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黔 ,李 其 ,成元河 ,覃 云 ,任茂松 ,李 剛 ,何 江
(1貴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烏當醫(yī)院 貴州 貴陽 550018)(2貴州醫(yī)科大學影像學院 貴州 貴陽 550004)(3貴陽白云心血管病醫(yī)院 貴州 貴陽 550014)(4甕安縣中醫(yī)院 貴州 甕安 550400)
中樞神經系統(tǒng)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在臨床上較為少見,這種疾病多伴有惡性程度高、預后不佳等特征[1]。由于中樞神經系統(tǒng)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的病例較少,對這類疾病的了解相對不足,一旦疏忽,很容易造成誤診,進而影響患者的治療和預后[2]。為了分析中樞神經系統(tǒng)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的臨床特征、影像學特征、病理學特征,本研究將32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分析如下。
抽取貴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2016年4月—2018年收治的32例經手術病理確診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該研究經貴州醫(yī)科大學道德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所有患者或其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收集臨床資料。收集、整理中樞神經系統(tǒng)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患者的病歷資料,包含姓名、病程、癥狀等。(2)收集影像學資料。中樞神經系統(tǒng)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患者入院后,術前均行MRI檢查。采用Signa Excite 1.5T 超導型MRI掃描儀掃描,線圈采用8通道頭正交線圈。所有患者行MRI平掃、增強掃描。參數設置:平掃序列:T1WI:TR、TE分別為340ms、9ms。增強掃描:T2WI:TR及TE參數分別為4200ms、98ms;T2FLAIR TR參數及TE參數分別設置為5800ms、105ms。DWI TR、TE參數分別為5100ms、92ms。并進行矢狀位、橫斷位掃描。前者的層距、層厚參數分別為0.5mm、7.0mm,FOV為200mm×221mm;后者的層距及層厚參數分別為1.0mm、8.0mm,FOV為384mm×384mm。平掃結束后,經肘靜脈以2.0~2.5ml/s速率注射Gd-DTPA對比劑,對比劑使用劑量按照劑量1~2ml/kg體質量設置。(3)收集病理學資料。經開顱手術或活檢手術獲取患者的腫瘤標本。常規(guī)經石蠟切片、HE染色等處理,對患者的腫瘤標本進行免疫組化分析,并做好分析結果的記錄。
觀察患者的臨床資料結果。
觀察患者的影像學資料。
觀察患者的病理分析結果。
(1)一般資料。本組32例中樞神經系統(tǒng)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患者中,男19例,女13例,患者的男女性別比1.46:1。年齡4-58歲,平均年齡(16.4±3.4)歲。不同年齡段患者分布狀況為:<10歲:18例,占比56.25%;10~20歲,9例,占比28.13%;21~30歲2例,占比6.25%;1例36歲,1例44歲,1例58歲。病程3d~8個月,平均(3.1±0.4)個月。(2)臨床癥狀。中樞神經系統(tǒng)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的主要臨床癥狀以神經精神癥狀、顱內壓改變及神經功能障礙(局灶性)等為主。本組32例患者中,7例患者為單純頭痛,占比21.88%;頭痛合并顱內壓升高、嘔吐患者共20例,占比62.50%;9例伴有肢體無力癥狀,占比28.13%(見表)。
附表 32例患者臨床及影像學資料 [例(%)]
本組32例中樞神經系統(tǒng)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的影像學資料總結如下:22例患者MRIT2像腫瘤呈中等信號,其中1例如圖1所示,7例患者則呈稍高信號,另有3例患者的影像表現為高信號;MRIT1像中:26例呈稍低信號或低信號,其余6例患者均為中等信號。MRI增強掃描結果顯示:18例患者影像資料可見不同程度鈣化,13例患者腫瘤周圍無水腫或無明顯水腫,另外19例患者腫瘤周圍可見輕度水腫(見附表)。
圖1 女性患者,7歲,以頭痛和左側肢體乏力就診,手術病理診斷為右側額葉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A T1WI呈低和稍低信號,B T2WI表現為高和中等信號,C FLAIR腫塊周圍可見片狀水腫,D T1增強明顯強化,E冠狀位T2WI顯示腦中線移位,F DTI顯示腫瘤周圍白質纖維束中斷和移位
大體病理:中樞神經系統(tǒng)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患者的腫瘤多呈魚肉狀外形,呈圓形或類圓形,瘤體質地柔軟,邊界清晰,以單發(fā)為主。光鏡檢查提示:腫瘤細胞胞漿較少,形態(tài)基本一致,呈分葉狀緊密排列。腫瘤細胞細胞核深染,可見清晰核分裂象。免疫組化分析結果顯示:本組32例患者中,6例Vim陽性,陽性18.75%,20例患者Syn陽性,陽性率62.50%,25例CD99陽性,陽性率78.13%。
中樞神經系統(tǒng)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自機體脊髓類小圓細胞性、小腦幕腦組織的惡性原始神經上皮細胞起病[3,4]。這種腫瘤的多向分化能力較強,因此,如未能及時確診,并給予患者有效治療,可能造成不良預后[5]。目前臨床并未針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患者確立統(tǒng)一的治療方案。因此,分析中樞神經系統(tǒng)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的臨床特征、影像學特征、病理學特征,可為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提供良好的參照依據。
本研究將32例中樞神經系統(tǒng)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總結患者的臨床資料、影像學資料及病理學資料,分析如下:中樞神經系統(tǒng)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以<10歲兒童為高發(fā)群體,男性發(fā)病率高于女性。發(fā)病后,患者多表現出顱內壓升高、頭痛、嘔吐等癥狀。由于這種疾病的病情進展速度較快,因此,中樞神經系統(tǒng)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患者多可于發(fā)病較短時間內就診。
這類疾病的影像學特征為:腫瘤細胞排列緊密,以分葉狀、類圓形多見,腫瘤細胞邊界清晰?;颊叩哪[瘤實質MRIT1WI像以等信號、稍低信號多見,而T2WI像則以稍高信號、等信號較為常見[6]。由于中樞神經系統(tǒng)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患者的MRI信號與其他腫瘤存在明顯差異,因此,可于中樞神經系統(tǒng)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患者的臨床診斷中,推行MRI診斷。
患者的病理學特征為:腫瘤質地柔軟,以圓形、類圓形魚肉狀腫瘤較為多見。中樞神經系統(tǒng)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患者多為單發(fā)病變,多發(fā)腫瘤較為少見。光鏡檢查可見腫瘤細胞核漿比參數較大,多數可見胞核分裂。而患者的免疫組化分析結果則顯示:Syn陽性、CD99陽性較為普遍。因此,可運用免疫組化分析法評估中樞神經系統(tǒng)原始神經外胚層患者。
綜上所述,中樞神經系統(tǒng)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惡性程度高,發(fā)病年齡偏低。臨床應加強MRI檢查、免疫組化分析法在疑似中樞神經系統(tǒng)原始神經外胚層患者中的應用,以便早期確診,并運用有效的治療方法(手術治療、放化療等)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改善其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