的客觀實在,否則的話,對于個人而言,他人和世界就無異于純粹的主觀表征?!盵注][英]帕特里克·海登編.阿倫特:關鍵概念[M].陳高華譯.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9:45-46.世界之物的持存性有讓流動的現(xiàn)代生活穩(wěn)定下來的功能,沒有它們,就會缺乏客觀性和持存性,只剩永恒的運動。一方面,技術性工作的產(chǎn)物構建了一個我們居于其間的世界,它甚至可以超過它的制作者的生命時間長度;另一方面,我們也以自己的作品對這個世界做出貢獻,工作因而提升了我們的地位,超越了勞動的自然循環(huán),具有為世界奠基的重要作用。

工作是一個技術物化的過程,阿倫特又把它稱之為制作。從事工作的人為技藝人,技藝人發(fā)明機器是為了改造自然,建立一個物的世界,機器本身也是客觀世界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人通過運用技術設計和改良機器以增強戰(zhàn)勝自然和生命循環(huán)的力量,這種力量是人的自我存在的確證方式。阿倫特區(qū)分了工具與機器,工具的合用和精確程度是由目的產(chǎn)品決定的,它根據(jù)世界之物的需要來進行設計;機器自身則具有了相對獨立的意義,它的功能屬性和運作程序獨立于產(chǎn)品對象,不再是為了目的產(chǎn)品而設計機器,不再是根據(jù)實用的標準來設計機器,相反是根據(jù)機器的要求來生產(chǎn)產(chǎn)品,目的和手段完全顛倒。人與器具的關系發(fā)生了變化,工具依賴于掌握它的技藝人,工具不具有獨立性,是人手的功能性延伸,是人手的奴仆;機器要求技藝人為它們服務,技藝人被迫改變身體的自然節(jié)奏以適應機器的運轉(zhuǎn)程序,不是身體的節(jié)奏決定機器的節(jié)奏,而是機器的運動支配著身體的運動,“只要工作在機器上進行下去,機械過程就代替了人體的節(jié)奏”。[注][美]阿倫特.人的境況[M].王寅麗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13.人在設計機器的同時塑造了一種不可擺脫的機器環(huán)境,機器取得了主體地位。對于人在工具或機器使用中的地位,阿倫特總結道,即便是最精巧最發(fā)達的工具也不可能指揮或取代人手,它只是人手的奴仆;即便是最原始最簡單的機器也按照自己的節(jié)律指揮著人手的工作。

阿倫特區(qū)分了現(xiàn)代技術在建構世界過程中所經(jīng)歷的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蒸汽機的發(fā)明和使用,這個階段仍然以技藝人對自然力的有目的的使用和對自然過程的模仿為根本特征,因此與古老的牲畜力、風力、水力的使用并無本質(zhì)區(qū)別,只是對自然過程和自然力的擴展或延伸。第二個階段是電力技術的發(fā)明和應用,自動化是這個發(fā)展階段的最新層次,電力技術的應用不可能被描述為古老手工技藝的延伸,它也不再以對自然過程的模仿為特征,不再以自然提供的方式使用材料建構客觀世界。這一階段的根本特征是創(chuàng)造,即將現(xiàn)代技術置入世界,釋放技術自身的力量來改變自然的過程,使制作從一連串的獨立步驟轉(zhuǎn)變?yōu)橐粋€自動化的連續(xù)過程,沒有掌握現(xiàn)代技術,這一過程根本不會發(fā)生。第三個階段是核技術的發(fā)明和應用,各種類型的原子彈如果釋放出自身的能量,足以摧毀地球上的所有有機生命甚至是地球本身,人完全有能力走向自我毀滅。就像海龜身上的甲殼一樣,技術成為人身體上的殼,阿倫特使用這個生動的比喻,無非是說技術是我們這個時代必可不少的構成要素,但是它又成為我們這個世界無法擺脫的負擔和危險源。在現(xiàn)代技術的催逼下,技藝人的制作世界變成了一個異化的世界,異化的不僅僅是馬克思所說的勞動異化,而是整個世界的異化,異化的程度隨著技術層次的躍遷而不斷加劇。所謂世界異化指的是技藝人憑借現(xiàn)代技術構建的世界成為阻礙人自我實現(xiàn)的世界,非但不利于自身的發(fā)展,反而使人越陷越深而不能自拔。

