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金枝 袁書瑋 周德俊 劉天崢
摘 要:在新媒體時代,高職學生戀愛呈現(xiàn)出與過去及其不同的特征:戀愛動機更趨功利化和從眾化,戀愛行為更趨開放化和游戲化,戀愛抗挫更顯消極化和極端化,基于此點,文章通過探究新媒體時代高職學生戀愛心理特點,企圖以“借力打力”的方式,利用新媒體相關資源,引導高職學生構建積極的戀愛底線思維,防范高職學生戀愛過程中的“灰犀?!笔录l(fā)生。
關鍵詞:新媒體;高職學生戀愛心理;底線思維
一、底線思維與戀愛中的底線思維
(一)底線思維
“底線”,即邊界線或最低要求,它有抽象的一面,如生活中做人的底線,即人與人、人與社會等之間發(fā)生關系的過程中應遵從的最低要求,做人的最低要求;也有具象的一面,如運動場上四周劃定的界線是底線。整體而言,它是以底線為導向的一種思維和工作方法,具體要求就是人們面對某件事時,要在求最好的結果的同時要做最壞的打算,即 “置之死地而后生”。
在任何時代,居任何行業(yè),處任何領域,我們都要強調底線思維,是因為此種思維方式時刻都傳遞出極強的危機意識,它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它是一種精準思維,能夠提示我們找到事物質變的精確臨界點在哪里,即事物變質的底線在哪里;二是,它是一種預判思維,能夠引導行為主體在實施行動時自覺預判行為的后果,同時能夠指引行為相關方提前確立預防機制;三是,它是一種向上思維,在守住底線這一最低要求的同時積極“有為”。因此,一旦底線明確了,事物發(fā)生的質變的臨界點就掌握了,行為相關方就能提前做好預防。
(二)學生戀愛中的底線思維
前面已經對底線思維的涵義、特點和作用進行了比較凝練的闡釋,底線思維強大的隱性作用已然知曉。那么,針對學生戀愛過程中可能呈現(xiàn)出的各種顯隱性特征,同樣要加緊培育他們在戀愛過程中的底線思維,引導戀愛行為主體端正戀愛動機、規(guī)范戀愛行為和提高戀愛抗挫能力,同時其他相關方也要運用底線思維鋪設預判心理,預判學生戀愛中可能出現(xiàn)的危機,謹防學生們在戀愛過程中出現(xiàn)動機偏差、意識偏差和行為偏差,釀造出嚴重錯誤,損害身心健康。
二、新媒體時代高職學生戀愛心理探析
(一)從眾性和功利性的戀愛動機
按照普遍的學齡推算,現(xiàn)在的高職院校的大學生群體多是“99”后,且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離開父母來到陌生的環(huán)境,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獨立生活,因為沒有及時適應校園生活,他們內心開始焦慮、孤獨、害怕,不愿與人交流。他們一邊沉迷虛擬世界排解寂寞,一邊又看向周圍,看看如他(她)一樣的同齡人在干什么。后來,在班級和校園中,他們看到很多人都因有另一半而開心時,此時在他們心中猶如閃過一束亮光,迅速將自己的情感疏通目標寄托在尋找愛情上,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要談戀愛,也沒有思考過自己想要尋找怎樣的伴侶,只是單純看到周邊的同學都談戀愛了,自己也就跟著談了,有的同學甚至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找不到戀愛伴侶,便通過各種新媒體工具在網上尋找愛情。據(jù)調查顯示,很多學生戀愛的原因就是因為別人談戀愛了,他們不愿被他人說自己落后而跟風談戀愛,這就是典型的戀愛從眾心理。
(二)開放性和游戲性的戀愛行為
如果把大學生群體比喻成一座金字塔,毫無疑問高職學生群體處于較底端,那么底端群體一個普遍化的標簽就是思想素質、文化素養(yǎng)水平和自身自控力均較低(這從我國的大學錄取批次即可一窺究竟),唯有個性表達意識較強,表現(xiàn)在戀愛過程中就是習慣,也喜歡大膽的愛情表現(xiàn)方式,不論是在教室、食堂、操場還是地鐵等公共場合,這類群體中的大部分人都敢于將比較私密的戀愛動作(如纏抱、接吻、撫摸等行為)呈現(xiàn)在大眾面前,他們不懼流言、不聽師言、不理厲眼,因為他們認為這屬于自己的情感表達權利,無人有權干涉,殊不知,他們的這類行為其實對他人而言是一種情緒污染,更是褻瀆了愛情的本質。這就是高職學生群體戀愛過程中的開放性表現(xiàn)。
(三)消極性和極端性的戀愛抗挫
盡管在高職學生群體中存在以上戀愛心理特點,但是他們中也不乏有一些對待感情認真、專一的學生,他們因為從小接受比較正面和積極的教育理念,使得他們對戀愛心存敬意,他們不輕易戀愛,但是一旦戀愛必定全情投入,視對方為唯一。然而他們卻欠缺對失戀的承受能力和處理能力,一旦失戀,于他們而言仿佛世界坍塌,眾人拋棄,從此一蹶不振。有的逃避現(xiàn)實,沉迷網絡世界;有的不愿放棄,死纏爛打;有的從此仇視戀愛,更有甚者,選擇結束生命來悼念已逝的愛情,不論是哪一種情緒表達,都反映出新媒體背景下的他們內心持有的一種消極和極端戀愛抗挫心態(tài)。
