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寶玲
(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qū)徐莊鎮(zhèn)寶隆·華輝澇嶺希望小學)
班級管理工作對小學班主任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這主要在于小學階段是整個人生階段當中非常基礎和重要的階段。按照埃里克森的人格發(fā)展階段論來說,在小學時期,小學生逐漸要培養(yǎng)起來勤奮求實的人格品質,從而給后續(xù)的人生發(fā)展打下基礎。班主任老師要認真學習和研究教育心理學理論,讓學生在班級和學校生活中,得到更多的、積極的正能量。根據(jù)學生年齡的不同,班主任老師對學生提出的要求也會有很大的差異。關注學生在年齡、心理、思維認知等方面的差異性,從而采取科學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管理。采用正面教育方式,讓學生學會自我調控,培養(yǎng)學生健康積極的人格品質。
愛是班級管理工作的基本因素,班主任老師愛每一個孩子,就像孩子們的父母愛他們一樣。在學校生活中,班主任要考慮到學生在學校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保證學生的安全,保證學生在生理方面的健康和心理方面的健康。從愛學生出發(fā),考慮到每個學生在心理需求方面有什么特殊之處?尤其有些孩子可能是留守兒童,可能是單親家庭,這樣的孩子更容易變得比較敏感,所以教師更要給這些學生多一些的關心。在平時,采取一些方式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保證定期與每個學生進行聊天,將學生的基本情況掌握清楚,從而圍繞學生的一些異常表現(xiàn),及時地做好心理干預工作,保證學生有一個健康陽光積極的心態(tài)。愛是師生之間的一種情感的交流。師生之間的溝通,不僅包括思想和認知方面,同時,也包括情感方面。而情感上的認同,能夠讓人和人之間的心理距離拉近。尤其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教師的一個眼神,能讓學生解讀到不同的含義。然而對這些表情眼神的解讀,一般來說不會存在太大的偏差。如果教師是發(fā)自內心地關愛學生,那么教師的眼神應該是和善而慈祥的。所以,要反思自身是否能夠對學生一視同仁,平等對待,是否能發(fā)自內心地喜愛和關心學生?如果做不到,還需要繼續(xù)加強修養(yǎng)。
要引導學生做一個有價值的人,做一個對集體有意義的人。班級是大家共同的班級,班主任老師只是這個班集體的核心領導人物。所以,如何用自己的人格去影響一個班級,讓學生在這個班級中感受到溫暖和歸屬感,感受到班集體中的力量,這些都是班主任老師需要重點研究和解決的內容。學生都有各自的特點,也有不同的優(yōu)勢。所以,在班級工作中,教師要注意發(fā)揮學生的自我管理力量,讓他們都能夠在班級管理和日常的班級生活中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的同時,有助于班集體的健康發(fā)展。例如,教師發(fā)現(xiàn)有的學生非常地認真,那么可以安排這樣的學生作課代表;而有的學生很擅長與人溝通交流,可以安排這樣的學生做班長或學習委員等。發(fā)揮學生的優(yōu)勢,并且在班級中承擔一定的職務,可以增強學生的責任感,而且在綜合能力方面使他們得到鍛煉。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給班級管理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作為小學班主任,開展班級活動,就要考慮到學生的需求。而作為基礎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等,一般不是班主任老師考慮的范疇。在班集體生活中,學生獲得的是更高級的情感歸屬需求,自尊和他尊的需求,以及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因此,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內在需求特點,給他們鍛煉的機會,給他們需求的滿足,讓學生體驗到這些滿足的同時,增強他們的學習動力。在為人處事,行為品德塑造等方面,追求卓越,表現(xiàn)出自身的獨特價值。所以,教師在掌握了這些科學的理論的基礎上,對班級所有學生的管理,就要充分地尊重學生的這些需求,避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長的快樂。要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拼搏,奮力爭取。要讓學生樹立積極的價值觀念,避免消極思想的侵蝕。在班集體的整體文化構建方面,要考慮到大多數(shù)學生的需求,培養(yǎng)學生集體榮譽感的同時,讓學生們的愛國主義情感也得到激發(fā)。讓學生們在班級生活中思想得到升華,品行得到塑造。
總之,在小學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老師作為核心,要發(fā)揮好領導作用,科學地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發(fā)自內心地熱愛學生,關心學生的成長,為學生的健康成長發(fā)揮自身不可替代的力量。尊重學生的成長需求,讓學生的精神需求得到極大地滿足,發(fā)揮學生的特長,讓學生體驗到自我價值感。從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綜合素質培養(yǎng)方面,發(fā)揮班主任的核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