在技術化的制作活動中,目的——手段的工具性思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制作活動及其產(chǎn)品本身沒有內(nèi)在價值,它被當作進一步目的的手段。在制作活動內(nèi)存在著一個無限延伸的目的——手段鏈條,因此受工具主義思維的束縛。根據(jù)這種工具主義觀點,一切皆為手段,人們無法獲得超越性的人類生存,目的——手段的效用原則生產(chǎn)著技藝人無法回答的無意義性問題。技藝人“不免要把所有事物都當成其目的的手段,并在實際情形中根據(jù)它們的特殊利益來評判一切”。[注][美]阿倫特.過去與未來之間[M].王寅麗,張立立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200.根據(jù)技藝人的標準,地球和整個世界都被工具化,所有事物都被貶低為手段,失去了獨立的和內(nèi)在的價值,因而不可能在制作活動中形成永恒的價值尺度和真實可靠的絕對標準。人成了工具性的人,不再是具有獨立判斷的思想者和行動者,這是技藝人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失敗。技藝人的勝利和特權表現(xiàn)在制作取代了沉思在傳統(tǒng)社會中的地位,制作被看作積極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項活動。在阿倫特看來,“這是十分自然的,因為正是一種器具的發(fā)明,從而人作為一個工具的制造者,導致了現(xiàn)代革命。從那以后,所有的科學進步都與新工具和新器具的制造發(fā)明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了?!盵注][美]阿倫特.人的境況[M].王寅麗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34.制作是在一個模型或形式的引導下完成的,這種模型不僅先于制作過程,而且在制作結束后仍然存在,并繼續(xù)引導可以復制的制作活動,這種模型在數(shù)學中找到了其理想形態(tài)。由于技藝人的制作活動在現(xiàn)代性崛起中的勝利,人們開始用它的思維方法和技術模型來思考行動或政治,扼殺了行動的開端性和不可預測性,也把政治、甚至革命都看作根據(jù)模型來加以制作的對象,從而把復數(shù)性的人裝進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或永恒的模型中,為極權主義埋下禍根。

三、行動與人的技術化存在的超越

技藝人的勝利使得工具主義的思維方法在現(xiàn)代社會占據(jù)支配地位,所帶來的后果是世界被理解為功利主義的世界,不可通約的復數(shù)性的人被理解為以利益為核心的單一制作者或勞動動物。行動是人的積極生活中最高意義的存在,它既逃避了以滿足生命必然性為宗旨的勞動的逼迫,又逃避了工作的手段——目的式的工具性思維。行動提供了超越自然身體限制和機械性思考的可能性,擺脫了技藝人和勞動動物無意義的困境,行動賦予了人類生活以工作和勞動所不能提供的意義,自然而然地展開著有意義的故事。盡管如此,勞動和工作為行動得以進行提供了前提條件,勞動為行動者提供了物質(zhì)必需品,工作為行動者提供了得以立足的客觀世界。勞動和工作雖然處在人的活動等級的下端,但仍然是人不可或缺的存在境況。行動是不需要任何中介、直接發(fā)生在人與人之間的活動,是彰顯人之為人最有意義的活動。每一個人通過行動展示自己特有的敘事,使自身能夠從人類的多樣性中脫穎而出。通過行動,使自己與他人區(qū)別開來。在行動中,“人們表明了他們是誰,積極地揭示出他們獨特的個人身份,從而讓自己顯現(xiàn)在人類世界中。”[注][美]阿倫特.人的境況[M].王寅麗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141.某人是誰不在于他是一個具體種類的成員,不在于他的品質(zhì)、才能、智商和缺點等,而在于他的行動和言說的獨特敘事。言說是行動的表現(xiàn)方式,行動通過言說向人揭示出來,宣布他正在做什么。行動和言說表示每一個人都是不可替代、不可重復的人,超越了單向度的勞動動物和技藝人。

行動在最一般的意義上在于其誕生性,在于開端啟新,發(fā)動一個進程的能力。“行動還標志著某種東西的開端,開啟某種新的東西,掌握主動權,或者用康德的話來說,開啟它自身的因果鏈條?!盵注][美]阿倫特.政治的應許[M].張琳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106.從存在論看,行動根源于人的誕生性境況,人的誕生意味著被拋入這個世界,他通過行動向世界的展示總是意味著帶來了獨一無二的新事物。新事物總以顛覆統(tǒng)計學規(guī)律和機械因果性的方式而出現(xiàn),作為一個奇跡意味著我們總是可以期待在行動者身上出現(xiàn)未曾預料的事情。與技術化的制作不同,行動不可能在孤獨中進行,孤獨意味著行動的能力被剝奪,意味著不被承認為真正意義上的人,行動需要周圍的他人在場,正如制作需要世界來安置生產(chǎn)品一樣。因此,行動必定是公開的,他人共同構成了一個行動由以發(fā)生和得到見證的公共空間。只有在公共空間中,在與他人的主體際交互關系中,個體才能獲得承認和關于世界實在的知識。在業(yè)已存在的主體際關系之網(wǎng)中存在著無數(shù)的相互沖突的愿望和意志,所以行動從來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即便在有限的環(huán)境中的最細微的行動,放到復雜的社會關系之網(wǎng)中,也蘊含著無限的可能性。人們能夠根據(jù)制作的模型來預測最終產(chǎn)品,行動與制作相反,其結果的不可預測性和不可控制性又體現(xiàn)在行動的最終意義往往在故事結束的時候才凸顯出來,所以歷史學家往往比故事的親身參與者更能了解發(fā)生的一切。