三、新媒體時代高職學生群體戀愛底線思維培育對策
(一)定實培育目標,切忌空喊口號
新媒體時代,高校工作者們在對高職學生群體進行戀愛心理教育和底線思維引導之初就應該定準、定全和定實培育目標。當前,我們的目標是要在學生戀愛過程中引導他們樹立底線思維,包括戀愛動機底線思維、戀愛行為底線思維和戀愛抗挫底線思維。
就戀愛動機底線思維而言,高校工作者們應明確的目標是引導廣大學生端正戀愛動機,即觸發(fā)學生追求愛情的動機應單純的、陽光的、真誠的、堅定的,而不是陰謀的、功利的、虛偽的、從眾的。
就戀愛行為底線思維而言,高校工作者們應明確的目標是引導廣大學生規(guī)范戀愛行為,即要讓他們明白,作為一名大學生哪些戀愛行為是合理的、哪些是危險的、哪些是禁止的,而不光是盲目把開放等同于大膽,把游戲等同于個性,把失德等同于有趣。
就戀愛抗挫底線思維而言,高校工作者們應該明確的目標是引導廣大學生提高抗挫能力,即明確告訴他們面對失戀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哪些做了只會讓愛他們的人傷心,哪些做了只會讓自己更加傷心,要讓他們明白失戀只是一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事情,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失戀時不要輕言放棄、輕言離去。
(二)充實培育主體,切忌單人作戰(zhàn)
新媒體時代,鑒于學生獲取各類信息的多元性和多渠性,相應的,引導和教育學生的主體理應精準對應,而這也是“三全育人”中全員育人的要求。
不同崗位的教育工作者本身具有不同的思維模式和人生履歷,于自身而言無法察覺,而一旦這些資源用于學生戀愛中的底線思維培育過程將是極大的“養(yǎng)分”。因此,落實培育主體就是要求將輔導員、班主任、專任教師、心理咨詢師以及校醫(yī)院工作人員全部納入到對學生戀愛教育引導。
輔導員要掌握所轄學生的基本情況,與班主任老師和專任老師共享,同時在了解到學生的問題時,要主動與該生的班主任和專任老師聯(lián)系,尋求他們在課堂層面的協(xié)助,對學生進行戀愛底線思維培育引導,必要時與心理咨詢師聯(lián)系;班主任和專任教師要有育生更愛生的情懷,適時把情感教育和生活教育融入到課堂知識教學中;校醫(yī)院醫(yī)生要從學生大一入校起就開展戀愛行為克制教育,尤其是性教育,同時告訴戀愛中的女生們保護自己的重要性,用視頻、實例等形式展示在不采取任何保護措施下偷嘗禁果后惡果,讓他們牢記戀愛過程中的不正確觀念和不克制行為帶來的惡果對身心的傷害是長久性和絕對性的。
(三)落實培育內容,切忌隔靴搔癢
以往的戀愛觀教育僅限于理論闡釋或者簡單說明,學生們聽了也忘了,但是在新媒體背景下,限于時代特殊性,我們不能只滿足于漫灌式的說教,而應結合不同戀愛階段的特點,落實培育內容,構建底線思維。在戀愛萌動、熱戀階段、平淡階段以及失戀階段都應該設置有針對性的培育內容。
在戀愛萌動階段,主要是引導學生端正戀愛動機,從心而戀;在熱戀階段,主要是引導學生明確規(guī)范的戀愛行為,從德而戀;在戀愛平淡階段,主要是要引導學生調整戀愛心理,從理而戀;在最后的失戀階段,主要是引導學生正確看待失戀,堅持扛住失戀壓力。
(四)用實培育方式,切忌紙上談兵
如前所述,以往對高職學生群體的戀愛觀教育多是紙上談兵,照本宣科,缺少其他教育形式。而新媒體時代,對高職學生群體戀愛過程中的底線思維培育要懂得順應時代特征,既要書本培育,也要網絡培育;既要線下培育,也要線上培育;既要實景培育;也要直播培育;既要單人參與培育,也要集體參與培育;充分利用各種新媒體平臺,融入最正、最真、最實的培育內容,讓高職學生能時時“學戀愛”,處處“懂戀愛”,最終將戀愛各環(huán)節(jié)的應具備的底線思維銘記于心,明現(xiàn)于行。
參考文獻
[1] 李晶.當代大學生戀愛問題研究[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5(04).
[2] 張?zhí)鞚?新媒體對當代大學生戀愛觀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新媒體研究,2016(04).
[3] 胡英娣.高職院校女大學生戀愛心理現(xiàn)狀調查與教育對策[J].價值工程,2010(11).
基金項目:文章系武漢城市職業(yè)學院2018年學生工作精品一般資助項目“新媒體視角下高職院校學生戀愛現(xiàn)狀調查及戀愛行為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陳金枝(1991- ),女,漢族,湖北武漢人,武漢城市職業(yè)學院外語學院,輔導員,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心理健康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