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屋
高一(19)班 張 瑤
每座老屋都累積著一個濃厚的沉淀的故事。
——題記
輕輕啟開半掩著的窗,微涼的秋風(fēng)攜來一片枯黃的樹葉,拂過我的臉頰。腦海中驀地浮現(xiàn)出那條青石板路,耳畔竟隱隱響起那串銀鈴般的笑聲......
奶奶屋門前的石板路,由厚厚的、大小不一的石塊交錯鋪設(shè)而成。石塊的邊緣已然渾圓,仿佛已見證了人世的滄桑,上面依稀還可見淡淡苔痕。石縫間偶有幾株柔嫩的小花探出頭來,微風(fēng)搖曳,那嬌美的身姿扭動著,惹人喜愛。路盡頭是片平坦肥沃的莊稼地,每至成熟豐收的時節(jié),田地上總閃動著辛勤勞作者的身影。
稚嫩的童年里,我便伴著小花聆聽風(fēng)姑娘的淺吟低唱,攤開手掌,渴盼握住傾瀉而下的陽光;屏氣凝神,欣賞蟬兒們忘我的歡歌。老人們聚在屋前的槐樹下,手里輕搖著破舊的蒲扇,嘴里含著淺淺的笑意,話家長里短,談國家大事,不時傳來爽朗的笑聲,一派和諧靜美。路盡頭的耕地上,身著半袖襯衫的農(nóng)人們精心培育他們幼娃一般的莊稼,揮灑著晶瑩的汗珠,眸中滿是歡欣和滿足。
在這條坑坑洼洼的石板路上,周遭的景致伴著我穿行在歲月的長河里,不覺間走過了無數(shù)個春秋冬夏。
可這條石板路,卻不再能給予我歡樂了。
前些日子,因為舊城改造的原因,奶奶家的老屋被劃進(jìn)了改造范圍中。那天爸爸?jǐn)y我與奶奶到老屋前作最后的停留。還未走進(jìn),灰黑的墻上,一個大寫的“拆”字就突兀地刺入雙眸,讓人驚心!再聆聽不到風(fēng)姑娘的淺吟低唱,再沒有蟬兒忘情的歌聲了。干燥炎熱的空氣里,只有機(jī)器擾人心緒的轟鳴和它周遭騰起的滾滾熱浪。石板路被這龐然大物碾壓成粉末,混合在空氣中。我仔細(xì)嗅著,想要辨出往昔石板路的氣息,卻只有嗆鼻的刺痛。
閉目,再睜開,依然是不變的慘狀。眼角的淚將落未落,絲絲痛楚在心頭醞釀。匯聚、發(fā)酵、蔓延......一個分外清晰的聲音在吶喊:時光,為什么要帶走曾經(jīng)一代人靜好的歲月,去換取另一代人的城市潮流?
我不知道還有多少個“老屋的故事”發(fā)生,也不知道還能有多少個老屋依舊存在。拋卻城市的喧囂,只能在緩緩流逝的歲月里細(xì)細(xì)體味自己的一點歡愉。我想,老屋需要輕慢的節(jié)奏,整個社會更是需要舒緩的步伐去前進(jìn)。它并非滯塞不前,也并非坐等其成,而是在和諧的狀態(tài)下,創(chuàng)造更多的財富,建設(shè)嶄新的社會??扇缃瘢≡甑臍庀⒊涑饬松鐣?,也占據(jù)了人們的心靈。發(fā)展太過追求“快速”,忽視了其他,卻未曾想天平欲要平衡,還得兩邊重量相等,前進(jìn)和生態(tài)、傳統(tǒng),一樣都不能漠視,否則無異于“揠苗助長”。社會唯有走在適宜的節(jié)奏上,才能得到真正的繁榮。
簡單的老屋的故事,背后卻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癥結(jié)”。它是社會的癥結(jié),亦是當(dāng)今人心的癥結(jié)。它的出現(xiàn),有影響,也有意義所在。也許經(jīng)歷此事,人們就可以懂得放慢腳步。
每座老屋都累積著一個濃厚的沉淀的故事。我希望不只是老屋,還有我們賴以生存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都能避免被摧殘的命運(yùn),并且能有迎接日出、享受日落的一隅,靜觀歲月流逝,緩緩落幕……
[點 評]