與制作相比,行動也有嚴重缺陷,行動者雖然能夠開始一個因果序列,但是卻無法控制其結果,阿倫特對行動的這一缺陷有清醒的意識,歷史上的科學家和政治家的行動都曾釋放了無法控制的過程和難以避免的災難。由此,阿倫特指出,歷史上的許多哲學家和政治家都想避免人的復數(shù)性存在境況的缺陷,其方法就是用制作取代行動,用工具化的思維和同一的標準、模型、理念統(tǒng)攝復數(shù)性的個人,從而把人化約為單一的技術化存在。國家共同體本來應該通過每一個獨特的人的行動而建立起來,但由柏拉圖所開創(chuàng)的西方政治哲學傳統(tǒng)卻把國家的建立看作一個類似于技藝人的制作過程?!皣沂潜荒硞€在政治上類似于工匠或技師的人,按照在特定‘技藝’中有效的固定技術、規(guī)則和尺度來建造的?!盵注][美]阿倫特.過去與未來之間[M].王寅麗,張立立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106.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指出,哲學王運用理念制作他的城邦,就像雕刻家制作雕像、工匠制作產(chǎn)品一樣。以霍布斯、洛克和盧梭為代表的近代西方政治哲學家實質(zhì)上都是根據(jù)制作來理解國家共同體,從而把作為契約前提的個人理解為根據(jù)同一模型塑造的個人,把多元性理解為單一個人的簡單加總,取消了多樣性的自由個性。阿倫特指出,在這些政治哲學家眼中,政治被理解為制作的對象,人就像制成品的材料一樣,可以被暴力改變、破壞,直至達到最終目的的要求。在技術化制作的思維模式中,蘊含著產(chǎn)生極權主義的因子,任何活動或個人都沒有內(nèi)在價值,都根據(jù)制作者的理念或模型進行裁剪,甚至打碎了重來,政治勢必成為制作者的工具甚至暴力機構。在阿倫特看來,政治或行動具有不可預測性和不確定性,如果用一個統(tǒng)一的模型去裁剪,實際上就等于取消了個人行動的復數(shù)性。對20世紀極權主義的憂慮使阿倫特堅決反對把任何政治活動看作絕對的、必然的,本真的政治源于對人的多樣性的承認,從而給大眾意見和普通人的行動留下空間。

在阿倫特這里,行動、政治和自由是三位一體的概念?!罢蔚拇嬖诶碛墒亲杂桑慕?jīng)驗場所是行動。”[注][美]阿倫特.過去與未來之間[M].王寅麗,張立立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139.政治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一些人對另一些人的統(tǒng)治,而是指自由平等的公民在公共領域中的聯(lián)合行動。行動和言說只有在這樣的公共領域才能彰顯個性,自由才能被確證為一項事實,自由才能獲得一個充分顯現(xiàn)的在世空間。只有通過建構這樣的公共領域,人們才能超越勞動動物的生命循環(huán)性和脆弱性,才能超越技藝人的無生命終極意義的技術化思維,才能從私人領域的黑暗中掙脫出來進入公共世界的光明中?!白杂傻膶嵸|(zhì)內(nèi)容是參與公共事務,獲準進入公共領域?!盵注][美]阿倫特.論革命[M].陳周旺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21.行動的特征通向了自由,自由通過行動體現(xiàn)或構成,或者說,自由就是行動,自由同時又被賦予政治意義。阿倫特所理解的自由既不是斯多亞派式的躲避世界的內(nèi)在自由,也不是伯林權利意義上的消極自由,而是更接近存在主義式的自由。阿倫特非常推崇個體行動,符合這種行動概念的政治形式是古希臘參與式的直接民主。出于對個體行動和自由的維護,阿倫特反對代議制民主,代議制民主阻斷了公民通過行動和言說展現(xiàn)自己個性的機會,把公民變成臣民,官僚化和行政化日益嚴重,變成了精致的官僚主義。

