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尚春
作為“為你讀詩”系列活動的一部分——“跟著教材覓詩美”,我們選擇了必修一中海子的詩歌《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進行實踐。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這首詩學生過去沒有讀過,但對“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的詩句并不陌生,這是選擇悅讀的基礎。但學生對這首詩初步印象是爛漫溫馨的,而事實上并非如此,因此,我們通過反復誦讀,借助背景材料、問題支架,盡可能真實地還原海子的內心世界,為學生個性化讀詩、精準解讀提供可能。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要通過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語文學習活動,在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幾個方面獲得發(fā)展。我們通過初讀梳理談體驗,自由誦讀談發(fā)現(xiàn),集體朗讀做探究,延伸朗讀促深入等活動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一步一步接近真實的海子,達到精準為學生讀詩的目的。
學生自由朗讀后談最初感受:情感是幸福/悲傷?有學生認為是幸福的,也有學生認為是悲傷的,并相應找到詩句印證。教師沒有發(fā)表看法,讓學生聽央視主持人和“清明詩會”的不同朗讀,再問:你覺得哪種讀法更符合你的理解?(自由談)學生仍是意見不一。最后教師請一位同學做了示范讀。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就是尊重學生閱讀的原初感受,并配以不同的音頻讓學生感受詩歌情感,為后面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學生在第二次自由誦讀后,提出了一些問題。
問題1:詩人的幸福簡單、質樸、自由、優(yōu)美、寧靜、詩意,按理說很容易實現(xiàn)的,為什么卻要“從明天起”?
問題2:詩人把幸福傳遞給了親人、陌生人、自然,詩人自己為什么“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問題3:詩人把幸福比作閃電。 “幸福的閃電”指什么?
為了深入理解這些問題,我們用ppt展示海子的生前介紹,詩人、好友西川對海子現(xiàn)實生活的回憶。插入海子“作詩討酒”的相關故事和他幾段快速死亡的愛情,介紹影響他的西方存在主義哲學的主要觀點等。通過這些知識介紹,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現(xiàn)實中的海子不能融入世俗, 他把自己隔絕在塵世之外。他獻身詩歌理想,是個理想主義者,以犧牲塵世生活為代價。所以,現(xiàn)實生活中他生活得很苦,沒有愛情,沒有親情,他把自己封閉在自己的詩歌里,做自己的王。他渴望幸福、愛情,但他背棄塵世,“只愿面朝大?!?,他活在“春暖花開”的詩歌里。學生對于第三個問題的解讀各不相同,有人認為指代海子短暫的愛情,有人認為是指他的幸福熱烈而短暫,不僅僅指愛情。對于這樣的個性化解讀教師給予了充分的肯定。教師還請兩位同學做了朗讀,在點評中一起討論了拖音和重音之處。最后教師配樂朗誦。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 學生把閱讀過程的問題提出來,表明學生走進了詩歌,觸摸到了詩歌的內核,但如果教師不提供背景知識,學生一味死讀,我想學生的問題還是不能解決。所以,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識、問題支架對解決學生問題最為關鍵。同時,通過這些知識介紹,學生更感受到這首詩歌的凝重和悲傷。再通過學生朗讀、教師范讀進一步加深對詩歌情感和作品內涵的理解。
討論一:比較“我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焙汀拔抑辉该娉蠛?,春暖花開?!薄懊娉蠛!焙汀氨硨Υ蠛!眱删浔磉_效果。
討論二:如何理解詩歌題目?!按蠛!币庀蟮睦斫?。
第一個問題,我們通過不斷朗讀并強化“只愿”二字,最后達成共識: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悲涼、倔強以及背棄塵世、封閉自我的內心世界。也有學生從“只愿”中讀出了詩人的高高在上而不是卑微。我告訴學生:在詩歌的王國里,詩人就是王,從這個層面來說,詩人是傲視一切的。
第二個問題,學生結合之前的介紹的知識,討論后明確:“大海”象征詩人的精神世界。詩人只有背對塵世活在詩歌王國里,才能感受到溫馨幸福。
江若水先生在《詩的八堂課》中提到,詩也適合品。詩有聲有色,既有音韻,又有意象和詞藻,還有詞和句子的質感。所以,他認為:我們讀一首詩,涵泳意義的同時,還要體會節(jié)奏和旋律,感受形式和色彩,以至于觸摸詞和句的質地是柔和還是糙硬。這是情思、辭采、宮商等各種元素的奇妙組合。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們通過換詞、反復朗讀讓學生品味詩詞中關鍵詞傳達出的特殊情感。不管前面的幸福多么的溫馨,但“只愿”二字一出就把詩人隔離在另一個世界了, 他的孤傲悲涼也由此撲面而來。在對題目的探究中,學生否定了我們一般意義上溫馨的理解。學生認為,面朝大海怎么可能會春暖花開呢?這完全是詩人一邊渴望幸福一邊又極力逃避,這是詩人內心矛盾的表現(xiàn),詩人就是一個矛盾統(tǒng)一體。
為了更深入理解海子對詩歌的執(zhí)著、對塵世的絕望以及他傾心死亡的思想,我們又用ppt補充了海子的詩歌《春天,十個海子》《九月》。在朗讀中思考、感受海子的悲壯和無奈。
春天,十個海子全都復活/在光明的景色中/嘲笑這一野蠻而悲傷的海子/你這么長久地沉睡到底是為了什么/(《春天,十個海子》節(jié)選)
目擊眾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遠在遠方的風比遠方更遠/我的琴聲嗚咽 淚水全無/我把這遠方的遠歸還草原/一個叫馬頭 一個叫馬尾/我的琴聲嗚咽 淚水全無/(《九月》節(jié)選)
學生在大聲的朗讀中,似乎理解了海子最后走向死亡的原因。他是一個無人理解的孩子,詩歌是他的全部,他活在詩歌的精神世界里,只是這樣的精神寄托之地也讓他絕望至極,“琴聲嗚咽,淚水全無”這是倔強之后的心如死灰。
最后水到渠成地引導學生如何看待海子及其對生命的態(tài)度。
整個一堂課始終以“讀”貫穿課堂,在誦讀中品,在涵泳中悟,為學生還原了一個真實的海子。教師沒有過多的解讀,教師只是在學生需要幫助時給予引導,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識等,充分尊重學生?!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強調“詩歌教學要注重學生的朗讀”,在“中國現(xiàn)當代作家作品研習”學習任務群“教學提示”中也同樣指出,要“設計促進學生個性化體驗的閱讀活動”“朗誦不同流派或作家的詩歌、散文,體悟作品的情感特點和語言風格”。
孫紹振先生在《讀者主體和文本主體的深度同化與調節(jié)》中說:“說不盡的經典文本,并不是無聊的游戲,而是向不可窮盡的深度挑戰(zhàn)?!睂τ诮浀涞默F(xiàn)代詩歌,教師通過不同時段、不同層級的朗讀引導學生漸漸深度理解詩歌,并不是在課堂上玩花樣,而是促進詩歌情感與學生的生命體驗產生共鳴。因此,我們通過不同層級的朗讀方法,讓學生漸進理解詩歌情感,融入自己生命體驗,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