文章情感細(xì)膩,挖掘深刻。讀來如同秋夜的蟋蟀在呢喃,如同山間的流水在低吟。面對家鄉(xiāng)的改變,流露出淡淡的憂傷,對老屋的那一份眷念,那一份不舍在筆下流淌,感人至深。文章語言優(yōu)美,富有文采,有一定的文學(xué)功底。
(指導(dǎo)教師:封公建)
生命的哭聲
高一(22)班 黃韻玲
家住鄉(xiāng)鎮(zhèn),家家戶戶門前都有個小花園?;▓@外層是一圈綠得滴水的灌木叢,像是騎士一般,守護(hù)著園內(nèi)的花草樹木。我的童年也被它們點染得五顏六色。
我家的花園有一棵枸杞,結(jié)果時分,赤綠相間,紅得小巧,紅得優(yōu)雅,為我們和鄰居的茶酒作了不少貢獻(xiàn)。風(fēng)輕輕溜過,如同風(fēng)鈴搖晃,我聽到了生命的笑聲,恰似一群玲瓏的蝴蝶在叢中打鬧。
童年中的許多笑聲與它共享。鄰居門口有一叢喇叭花,從蕊到瓣,蘊(yùn)出一片芳香,有粉的,有紫的,引得蝴蝶翩飛。另一叢中有一棵無花果樹,結(jié)果不多,黑紫色的皮大衣裹在外面,掰成幾瓣,分著吃,甜到心坎。這一叢叢的生命,也讓這一排人家分享了歲月的溫馨。
好景不長。一天,被叫作“拖拉機(jī)”“挖掘機(jī)”的怪物來到這里,“人行道”這個名詞漸漸流傳開。機(jī)器聲音震天,震得一叢叢的生命發(fā)抖、發(fā)顫。它們恐懼、無奈,任憑著命運(yùn)的宰割。
門口的那棵小枸杞被連根拔起,根系的泥土砸碎在水泥地上,撒落地上的枸杞,是它不甘的淚;弱不經(jīng)風(fēng)的牽?;ū凰撼对谝贿?,花朵落在地上,那一層花色衣皮披上一層陰霾,掉落地上的花蕊,是它被撕碎的心;灌木叢被挖掘機(jī)鏟到空中,機(jī)鏟張狂著,咬碎了那消失殆盡的綠色;無花果也同樣沒有幸免于難,被拋在一邊,樹葉有氣無力的耷拉著。
大人們微微蹙眉,我緊攥著母親的衣服,聽到他們對人行道的議論紛紛,“建什么人行道啊,就這樣不也挺好的嘛?!薄澳臅缘冒?,唉,可惜了我的枸杞了?!薄叭诵械?,人行道!建好了能有什么用”……
一段時間過后,人行道如同工人說的一樣,美觀、整潔。每隔一段距離植了棵樹,每棵樹一圈瓷道圍著,顯得冷清了許多。這段距離,樹是永遠(yuǎn)跨不過去的吧。
葉落做土,花開幾簇,淚少淚少淚無數(shù)。
[點 評]
本文從美麗的花園寫起,花園中那些可愛的植物因為建人行道而被摧殘,自己夢境也破碎了。小作者直面生活,不乏感悟、思考,人行道的美觀取代不了鄰里間的溫馨,含蓄蘊(yùn)藉,不溫不火;賦予哭聲以生命,深化了理解生命,愛護(hù)生命,尊重生命的主題。
(指導(dǎo)教師:孫 躍)
夜
高一(23)班 徐 濤
天漸漸向晚,夕陽垂下燦艷的光芒,云霞被映得奇麗無比。于是,天際便以深邃的魅力勾住我的心魂,使我常沉醉于其中的廣闊、遼遠(yuǎn)。
校園也被抹上了詩意的光華,金輝流轉(zhuǎn)在草林中,騰放著安詳而絢麗的意境。蜿蜒的叢中小徑,多被幽碧青藤纏曲,倒是別有一番韻味。那青藤干枯而遒勁,縱曲綿延,不時會有片藤葉搖曳著――也泛著夕陽的燦輝。
夕陽褪下了身影,夜幕翩然到來。此時我常會到林中走走,也不僅僅是走走。一個人擷了心事,然后在一個清光寂寥的夜色里思索,為的是把自己的內(nèi)心找到,緊捉在手中。月光溫潤、潔白,映得云天外一片清朗,亦映照在一個清醒的靈魂上。園中草的氣息,花的清香和香樟樹的馨香一同交織,凝匯成一根碧瀅的絲,牽動著我的心靈。園中的優(yōu)美景物,不再顯得疏冷,它們已成為我的衷心摯友。晚風(fēng)輕拂,月光盈盈,摯友們虔誠地掬著我寂寥的心,帶向豐盈美好的去處。
