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理念的不斷深入,學生日益成為課堂的主人。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實施因材施教的差異教學,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多樣化需求,歷史教師應正視每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強調(diào)所有學生綜合能力的共同發(fā)展。
關鍵詞:歷史課堂;差異教學;因材施教
德國教育學家萊布尼茨曾說:“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同理,課堂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學生。這就決定了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差異教學。差異教學是指在班集體教學中立足學生差異,滿足學生個別的需要,以促進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發(fā)展的教學。差異教學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班級授課模式,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多樣化需求做出針對性的調(diào)整,滿足學習者的需要。與此對應,歷史課堂的差異教學,指的就是歷史教師應針對學生在預習、興趣愛好及學習情況方面的差異,設計出多種多樣的、具有差異性的學習任務,讓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充分的保證,起到提優(yōu)補差的效果。在學生的個體差異存在且不可能消除的前提下,如何實施有差異的教學,實現(xiàn)學生全體均衡發(fā)展,值得每一位教師深思。
一、 歷史差異教學的必要性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師的教學活動應致力于讓全體學生達到課程目標的基本要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個學生的進步與發(fā)展。然而在現(xiàn)實教學活動中,更為普遍的是班級授課制,教師在課堂上講授的內(nèi)容相同,布置的作業(yè)相同。我們必須承認,由于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劃一”制的教學方式經(jīng)常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造成優(yōu)生吃不飽、差生嚼不動的現(xiàn)象。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以考試成績?yōu)樵u價做重點,以機械的知識點背誦為突破口。這就導致課堂教學過程單調(diào)乏味,教學手段陳舊,課程結(jié)構(gòu)僵化,課程評價體系單一,最終使得學生喪失了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學生不愿學,老師不愿教,惡性循環(huán)的局面由此形成。隨著新課改的進行,“促進每位學生的發(fā)展”這一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傳統(tǒng)的“一鍋燉”“大雜燴”現(xiàn)象迫切需要改變,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實施差異教學,是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必經(jīng)之路。
二、 備課充分預想差異性
實施差異教學,要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不僅要備教材、備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備學生。教師必須處理好面向全體學生與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的關系,一是要立足于基礎知識,以多數(shù)學生通過努力基本能實現(xiàn)為基準,二是依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變單一目標為多元化目標,適當提高。教師應通過備學生,做到“了解差異,關注差異,利用差異”,從學生不同的預習狀態(tài)、興趣差異等出發(fā),教學內(nèi)容多樣化,教學活動靈活多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備課過程中,教師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們更歡迎文化史和生活史,男生偏向于軍事史,而女生則表現(xiàn)平平。政治史和經(jīng)濟史則是大多數(shù)孩子都比較頭疼的,原因無非是內(nèi)容枯燥、概念難以理解。學生們有效獲得知識的方式也各有不同,包括課堂討論、材料分析、角色扮演等等。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這些個體差異,切實備好學生,做好上課前的準備工作。
三、 上課善于尊重差異
備課的種種,歸根究底要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去。在教學中,因為學生的個體差異,其理解能力亦參差不齊。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充分考慮分層教學的必要性。對于基礎差的學生,要適當降低起點,保證他們掌握最基本的知識,分解教學目標,由易到難,多給他們制造展示自我的機會,提升他們的學習熱情。中等生則需在“熟”字上下功夫,鍛煉他們的分析歸納和應用能力。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則需要求他們熟練掌握和靈活運用知識,允許他們質(zhì)疑,給他們提供多樣的學習方式,形成良好的學習自覺性。
教師在提問過程中,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問題更有層次性,從易到難,讓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當中,做到既有普遍性又有針對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探尋新航路》一課時,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問題:
(1)分別指出開辟新航路的四位航海家姓名、航行時間及國別。
(2)在地圖中找出航海家的航行路線及其走向。
(3)根據(jù)材料分析,航海家為什么要進行航海?其航?;顒訉κ澜鐨v史有何意義?
這三道問題呈梯級上升,難度逐漸增加。在提問過程中,教師可讓學困生回答第(1)問,增強他們對于基礎知識點的識記;而第(2)問可以讓中等生來回答,通過讀圖、識圖,培養(yǎng)他們的讀圖能力;第(3)問則是為優(yōu)等生準備的,通過材料解讀,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和概括能力。這樣的問題設計方式,有助于每一位學生參與到課堂中,真正讓孩子成為課堂的主人,進而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熱情。教師在處理教材的過程中,應當把握住教學重點,突出歷史事件和人物的趣味性與故事性,深入淺出,做到寓教于樂、融會貫通。
課堂練習亦是如此,需要教師認真思量設計,既要把握基礎知識,又要適當拔高。這就要求教師在布置練習的時候,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予以不同的引導啟發(fā),鼓勵學生有所創(chuàng)新,學會運用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四、 評價敢于承認差異
學習評價本意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學習的過程及學習結(jié)果,同時改進教師的教學活動。如果奉行單一的評價標準,這就難免有失偏頗,失去了評價應有的價值。因此,教師必須要建立目標多元、方法多樣的評價體系。教師在評價過程中,要避免“單以分數(shù)論英雄”,務必追求多元目標的考查。對學生的評價,教師要做到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境而異,多用幾把尺子來衡量學生。既要善于發(fā)現(xiàn)優(yōu)等生的問題,又要盡可能地尋找到學困生的閃光點。對于歷史科目的考查,教師亦應把握好尺度。教學目標分為“識記”“理解”“掌握”和“運用”四個層次,其中前兩個層次主要針對的是全體學生,而“掌握”和“運用”則更多地偏向于對優(yōu)生提出要求。
了解差異,尊重差異,正視差異,最終利用差異,探尋符合學生個體發(fā)展規(guī)律的教學策略,才是真正的以學生為本。認識學生的個體差異,實施分層教學,開創(chuàng)因材施教的新型教學模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多樣化需求,才是新課改下歷史教學的最佳出路。
參考文獻:
[1]宋保勝.差異教學法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知識文庫,2016(10):187.
[2]傅麗月.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有效實施差異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2(9).
作者簡介:朱林林,江蘇省昆山市,陸家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