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艷
摘 要:語文知識主要來源于生活,而最終也是要為生活服務的,所以應將小學語文教學與生活相關聯(lián)。這樣不但讓學生們有濃厚的興趣學習語文知識,而且也能讓他們感悟和體驗生活,從而做到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語文教學不能與生活脫離,唯有與生活加強聯(lián)系,不斷促使語文教學更加生活化,才能幫助同學們更好的理解文章內容,進而引導學習者更好的領悟生活。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活化;對策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啟迪我們:語文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發(fā)展、完善于生活。在生活這塊肥沃的土地上,我們要充分利用課內外一切因素,引導學生捕捉生活現(xiàn)象,鏈接生活情境,感悟生活真情,促使他們進一步提升語文素養(yǎng),提高人格素質。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也因此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語文教學不能與生活脫離,唯有與生活加強聯(lián)系,不斷促使語文教學更加生活化,才能幫助同學們更好的理解文章內容,進而引導學習者更好的領悟生活。
1.創(chuàng)設情境生活化
教材中的課文多是作者通過觀察生活,用文字記錄生活,從而表達自己真情實感的文章,是對生活的再現(xiàn)和思考。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較為發(fā)達,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如果教師僅以抽象的概念來講解文本,往往收效不大。為使學生真正讀懂課文,進入作者的情感世界,教師可適當?shù)貏?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能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在學習完《凡卡》這篇文章后,讓學習者淺談一下自身對文中小男孩生活遭遇的想法,有的學生會說:“老板娘太狠毒了,這樣對待小男孩,會遭報應的?!庇械膶W生會說:“與小男孩相比,我們太幸福了,我們有很多吃的、喝的。”學生的這些想法都是他們在成長中對生活的感悟和理解。這時教師可提出問題:“凡卡的夢想最終會不會實現(xiàn)?”很多學生都會說:“會實現(xiàn)”,但也會有少部分同學認為“不會實現(xiàn)”,學生對此問題各抒己見,這時候教師可讓學生們分組展開討論。教學并不是要限制學習者的思維,而是要將學生的潛力充分發(fā)掘出來,讓他們能夠對所學的內容進行深入的理解,并對生活有著新的感悟。
2.挖掘課文生活化
小學生閱歷淺顯,語文教材中的內容學生不可能都十分熟悉。要讓學生對陌生的內容產(chǎn)生興趣,教師要著力挖掘教材與學生的原有生活經(jīng)驗的聯(lián)結點,以之為牽引,激活學生的原有經(jīng)驗,從而激起他們強烈的內心體驗。
如,教學《詹天佑》一文,為了讓學生了解京張鐵路修筑的艱難,對文中“阻撓”“要挾”“藐視”等詞語的理解,感受詹天佑修筑鐵路時所處的境地,我們讓學生介紹自己所熟悉的鐵路的樣子,并與京張鐵路相比較,然后結合插圖并運用演示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從兩端同時向中間鑿進的方法”、“中部鑿井法”及“設計‘人字形線路”,感受詹天佑在京張鐵路的修筑中所表現(xiàn)出的杰出的才能以及所表現(xiàn)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3.引入元素生活化
語文教材內容所涉及的范圍極廣,既有歷史知識、文化常識,也包含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方面的內容,當然更多的是對社會生活和自然景觀的描寫。這就需要學生平時多留心生活,注意觀察和思考。生活化的語文教學需要教師將課本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引發(fā)學生對生活的思考。將多樣化的生活元素引入課堂,能促使學生更為直觀地觀察生活、深入思考,從而提高課堂教學實效。例如,火燒云是一種常見的自然景觀,學生往往對其有所忽略。
在學習《火燒云》一課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技術在課前向學生展示火燒云的圖片或視頻,讓學生認真觀察這一自然現(xiàn)象以及現(xiàn)象發(fā)生時其他事物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并為學生補充火燒云的相關知識,引導學生回憶火燒云出現(xiàn)后的天氣變化情況。通過相應的圖像展示和知識補充,學生對火燒云有了更充分的了解,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激發(fā)起來,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接下來的課文學習中來。而具體直觀的圖像展示能加深學生的記憶,使其在以后的生活中再次看見火燒云時,能夠做出科學的解釋,用知識分析生活現(xiàn)象,這能更好地體現(xiàn)語文學習的實用性和趣味性。
4.布置作業(yè)生活化
作業(yè)是學生課外學習的形式之一。通過作業(yè)這一媒介開展生活化教學具有非常大的可行性。教師在給學生布置作業(yè)時,不能一味地只布置常規(guī)作業(yè),還要積極地設計開放性多元化的作業(yè),引導學生去了解蘊含在日常生活的語文知識。例如,教師可布置一些觀察事物的作業(yè),看新聞寫感悟等作業(yè)。這樣不僅推進了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開展,也提高了學生完成作業(yè)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生的各項綜合素質。
在學習完《只有一個地球》后,教師可布置出與文章內容有關的作業(yè),但作業(yè)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帶領同學們關注自身生活中環(huán)境污染的問題,讓學生課下搜集環(huán)保知識和地球知識的內容。通過調查和研究,同學們會深刻理解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性,在完成各項專題作業(yè)后,既提高了學習者的實踐能力,也加強了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另外,學生在搜集知識過程中,也能拓展學生的視野,讓學生掌握更多的課外知識,這為更好的理解文章中的內容奠定堅實的基礎。
總之,語文知識與社會生活聯(lián)系密切。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廣泛聯(lián)系社會生活,挖掘語文教學的資源,設計好具有開放性、探索性、實踐性的語文問題,就能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
參考文獻
[1]張梅玲.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淺析[J].課外語文,2017(27):66-66.
[2]丁嘉惠.深入生活,扎根生活——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探討[J].亞太教育,2016(26):207-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