通過回溯古希臘的城邦政治經(jīng)驗,阿倫特提出了超越現(xiàn)代性技術化危機的政治道路,對公共政治生活的復歸和向往是其政治思考的關鍵。希臘城邦是公共政治的一個典范,在阿倫特看來,城邦不是一個地理學意義上的城邦國家,而是由每一位公民的言說和行動構成的公共空間,或者說人們以城邦的形式組成的共同生活記載了行動和言說的業(yè)績,確保了人們存在的永恒意義,喪失了這個空間,就等于喪失了實在性。這一自由行動的公共空間在現(xiàn)代社會并不會自發(fā)地產(chǎn)生,阿倫特認為它需要革命才能創(chuàng)造出來。革命不是暴力,不是權力斗爭,而是構建自由及其施展空間的活動。阿倫特與馬克思都對現(xiàn)代性技術危機進行了尖銳的反思和批判,馬克思對阿倫特也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但在超越現(xiàn)代性技術危機的道路上,馬克思與阿倫特的政治方案不同,提出了變革資本主義生產(chǎn)關系的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方案。與阿倫特的政治方案相比,馬克思的這一方案更為徹底和根本,抓住了現(xiàn)代性技術危機的根本原因:以資本為核心的生產(chǎn)關系。只有變革資本生產(chǎn)關系,實行生產(chǎn)資料的聯(lián)合,對生產(chǎn)進行民主計劃和管理,才能最終實現(xiàn)每一個人的自由個性。

阿倫特的行動和政治理論雖然令人向往,但也表現(xiàn)出一些內(nèi)在困境。第一,阿倫特過于關注行動在世界上的開端啟新,以及行動對行動者個性和品格的揭示,忽略了行動的內(nèi)容,但是一項行動的成功與否勢必與其要達到的行動內(nèi)容相關,否則我們很難判斷不同行動的性質(zhì)和意義,比如無法區(qū)分致力于極權的行動與致力于民主的行動的差異。第二,阿倫特的政治理論排除了政治中不可避免的經(jīng)濟利益沖突、文化差異、黨派之爭、宗教信仰分歧等,強調(diào)了政治的純粹性,但也由此過濾掉了政治的真實內(nèi)容,非但不能治療現(xiàn)代性的技術危機,反而陷入了高度的政治理想主義。第三,阿倫特的公共政治領域平等地向所有公民開放,她關切的是平等公民之間不受限制的對話和協(xié)商,但事實上窮人沒有進入公共政治領域的途徑,他們始終致力于以經(jīng)濟利益為核心的必然性領域,因而無法實現(xiàn)與其他公民的平等對話,平等公民的協(xié)商受到嚴重損害。面對勞動動物和技藝人的勝利,面對現(xiàn)代性的技術危機,阿倫特通過對行動和政治的建構提出了自己的救贖之道。她建議通過積極行動建構每一個人展示自己個性的公共空間,主張在與他人、世界的互動關系中思考人如何實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大大超越了現(xiàn)代性所理解的工具式的原子主義個人。阿倫特的思考為我們今天如何超越人的技術化存在,如何超越現(xiàn)代社會的私人利益困境提供了可供借鑒的理論資源。

猜你喜歡
境況阿倫特勞動
等待和希望
讀者(2022年24期)2023-01-21 04:01:57
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
快樂勞動 幸福成長
阿倫特與馬克思的政治思想比較——關于勞動、暴力與自由問題
熱愛勞動
拍下自己勞動的美(續(xù))
技術與現(xiàn)代世界*——阿倫特的技術觀
思妙語
漢娜·阿倫特和三個男人
世界文化(2016年3期)2016-03-15 20:03:07
《阿倫特手冊》:走進阿倫特的思想
出版參考(2015年3期)2016-01-19 20:30:15
汉中市| 抚顺县| 瑞昌市| 辽源市| 镇巴县| 泸定县| 长岛县| 广宗县| 西华县| 南涧| 金乡县| 当雄县| 潞城市| 哈尔滨市| 凭祥市| 南部县| 新龙县| 望谟县| 纳雍县| 舒兰市| 宣武区| 中卫市| 蓝山县| 万年县| 葫芦岛市| 濉溪县| 浦东新区| 德惠市| 贵定县| 松阳县| 车致| 平塘县| 阿巴嘎旗| 凤冈县| 五河县| 平武县| 东乡| 巴彦县| 元朗区| 宾川县| 忻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