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忠魁
太陽笑瞇瞇地把溫暖灑在邯山區(qū)西部的趙王城遺址公園,和煦的春風傾情撫摸著公園內的綠樹花草,親吻著每一處歷經兩千多年風雨滄桑的黃土地。陣陣春風兜著古城遺址圍轉,裊裊娜娜越過虛無縹緲的城頭,穿越時空,好似從遙遠的戰(zhàn)國吹來,像是在告訴你什么秘密,久久縈繞、不忍飄去。
我盡情地敞開呼吸,呼吸一口強盛的趙國歷史天空中吹來的氣息。閉上眼睛,腦海里即是被戰(zhàn)火焚燒而飽經滄桑的古城墻,沉默堅守的殘垣斷壁,每一塊青磚殘瓦裸露著斷臂,在不屈地喘著粗氣,高呼著、拼殺著。驚嘆中睜開雙目,但見每一抔黃土綻裂著,像是竭力地張開著古老的嘴巴,爭相與我對話,又仿佛在默默地訴說著2300年前發(fā)生的戰(zhàn)爭。
趙王古城作為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產物,建造的城池威儀天下?,F(xiàn)在,這座城池因殘暴的秦王嬴政揮之一炬,在慘痛的顫抖與痛苦中倒下,在冀南的黃土地下躺了兩千多年的時光。如今被列為國家級第一批重點保護文物,是有著歷史承載和現(xiàn)實意義的。如果說它美麗,就在于它具有獨特的結構形式和特殊的年代,天下出了個獨特的英雄國王——武靈王趙雍。趙王城之所以叫趙王城,更是一段變革創(chuàng)新、捍衛(wèi)熱土、抗爭強秦的不朽歷史戰(zhàn)歌和激蕩心弦的豪邁壯歌。
據(jù)史料記載,春秋時期,趙氏以晉國異姓大夫身份出現(xiàn)在歷史舞臺上,通過趙衰、趙盾、趙朔、趙武、趙成幾代人的努力,趙氏由一支普通的異姓大夫逐漸成長為擁有封邑、掌握晉國政治實權的強大集團。
春秋戰(zhàn)國時趙國系由趙氏創(chuàng)制,趙氏一族遠溯五帝,通變三代。與秦共祖,厥后二分,日暴發(fā)達,得封邑,任正卿,執(zhí)政彌久,宗族由強,為趙氏立國奠定基礎。
三國分晉后,公元前386年,趙敬侯遷都邯鄲,建王城于此,歷經8代國君,前后計158年。該城址由西城、東城、北城三個小城組成,平面呈“品”字形。西城近方形,邊長1420米,四面城墻保存完整,殘高3—8米,內有5座大夯土臺。位居中部偏南的龍臺,是趙王城的重要建筑,臺基東西265米,南北285米,高16米,是國內現(xiàn)存規(guī)模最大的王宮基址。
趙王城亦稱趙都宮城,位于邯鄲市西南的邯山區(qū)區(qū)域內,是我國保存最為完好的唯一戰(zhàn)國古城址,1961年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遺址公園內有趙王城博展館,于2017年6月24日正式對外開放,建筑面積5400平方米,布展面積3300平方米。該館是趙王城遺址公園標志性建筑,展覽定性為以展示趙文化為核心的主題展館,用歷史的文化符號和現(xiàn)代理念相結合的形式,集中展示了趙國歷史文化演變和經典故事。該館力爭建成邯鄲乃至全國研究展示趙文化基地,創(chuàng)全國一流戰(zhàn)漢文化的優(yōu)秀博展館。
邯鄲的美名,因武靈王趙雍首推胡服騎射而名揚九州,聲斐四海,此乃華夏改革之第一人也。有道是:趙武靈王,建樹功勛改革篇,由弱變強疆土寬。敗林胡、克樓煩,開辟云中滅中山。可惜遺恨沙丘患,一代英名終不還。壯志難酬蕭墻亂,山寺晚鐘伴愁眠。一代國王威震九州,因禍起蕭墻含恨而死,怎不讓人扼腕長嘆!
