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理答是一門藝術,充滿了智慧、情感、技巧。教師在課堂理答行為中要智慧傳道,指引方向;要睿智授業(yè),傳播正確的方式方法;要解惑,即及時點撥,有效激勵。
關鍵詞:課堂;理答;藝術
理答是教師對學生的回答做出的即時評價,直接影響學生對某個問題的理解和進一步學習,每一個語文教師都應追求理答的有效性。課堂上如何更好地應對意外,除了精心準備他們的預設外,更需要練就“課堂對話”,把握師生對話,也就是理答。
一、 理答的藝術之傳道
課堂教學是一首流動的音樂,即使教師在課前備課時,備學生,備教材,牢記每一句話,但是在課堂上隨時都會有不確定的音符帶來新的樂章。因為每個學生的答案都不是老師能完完全全預設得了的,老師想要的答案也不是任何時候學生都能無條件吻合的。孩子對文中內(nèi)容或詞語理解得不夠透徹,不夠深入,浮于表面時,我們老師應該如何理答,讓孩子的答案達到一定的深度,有一定的內(nèi)涵,這也是我們一線教師頭疼的一個問題。有些教師往往歸于孩子不善于思考,想得不到位。其實這不僅僅是孩子一方面的問題,關鍵還是要看老師如何引導孩子去理解,讓孩子有深刻的體驗。
例如,筆者在教學《金子》這篇課文時,遇到“不無驕傲”這個詞語時,學生只從表面理解該詞語,認為“不無驕傲”就是“不驕傲”的意思,是否會大吃一驚?遇到學生這樣的回答,我們要為學生指引正確的思考方向。
二、 理答的藝術之授業(yè)
(一) 反問指導型:對于沒有認真思考,直接片面理解詞語的學生,我們也不能直接給予否定,因為一些詞語的的確確可以通過字面去理解的。如“驚呆”,就可以理解為吃驚得呆住了,“急切”也可以理解成著急迫切,這也是孩子遇到陌生詞語時緊急處理的一個辦法,因此教師不能直接否定。反之,則應該用反問的口氣追問“不無驕傲”真的是“不驕傲”嗎?反應快一點的孩子一定發(fā)現(xiàn)老師這么問,總歸有點不對勁,會再看看“不無驕傲”,可能就可以找到其中的答案。如果孩子還未理解到位,教師可以抓住“無”,讓學生理解,“無”是“沒有”,那么“不無驕傲”就是“不沒有驕傲”,其實就是“很驕傲”“非常驕傲”的意思。
關結點:1. 抓住關鍵字,讓孩子領悟。2. 抓住逆向思維的方式,讓孩子自己找答案。
(二) 繡球轉拋型:一個孩子站起來回答問題不對時,教師一再揪住不放,孩子可能會更加緊張,反而不知如何才好,此時不如可以讓她找自己的好朋友幫助回答,這樣不僅可以緩和一些緊張的氣氛,同時也給了同學之間相互學習的機會,小朋友兒童版的語言,可能比老師的講解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另外,要讓拋出去的繡球再帶著最佳答案拋回剛才孩子的手上,豈不是也給了孩子一個緩兵之計。
關結點:1. 關鍵時刻搬來救兵,給孩子一個臺階下。2. 完美答案出來后,不妨再給剛才的孩子一個機會。
(三) 化難為簡型:對于“不無驕傲”這個詞語,教師可以順勢引導“恰恰相反的是不是不驕傲而是?”學生通過老師探問和引答很容易找到了正確的答案。教師也可以再問“為什么此時的彼得弗雷特是很驕傲呢?”學生很容易從彼得弗雷題的話語中找到答案,因為他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
關結點:1. 教師化主觀題為客觀題,不妨也給孩子兩個選項,讓學生從教師的選項中領會正確的答案是什么。2. 化難為易之后,聯(lián)系上下文再來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四) 聯(lián)系語境型:上面的兩個例子,教師其實預設的就是孩子根據(jù)上文的理解應該完全可以理解這兩詞的意思,但是學生的答案卻出現(xiàn)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師足可以化解學生的“答案浮萍”,聯(lián)系上文去理解這個詞語,這不僅可以讓學生重溫這個人物形象,更學會了一個重要的方法:聯(lián)系上下文去理解詞語。
關結點:1. 再讀文章,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是很好的方法。2. 遇到不理解的詞語時,可以有很多解決問題的方式。
三、 理答的藝術之解惑
理答分為語言理答和非語言理答兩種,同時語言性理答還分為激勵性理答、目標性理答、發(fā)展性理答和診斷性理答四種;非語言性理答又包括有反應理答和無反應理答兩種。語文課堂上不應只出現(xiàn)簡單的“棒棒棒,你真棒”這樣空洞的評價,而更多的是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從發(fā)問的目的出發(fā),給出理想的評價,使學生真正從老師的評價中得益,真正地解決問題,要具備一定的理答意識、理答技巧和理答機智。
(一) 目標高效的激勵,點燃智慧的火花
眾所周知,課堂上教師那激勵性語言猶如火種點燃學生心中求知的欲望,是激發(fā)學生探究問題的動力。教師適當?shù)剡M行鼓勵、表揚,能讓學生智慧的火花迸發(fā),讓整個課堂充滿了生機與活力。特級教師于永正就是一位智慧理答的大師,他讓孩子在理解詞語時如魚得水。他執(zhí)教的《小稻秧脫險記》時運用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式讓學生獨自感悟,并不是說他放任不管。恰恰相反,他對學生進行了有效的追問,同時運用調(diào)侃的反問,讓孩子對詞語有了深刻的理解。只有教師導得得法,學生才能悟得真切。正是由于于老師的循循善誘,學生對“收拾”一詞的理解才逐步到位。
(二) 多種問法相結合,收獲不凡的效果
在課堂實踐中,有學生答非所問、答者寥寥或者淺答輒止的情況,可采用追問、探問、轉問、反問等相結合的方式,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同時也收獲了不同的效果。
在課堂上,老師如果對一個學生打破砂鍋問到底,學生就會目瞪口呆,或者辭窮理屈,本來就不自信的學生可能會受到自尊心的打擊。而一個善于追問的老師,會讓學生感到自信,會引導學生在回答中再進行深入的思考,從而在老師的追問中,答案越來越明晰,這樣學生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當探問無效時,或為了使問題得到更多學生的討論。就會出現(xiàn)轉問,它是就同一問題向另一學生發(fā)問,目的是使問題得到更好的解決。探問和轉問有利于學生專注于學習活動、改善思考方式,是課堂理答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有時學生回答正確,老師也可再提一個問題,就正確答案進行追問。而老師的追問猶如一盞明燈,指引著學生思考的方向,幫助學生打開了思考的閘門,相信學生一定會有精彩的回贈。
參考文獻:
[1]項陽.小學語文教師理答行為研究——以五位特級教師的課堂教學為例[J].江蘇教育研究,2008(08).
[2]項陽.教師在研究共同體中提升理答水平[J].江蘇教育研究,2012(04).
作者簡介:
武曉飛,小學高級教師,江蘇省常州市,常州市懷德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