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英杰 朱 濤 丁 玫 史艷萍
(天津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天津 300384)
盡管《非英語專業(yè)研究生英語(第一外語)教學大綱》規(guī)定:研究生英語教學宗旨是“使學生掌握英語這門工具,進行本專業(yè)的學習、研究與國際交流”[1],但是目前在校碩士研究生的英語交流現(xiàn)狀很不盡如人意,尤其是專業(yè)學術論文寫作的能力相當不足[2],難以獨立完成國際刊物學術論文的寫作要求[3]。很多理工院校普遍存在研究生提供實驗數(shù)據(jù)、導師負責論文撰寫和投稿的現(xiàn)象。因此,通過課程優(yōu)化和教學實踐方法改革,將傳統(tǒng)的通識英語教育逐步向英語學術能力轉(zhuǎn)型,提高英語學術研究和學術交流綜合能力,成為近年來高等院校研究生英語教育關注的熱點[4-5]。
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支架式教學策略,就是利用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引導學生從較低水平到更高水平[6],在國內(nèi)教育界特別是英語綜合課程教學領域引起廣泛的重視。所謂“支架”是一種形象的比喻,教師以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為基礎,通過搭建必要的“腳手架”來支持學生不斷建構的智力水平[7],即借助建構主義理論實現(xiàn)有效的教與學互動。一般來說,支架式教學策略大致涉及搭腳手架、進入情境、獨立探索、協(xié)作學習和效果評價等環(huán)節(jié)[8],強調(diào)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模式和評價機制,在組織教學中通過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展示和反饋等環(huán)節(jié),確保每個學生的參與度,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的理解,從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自主學習能力。
與此同時,考慮到收集、分析和歸納國內(nèi)外研究成果是科技工作者的入門條件,因此文獻綜述的撰寫對于培養(yǎng)研究生的科研意識,提高科研能力,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為此,筆者嘗試將支架式教學策略引入藥學研究生專業(yè)英語的教學實踐中,以文獻綜述寫作為話題,借助支架式策略分解細化文獻綜述的寫作教學過程,幫助學生構建英語學術寫作能力。
目前很多理工科院校對研究生專業(yè)英語的教學都存在不少問題,有些將其列為知識型課程,有些則將其委托給導師。專業(yè)英語教學活動只流于形式,學生雖然高分通過CET-6考試但普遍反映學術交流能力欠缺。因此,如何基于學生的英語知識基礎和應用能力現(xiàn)狀,從大量的文獻信息中優(yōu)選出適宜的學習資源,制定個性化的學習計劃,使學生在有限學時內(nèi)實現(xiàn)高效的自主學習,成為本次教學實踐設計的基礎和重點。
為此,結合學生已有的文獻檢索知識背景,我們要求學生熟悉本校圖書館所提供的英文數(shù)據(jù)庫,熟練使用文獻搜索引擎獲取相關的專業(yè)文獻。按照人數(shù)分配學習小組,從影響因子較高的專業(yè)期刊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Medicinal Research Reviews和 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入手,查找過去15年間發(fā)表的有關 “Chemotherapy”(化療)評論性文章;學生結合自己的能力現(xiàn)狀,挑選適宜的章節(jié)為契入點,根據(jù)自主學習結果找到問題并建立課程學習目標框架,然后在組內(nèi)進行討論和交流,各小組長負責協(xié)調(diào)文獻案例的分配避免相互重復;在此基礎上,各小組選出1-2篇文獻案例進行課堂展示,要求明確該評論案例的文獻信息,突出其涉及的核心主題,勾勒該文獻的主題樹形圖。
經(jīng)過自主學習和小組討論以及課堂PPT展示,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文獻綜述的結構特點有初步認識,但是普遍存在無法完整描述文獻主題的樹形圖等問題,這有待于知識背景和專業(yè)詞匯的進一步提升。
作為一類特殊文體,文獻綜述大多基于時間順序或問題不同層面進行觀點述評,借助對研究歷程和現(xiàn)狀的闡述來展望以后的發(fā)展趨勢。經(jīng)過第一輪的自主學習和小組討論,大家對文獻綜述寫作的教學活動很是贊同,感覺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提高自己的文獻閱讀和文獻檢索能力。因此,如何清晰表述觀點傳達信息,就成為模擬文獻綜述寫作環(huán)節(jié)的學習情境。