古城邯鄲的城頭鐫刻著融入到中華血液的1580多條邯鄲成語。尋根刨底,溯古探源,前往邯山西南區(qū)域,就是名聞華夏、聲斐中外的趙王城遺址。
這是一座輝煌的建筑群,面對早已被歷史長河湮滅了軀體而雄風猶在的城池,你會覺得它是非常真實、非常清晰地站在你面前的,你會收獲許許多多的聯(lián)想和感慨,注入許許多多的鮮血和精神的力量。就像祝勇先生在另一個城池所說的:“很像是一幅畫,畫家的最妙的一筆往往是他還沒有畫出的一部分,但是他已經把它藏在自己的筆墨里,在花木山石之間,呼之欲出”。雖然趙王城只是一片荒土龍臺地基,但對于這座已經消失了兩千多年的趙王城,它的地氣一直在氤氳盤旋,一直藏在每個趙人后裔的心里。她的生命基因以永不消失的強悍和旺盛澎湃在我們的血液里,或蟄伏淺吟或酣暢淋漓,讓我們沉浸在無法割舍的趙文化的源脈里,乃至今天都仰望著她的燕趙背影,趙氏氣派。
趙王城城池具有獨特的結構形式,她不像世界上大多數(shù)城池四四方方的,而是用一個小城帶動一個大城,大城和小城分別稱趙王城和大北城,大北城是平民百姓和工匠居住的地方,趙王城是王公貴族居住的地方。
誠然,趙王城沒有故宮富麗堂皇、雍容典雅的氣派,更沒有現(xiàn)代一片片聳入云端的水泥森林之巍峨,但是,你沿著時間的隧道往回走,走進戰(zhàn)國時代的趙國,閉目遐想,在大北城百姓低矮的小房子的西南方向,突然矗起一群宮殿,那是一種怎樣的震撼呢?當時,不僅僅平民百姓對趙王城是仰視的,連那些浪漫文人也是仰慕的,三國時著名文學家劉劭的《趙都賦》,是這樣來形容趙王城的:“百里周回,九衢交錯,三門旁開,層樓疏閣,若翔云之將飛。立從臺于少陽?!庇纱丝梢姰斈贲w王城的恢弘氣勢。
平時,我多次走在家鄉(xiāng)邯鄲趙王城遺址公園,漫步在荒草野花簇擁的幽幽古道,盡享著古趙邯鄲兩千年文明的春風沐浴,聆聽著黃土地上大小不一的堅硬的土坷垃之間的對話。在幽靜沉寂而又喧嘩不休的土坷垃之間,在蔭翳蔽日的佳木枝葉的摩挲中,我聽到了趙王在地底下發(fā)出的騎射改革之吶喊,聽到了將士們捍衛(wèi)熱土的刀劍拼殺的鏗鏘之聲,聽到了進軍的號角和戰(zhàn)馬嘶鳴。
余暉脈脈時,你披著迷人的霞光,佇立于宮城遺址前,品味這位歷史老人的沉重呼吸,聆聽那潛藏在地底的渾厚聲音,與這位兩千多年前的邯鄲老人神交和穿越握手,你會是一種什么感覺呢?你已經站在了英雄的臂膀上,你不覺得你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古趙邯鄲人而自豪嗎?不覺得當年胡服騎射的趙王改革精神又回到這方熱土了嗎?創(chuàng)新驅動、使命擔當,不正是現(xiàn)在邯鄲人民奮斗實干的精神特質嗎?不正是胡服騎射改革精神在新時代的具體體現(xiàn)嗎?
只要你懷著一顆虔誠的心走進趙王城,接近這里的一草一木,你就會聽到當年的聲音,就會嗅到戰(zhàn)國泥土特有的味道——溫濕和暖、樸實厚重。這里的泥土融著趙都將士的血脈,也包蘊著知難而進、砥礪前行的邯鄲人民的奮斗精神。
趙王城遺址包裹著無數(shù)鮮活的生命,雖然他們的肉體早已成了塵埃,但是他們精神的綠意正在城池里蔓延、成長。
作家王克楠曾說:“趙王城的黃土是會說話的。夜深人靜時,遍地都是嗟嗟切切的聲音?!闭娴?,不信?請你靜下心來,你就會聆聽到樹葉摩挲的對話,有堅硬的黃土坷垃互相碰撞的醞釀,更有一種奇妙的聽不清什么內容,但確確實實是融著泥土香的、土聲土氣的邯鄲方言的含混聲音。這是一種神奇的聲音,這聲音,孕育了這片神奇的土地,喚醒了巍巍太行東麓、滔滔滏陽河畔沉睡的村莊,喚醒了兩岸的青山綠水。這一粒粒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堅硬的黃土坷垃,是古趙勇士們的精神和血脈的凝聚,更是現(xiàn)代邯鄲人牢記使命的力量鑄魂。那龍臺,那曾經輝煌無比的遺址,正是2300年前的剛勁有力臂膀齊心協(xié)力的基礎夯實,“九層之臺始于壘土”,才有了厚重沉穩(wěn)、堅實有力的地基,輝煌富麗的宮城,成為雄壯威武的強盛符號,成為兩千多年以后古趙邯鄲的文化名片。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一切終歸都要消失,化為塵埃。王克楠老師寫到:“能永恒存在的是精神,是陽光。是照在趙王城遺址的陽光;陽光以自己的無法代替的魅力照耀著昨天的趙王城,也照耀著今天的趙王城遺址,當然也會照耀著即將克隆出來的新趙王城?!?/p>
我再次懷著敬慕的心情凝眸趙王城遺址,再次聆聽著潛藏在地底的渾厚聲音,雖然我不是第一個和古代的英雄們進行時空對話、相擁,但是我知道我是虔誠的,敬仰的。
已近黃昏,斜陽輕照,春風悄悄地變得更加溫馨輕柔,盡情地撫摸著趙王城遺址上的每一片泥土,這時你的眼前會浮現(xiàn)出每一塊青磚璃瓦在陽光下閃爍著、呈現(xiàn)著金碧輝煌的富麗景觀,還有一排排炮臺和箭樓,一排排威風凜凜的手持長槍大刀的勇士。此時,你一定會融入在里面,在遼闊的冀南大地上,一條長龍似的彎曲盤踞的,連接趙王古城和趙王閱兵臺叢臺閣的厚重龐大的空中走廊,此時給人以一種多么大的自豪和空前的震撼。這座兩千年的趙王古城,其實根本就沒有消失,就時時存在于每個邯鄲人的心里,豐富著燕趙大地千年文明的精神內涵。
巍巍太行山巔漂浮著一抹歷史的祥云。溫暖的斜陽,映照著滄桑龍臺的每一寸泥土,映照著古趙邯鄲生生不滅的璀璨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