在夜園中,我與神圣的同伴傾訴心中蘊(yùn)積的過往傷痛,盤結(jié)胸口的感情煩擾。月光撫摸著我的面頰,清風(fēng)婉柔地撩拂我的發(fā)梢,莊嚴(yán)和平的一切……靈魂容不下半點俗擾,心靈的湖水凈澈得一如皎潔的月光!林園西南,排著一座石廊,質(zhì)樸而古老。底磚陳舊,暗然無光,石座也沙化嚴(yán)重,石柱上裂縫絲絲縷縷,整體儼然一個頹危的石廊。我皺了皺眉頭,后退了幾步。霎然間,我腦海中耀閃過一道明光,意識便不自覺地轉(zhuǎn)向石廊。疾步回走,端坐在石座上,覺著心中有什么東西在萌動。欣然地舒眉,輕輕地合上雙眸,笑容變得輕朗,意緒秀逸起來。年代久遠(yuǎn)的長廊,不以矯飾動人,偏以質(zhì)樸的深情,洗禮著校園的浮躁。
我在星輝斑斕里動情地放歌,棄絕了虛假的冷漠,只恣意享受著生命的哲思之美。邃靜的綠園里添了蟬聲,飄飄裊裊,忽又沉沉蒼勁,絲絲在我心魂之湖馳蕩。在這微茫的寂夜里,在這寧和的園叢里,空氣里也盤纏著遼遠(yuǎn)的回憶、甜美的惆悵、閃光的希冀;它們升騰、幻化,煉成靈閃的晶石,又繼續(xù)升騰,升騰,點綴在了無垠的夜空之中……
至長廊盡頭,繁華美麗的街燈映照著;光潔的一席之地!輝煌的燈點浸入恬靜的夜湖之中,湖面閃耀著金色,驚嘆之余,竟忘了月亮猶未在水中。置身之景不同,心情定會是不同的。此時我微微怔忡,思緒停止晃動,心中宛然有什么情愫在發(fā)芽生長。抬首凝眸,一輪當(dāng)空,清潔的笑靨,月光依舊。
奇怪得很,富貴華美的喧囂,僅在如是的夜晚消翳退卻。我揀采詩人的夜眸,把夜色釀為酒,細(xì)數(shù)著往昔微醺的歲月。邀明月,讓回憶皎潔……
我獨坐著冥想,寂寞中有不可言傳的和諧,深深蘊(yùn)伏于靈魂的微纖之中。
[點 評]
靈魂,是這篇文章的線索;由夕陽到皎潔夜色,行文里透著淡淡的哀思和超然,使人不禁掩卷沉思;語言優(yōu)美,內(nèi)涵豐富。
(指導(dǎo)教師:潘龍美)
琴 友
高一(24)班 孫藝睿
與你相遇,是在一間雜亂的樂室里。在那么多那么多的樂器里,我一眼就看見了你,誰知一眼便跨過了十年。那時,你躺在午后明媚的陽光中,散發(fā)著淡淡的檀木香,周身暈著慵懶的光圈,粒粒的塵埃,在你頭頂浮動。老師用指腹輕輕滑過你的弦,你呢喃出聲,音如流水。
那是我第一次見你,老師告訴我,你的名字,叫做箏,又叫做瑤琴。
瑤,多么好聽的名字,像一個女子的名。清面墨發(fā),亭亭在那里,長長的水袖隨風(fēng)舞動。老師坐在你的面前,細(xì)若無骨的玉指在琴弦上游走,勾拖彈搖,奏成一律又一律。優(yōu)柔縹緲,婉轉(zhuǎn)流連。就像一個女子在舞動,翩若驚鴻。于是,人們親切的喚你,瑤,瑤。
我立在你前面,聽著你的曲,想著你的名。是王昌齡的”嶺色千重萬重雨,斷弦收與淚痕深”;是蘇軾的“江妃出聽霧雨愁,白浪翻空動浮玉”;是吳融的“始似五更殘月里,凄凄切切清露蟬”;是漢侯瑾的“散清商而流轉(zhuǎn)兮,若將分而復(fù)續(xù),紛曠落以繁奏,逸遺世而越俗”。千年以來,被這么多文人墨客所歌所詠的,是你的德與品呀!他們恨那些徹夜笙歌,酒醉燈迷,不想看國家的淪落,他們的淚滴在你的身上,將你的心沖刷的越來越亮。
不知何時,你的聲變得鏗鏘有力,變得高亢急促,余音繞梁,猶如兵器之間的碰撞。
箏橫為樂,立地為兵。誰又能想到,在陽光下靜謐如斯的你,曾是縱橫沙場的一件兵器?你被那些粗糙的手握住,身上沾染了點點鮮血,你用你的聲吶喊。我想,三國時,司馬懿的大軍兵臨城下,孔明撫住的也應(yīng)該是你吧?我隱約的看見了沒落在你的柔中的剛。
嵇康曾說過:”眾器之中,琴德最優(yōu)?!蹦銖娜?,優(yōu)雅,高潔。你的聲由感而發(fā)。怎能與那些亂耳之絲竹相提并論呢?自我與你相遇,你便教我你的品與德,用你的聲告訴我是非善惡,于我如同良師益友。如今,與你相識已十載有余,我做你教我做的人。
