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感恩節(jié),夜深人靜之時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面對這個世界。需要感謝的太多太多,恰逢《校長》雜志十周年之慶,回憶與《校長》雜志從相識到熟悉再到與有志者同行,一路陪伴,一路見證,一路成長,情緣既定,不負韶華。
當初為了促進校長專業(yè)發(fā)展,特地訂閱了這本專為校長量身定做的雜志。拜讀以后,覺得每期都有新鮮的觀點,鮮活的案例,成功的做法。有名家治校經(jīng)驗,有學校管理之道,有課程改革舉措,有課堂教學研究,細細讀來都能有所收獲,很多教育主張值得借鑒與參考,就連封面封底優(yōu)秀學校介紹都是精品之作。慢慢的喜愛上這本立足學校實際,切合教育脈搏,關注校長成長的雜志。偶然的機會,與雜志社的編輯蔣老師有了聯(lián)系,從此開始了我們學校與《校長》雜志的互動交流。《校長》雜志顧主編一行兩次走進龍河小學采訪,也正是這兩次專題報道見證了學校兩次發(fā)展。
從 2003年起,趁著新課改的東風,我們致力于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學校的特色發(fā)展,在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道路上他們開始揚帆起航,大力倡導書香閱讀、課題研究、教學反思,積極開展校本研修,鼓勵教師撰寫教育博客,通過學習、實踐、反思、總結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十年磨一劍,到 2013年,學校骨干教師占到三分之一,人人都有課題研究,教育科研、網(wǎng)上結對、教育博客、課題研究已成為學校的辦學品牌,學校美譽度不斷提升?!缎iL》雜志了解到我校辦學成果專程來校深入采訪報道,顧主編一行走進校園、走進課堂、走進教師、走進學生,找到了我??焖籴绕鸬臎Q定因素:教師的群體水平?jīng)Q定著一所學校的辦學水平。寫下了專題報道《這里有一群追夢的人》,熱情謳歌了我校一個個平凡而偉大的教師,激勵我校教師闊步走在通往優(yōu)秀的路上!
從 2013年起,我們立足下一個十年,開始漫長的課程改革之旅,精心設計并實施“小龍人”成長課程。2015年學校迎來了重大發(fā)展機遇,政府異地新建龍河小學,學校抓住契機,高品位建構學校文化,通過梳理與討論,確立了“三和四美”的辦學理念,“和美文化”成為學校辦學愿景。2016年元旦搬入新校區(qū)后,校容校貌大變樣,辦學質態(tài)再提升,學校不斷推進“小龍人”成長課程深入實施,讓物質與精神交融,讓文化與課程共生。這一輪的發(fā)展讓學??缭绞教嵘斈昃蛣?chuàng)建江蘇省現(xiàn)代化學校,成功承辦揚州市精致管理現(xiàn)場會?!缎iL》雜志一直關注我校發(fā)展,2016年暑假,顧主編又帶領采編人員一行深入學校,挖掘學校文化、課程、管理特色所在,在 2019年 9月《校長》雜志專題刊登報道《 采擷“和”文化,裝點“美”校園》,全面客觀總結了我校文化起航、課程引領,促進學校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成功做法,鼓舞我校撐起高品質鄉(xiāng)村教育一片天。
十年,說長不長;十年,說短不短。我感謝這十年來《校長》雜志給予我的幫助。
十年,是一個中間站,更是一個起點。我祝福《校長》雜志越辦越好,歷久彌香!
周福松,儀征市龍河中心小學校長,揚州市學科帶頭人,揚州市首批科研型校長,揚州市優(yōu)秀教育工作者、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 ,儀征市名校長。2012年出版專著《向著明亮那方》。
38歲的張娜,是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特殊教育學校的一名唱游與律動課教師,她已經(jīng)在這里工作了 15年,她的學生大多是一些智力障礙兒童。這里的老師們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愛著這些特殊學生。除了上課外,穿衣、系扣、喝水、吃飯……老師們需要反復做這些簡單卻讓家長放心的事兒。
“這些孩子特別可愛,感情特別純真, ”張娜說,“孩子們需要無私的愛,需要感受到溫暖。走進孩子們的心里,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