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音樂修辭?音樂修辭理論的確立及其衍化究竟依據了修辭學中的哪些理論、原則與方法?音樂修辭理論又具有哪些有別于修辭學的自我論域和理論向度,使之成為一個相對自給自足的理論體系?又或者說音樂修辭理論與修辭學之間究竟有著怎樣的延續(xù)性與差異性,從而體現出二者的內在關聯(lián)與外在區(qū)別?音樂修辭理論與音樂分析、音樂史學之間又有著怎樣的關聯(lián)?王旭青教授新近完成的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單列項目結題成果《西方音樂修辭史稿》對這些問題做出了翔實而又令人信服的回答。
《西方音樂修辭史稿》分上篇、中篇、下篇三個部分。著者首先是基于西方音樂修辭研究的相關文獻,從歷時的角度追溯西方音樂修辭理論的萌芽、發(fā)展和演變的過程。這部分深入論述了音樂修辭理論與古典修辭學之間的延續(xù)性與差異性問題(導論),探究了修辭這一術語如何有效地滲透到音樂理論中(第一、二章),巴洛克時期的辭格理論譜系(第三章),以及18世紀末音樂修辭與古典修辭的分野(第四章)等問題。第二部分梳理了當代音樂修辭批評的不同研究范式。這部分首先全面概覽了當代音樂修辭理論的代表性研究學者及其成果(第五章),之后重點探究了三種音樂修辭批評范式,即“以闡釋為歸旨”(第六章)、“以辭格研究為核心”(第七章)、“基于古典修辭學中的三段論、篇章結構的分析模式”(第八章),由此重申著者的觀點——音樂是一種言說,是一種表達,音樂修辭理論則是歸納音樂作品中共性的、一般性的表達方式,以此來探究音樂結構內在連接的機制、規(guī)律及其意義等問題,是對現有音樂分析模式的一種突破。第三部分,基于修辭批評的視角解讀音樂作品。著者以肖斯塔科維奇(第九章)、克拉姆(第十章)、杰克?波蒂(第十一章)的作品為例,抓住這些作品的主要修辭策略這一切入點進行分析,從而在音樂修辭方法論問題上做出富有價值的探索。
這一成果的論述以歷時研究的脈絡來展開,但期間始終朝著兩個縱深方向不斷深入。維度一,基于微觀視角的音樂修辭理論核心問題的研究之研究,圍繞著音樂修辭格、基于古典修辭學的五要素修辭話語分析法、音樂結構修辭等問題展開,并對一些代表學者的論述作學理性反思;維度二,基于宏觀視角的音樂修辭研究之研究,對當代音樂修辭不同研究路向的產生背景、基本假設、研究方法與理論實質進行了剖析。該著是國內第一部全面闡述音樂修辭理論的成果,具有補缺意義,也將對音樂分析的歷史及其方法論的認識帶來新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