[點 評]
本文從與美琴初逢寫起,寫出了琴的柔情,琴的傲骨,琴的高雅,贊頌了琴的品德。琴,優(yōu)柔婉轉(zhuǎn),又鏗鏘有力。琴,是佳人的纖纖柔情,是愛國志士的鐵骨丹心。文章語言優(yōu)美,情感真摯,內(nèi)涵豐富,具有較強(qiáng)的文學(xué)功底。
(指導(dǎo)教師:趙迎銀)
小吃回憶
高一(24)班 湯皓翔
早起,和爸爸出去吃早飯。
爸爸出門時略帶興奮地對我說:“我?guī)闳ヒ粋€陌生的老地方?!蔽覍に贾澳吧睦系胤?”老地方又何謂陌生呢?我對這早飯越發(fā)感興趣了。
爸爸開車駛過一棟棟高樓大廈,地方漸漸偏遠(yuǎn),建筑物也漸漸低矮。我終于沒忍住好奇,問道:“到底要去哪?”“中大街?!?/p>
中大街?哦,我想起來了。我幼時住的地方離那很近,那是我幼時最常去的街道了,我對那兒的巷道和門市還頗有印象。
我這么想著,中大街已到了。說是“中大街”,其實也不大。在大道縱橫的城市,這只能當(dāng)小街道。街上的人車來來往往,擠擠擁擁,行車也不是很方便。但爸爸似乎并不著急,悠哉悠哉地候著。我對爸爸的舉動有點疑惑且不滿了:跑了幾公里地方,就為了在這個地方吃早餐?
等了許久,終于找到個車位。下了車,腳下的瓦磚路和大道的水泥路,給我一種陌生又熟悉的感覺。我打量著周圍,記憶慢慢填充著我的腦海:依稀記得那里有個米線館,以前常經(jīng)不住誘惑攢錢去大飽口福,但現(xiàn)在沒有了;我還記得那里有個皮革鋪,以前常常和小伙伴們在那玩,但現(xiàn)在也沒了。十年過去,中大街變了好多,以至于我忘了這還有我的母校,小學(xué)時背著書包路過的每一個門面,現(xiàn)在好像都不在了。
隨著爸爸的腳步,我們到了一家小吃店。我仰望那招牌?!癤XX小吃”,感覺莫名的熟悉。啊,我小時候最常去的早餐館!它變了好多,原來是木制的招牌,現(xiàn)在是不銹鋼;原來門面小,現(xiàn)在寬了不少。
還沒進(jìn)去,只聽一陣爽朗的笑聲:“您來啦!”我循聲望去,是一位老伯,正和爸爸打招呼,那瞇著的眼,憨厚的笑容,我記得了,他是這里的老板。不過,他原來人高馬大,現(xiàn)在卻手捂著腰,半駝著背。他熱情地打著招呼,問道:“您現(xiàn)在住哪???”“離著遠(yuǎn)得很,城東頭呢?!薄澳悄鷣砜梢喑渣c兒,別飯錢還不夠油錢呢?!闭f罷,又是爽朗的大笑。
我一掀開隔簾,就被熱氣撲了個滿懷。店面規(guī)模不大,但滿當(dāng)當(dāng)?shù)娜?,想找個空位都不容易。店內(nèi)人聲鼎沸,吃客們一邊吃一邊熱切地交談著。那老伯進(jìn)來,問我爸:“老規(guī)矩嗎?”我爸一愣,隨即笑道:“不了,我今天帶兒子來的。”老伯目光轉(zhuǎn)向我:“這是貴公子啊,都這么高了?!庇H切的話語,讓我溫暖了不少。待老伯去拿包子,我問爸:“‘老規(guī)矩’是什么?”我爸笑了:“哎,這老板記憶力好,以前我來吃早點,一碗湯和四個包子,好幾年過去了,他還記著吶。”我恍然大悟。
爸環(huán)顧著店,接著說:“這店,我二十來年前來老灌中教書就在這,都近三十年了,中大街沒倒下去的餐館也就這家了。”我驚異于這家老店的毅力了。三十年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時代變遷,這老店還是那樣。再看看吃客,老少俱全,都和身邊的人攀談著,談得親切熱乎。還真是奇怪:整店吃客竟然沒幾個看手機(jī)的。
湯和包子來了,我輕舀起一勺湯,一入口,熟悉的味道就熏染著我的感官,我記得它,我記得它!但我說不出來,似乎是只可品味不可言傳的熟悉。我無法用酸甜苦辣來描述,真的熟悉,但我說不出來!