相較于研究論文,文獻綜述的研究論題和層級主題的意義更為突出,為該綜述的指向和框架奠定基礎。因此,在教師引導和參與下,學生們通過頭腦風暴對“Chemotherapy”(化療)研究論題可能涉及的主題層次進行充分的探討,諸如Anticancer agents(抗癌藥物),Treatment strategies(治療方案),Efficacy (效價),Dosage (劑量),Drug delivery(給藥),Adverse effects(不良反應),Resistance(耐藥性),Cytotoxics and targeted therapies (細胞毒素和靶向治療),Mechanism of action(作用機制),Available agents(上市藥物),Targeted therapies(靶向治療),Electro-chemotherapy(電化學療法),Natural product structure ( 天 然 產(chǎn) 物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藥理活性),Immunomodulation(免疫療法),Chemoprevention(化學預防),Biological therapy(生物療法),Tumor cell growth and proliferation(腫瘤細胞的生長和增殖),Epigenetic therapy(表觀遺傳治療),DNA alkylating agents (DNA 烷化劑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studies(構效關系研究),Computer-assisted drug design(計算機輔助藥物設計),Pharma-cogenomics(藥物基因組學)等。這些詞匯和術語的確與化療的主題相關,也是開展本次教學活動的前提。
考慮到主題范疇在文獻綜述內(nèi)容和形式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及學生人數(shù)的安排,經(jīng)過協(xié)商決 定 , 保留 Treatment strategies、Adverse effects、Resistance、Cytotoxics and targeted therapies、Mechanism of action和Available agents等六個主題領域,由教師補充約定相關子課題,再分別由各組長抽簽決定小組任務;與此同時,教師將預先準備好的另一主題Natural product structure相關子主題進行展示,生成一個文獻綜述的寫作大綱以供參考,并由全班同學討論和起草文章的標題。
經(jīng)過模擬演練,同學們對于文獻綜述的結構特點和寫作過程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依照自愿原則由各小組成員協(xié)商子主題的歸屬,確保每一項子主題都有人承擔,在規(guī)定時間完成本小組文獻綜述的綱要和初稿。
在典型綜述案例剖析和基本寫作流程指導之后,學生進入自主學習和獨立探索的過程,也就是對上述所學知識進行理解固化過程。通過教師課堂展示,學生對文獻綜述的認知加深,對研究論題和層級主題的內(nèi)在聯(lián)系也有所了解,此時教學重點就落在了模擬寫作環(huán)節(jié)。
為確保教學實踐的質(zhì)量,教師首先要以小組為單位安排單獨會面,掌握學生對基本提綱的認識狀態(tài),包括研究課題和子課題的概念內(nèi)涵、篩查并閱讀的參考文獻、需要重點強調(diào)當前存在的局限性和未來前景等要素范疇,敲定各小組準備撰寫的論文題目和研究意義等任務分解;然后,設定一個學習期限,要求所有學生必須按時完成各自負責的分項寫作。
不難想象,短時間內(nèi)要求學生為一個既定主題搜集整理大量文獻信息本身就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再將所組織的資料進行閱讀和比對并寫出一篇評論文章,對他們來說更是不小的挑戰(zhàn)。因此,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需要教師對學術寫作的基本技能加以講解,比如文獻綜述的篇章結構、常用句式和綜述性動詞、常用的時態(tài)和語態(tài)等。同時,引導學生理解并遵循學術綜述的寫作規(guī)范,確保文獻綜述信息全面、結構框架完整、文獻引用合理、前期工作和在研問題取材得體敘述清晰等基本標準。當然,鑒于學生現(xiàn)有的英語能力和學術水平,課堂教學內(nèi)容不可能涉及更深層次的學術寫作知識,只是借助直接體驗的方式幫助學生熟悉文獻綜述的語篇結構,初步掌握評論文章寫作的學科范式和步驟,從而使學生在科研過程中自主提升學術英語交流的意愿。
在支架式教學過程中,除了要求被動學習轉(zhuǎn)變?yōu)樽灾鲗W習過程,還要求學生從孤立模式轉(zhuǎn)變?yōu)楣餐芯?,因此如何轉(zhuǎn)達和描述研究思想和研究結果,對于整體教學過程和效果而言具有控制性的意義。
基于前述各小組成員的分項寫作成果,在教師指導下開展組內(nèi)成員之間的協(xié)作學習和溝通,將子課題的文本段落按照大綱擴展為主題初稿,并分別進行小組內(nèi)的評論和修訂,然后將編輯更新的文本提交作業(yè)。課程結束之前,各小組推薦代表1-2名依照不同主題領域進行課堂展示,明確要求每一部分講解都務必涵蓋所查詢文獻年限、參閱刊物及題目、文獻闡述的主要觀點和局限性等要素。為避免因有些問題針對性強或深奧棘手可能導致的課堂交流冷場,允許小組成員適時補充和解圍,調(diào)動和提升學生的參與感和積極性。
在此基礎上,教師就各小組的項目成果進行點評,同時就提交的文獻綜述作業(yè)存在的錯誤和缺陷進行總結,并結合自身經(jīng)驗從文獻數(shù)據(jù)獲取、信息綜述的肯定或否定態(tài)度、文體寫作的語法結構以及評論性文章的寫作規(guī)范等環(huán)節(jié)進行介紹和補充,鼓勵學生持續(xù)關注國際期刊的投稿流程,尋找將修訂的稿件提交給相關雜志編輯部的機會,以便為隨后學術論文寫作發(fā)表的順利進行奠定基礎。
值得一提,本次藥學專業(yè)英語綜述論文寫作教學活動僅是一次有益的探索,課程設計和目標評價尚不規(guī)范。教學實踐過程出現(xiàn)很多學術性問題,比如篇章組織混亂、因果順序顛倒、邏輯性不強以及缺乏嚴謹性等,加之學生人數(shù)較多,任務分解和小組分工缺乏科學性,這就需要不斷總結和反思教學手段,為后續(xù)改進和完善教學方法提供依據(jù)。
基于建構主義的支架式教學策略強調(diào)教師引導作用和學生獨立探索能力的影響,成為當今世界教育領域關注的熱點。以文獻綜述寫作為話題,將支架式教學策略應用于藥學專業(yè)英語課程教學,有助于學生學術英文寫作能力的構建和提升,但這將是一個較為長期和艱巨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