一頓餐就在這熟悉的回韻中慢慢進(jìn)行。我腦海中溢滿了思緒,像自小的玩具,像那米線館,像那皮革店,像那中大街……
悠悠走出去,回首一望,那小吃店,它還是那樣。
[點 評]
小作者開門見山,通過簡單樸實卻飽含感情在話語來記敘了與爸爸吃早飯的事情,將情感寄托在一家曾經(jīng)常去的小吃店,描寫了老板的熱情友善,表達(dá)了對幼時記憶的懷念,對物是人非的感慨。感情真摯,令人深思。
(指導(dǎo)老師:趙迎銀)
記憶里,那片星光
高一(17)班 孫藝文
我用月光編織成船,撐起云霧的帆,在茫茫黑夜里,打撈起一汪星辰。月光逐漸暗淡,星辰熠熠閃光。
我曾到過千燈這個古鎮(zhèn)。那兒有著淡墨暈染的墻,浸透人們的喜怒哀樂,我踏上平石的路,感受來自小路底下,陣陣有力的吶喊。黛色的瓦當(dāng),當(dāng)雨點滴落,叮叮當(dāng)當(dāng),浸潤雨的空靈,悠悠千年,在這雨打瓦當(dāng)聲中,過來了。這兒美得像是一個夢。
每一個來到這里的人,都抑制不住那顆歡喜的心,在這個小鎮(zhèn)轉(zhuǎn)啊轉(zhuǎn)。撲向美景,撲向美物,似乎都想成為那明亮皎潔的月光。
黑夜逐漸吞噬了白晝,我把手電筒當(dāng)作拐杖,拄著一束光漫步于鎮(zhèn)上,涼風(fēng)一遍又一遍拂過我的面龐,好不愜意??赏蝗坏?,我的拐杖斷了,那束光沒有了。行走之路變得艱難。大大小小的石頭向我跑來,東一塊,西一塊。它們是無拘無束自由身,我根本管不了它們。你要讓它東行,它偏西進(jìn),讓它南下,它偏北上。我一路磕磕碰碰,疼痛感逐漸襲來。
“噠噠噠”腳步聲逐漸接近,我的身前身后,灑滿了光輝。我回頭,看清了那個腳步聲。那似乎是個送信人,懷里抱著一沓信與報紙,急促促地跑著,懷里的紙沙沙響。周圍的美景,涌動的光香,都與他無關(guān)的,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他急促地跑過我的身旁,燈光一點點消失,又一點點聚集,他又跑了回來。遞給我一個手電筒,沒有過多的言語,甚至連我的一句“謝謝”還未說出口,他已不見。
我從小路走到外面喧囂的街道上。人們的吵鬧聲立即把我淹沒,每個都在以吵鬧來極力證明自己是街道的中心,是最皎潔明亮的月光,吸引著他人的目光。
我仿佛在角落又看見了他。是的,是他,那個手電筒,那個腳步聲。他還是急促地跑著,穿過一片又一片人海。我們隔著街道,他望不真切我,我望不真切他。但我卻好像聽到了“噠噠噠”的腳步聲。我的心中回蕩著這樣的聲音。我想,他一定是一個對生活充滿熱愛的人,哪怕只是送信,他也活在自己的快樂里,與他人是無關(guān)的。他,似乎是漆黑夜空中的那片星光。
街道上的人們,就像是皎潔無暇的月光,蓋住了那片星光??杉幢闳绱耍枪庖琅f熠熠生輝,它浸透了對生活的美好向往。
他就是我記憶中的那片星光。而我,不愿做月光,只愿做星辰。渺小,卻有力量。
[點 評]
本文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作者運(yùn)用了比喻、擬人、摹聲等多種修辭手法,不僅使文章語言生動形象,且平添了一種藝術(shù)美感。作者極富想象力,如“我用月光編織成船,撐起云霧的帆,在茫茫黑夜里,打撈起一汪星辰”,如詩如畫,想象大膽;再如“黑夜逐漸吞噬了白晝,我把手電筒當(dāng)作拐杖,拄著一束光漫步于鎮(zhèn)上”,形象可感,靈動逼真。類似的語句隨處可見,足見作者的語言功力。
(指導(dǎo)教師:焦慶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