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硅藻土(DE)具有孔隙度大、吸收性強、化學性質(zhì)穩(wěn)定、耐磨、耐熱等特點。單寧酸(TA)上由于存在多個鄰位上的酚羥基,因此單寧酸能夠與金屬離子發(fā)生絡合反應。單寧酸與金屬離子絡合所形成的多元環(huán)螯合物一般具有不同的顏色,可以在不同的pH條件下生成沉淀,從而利于金屬離子的分離和去除。本課題采用硅藻土負載單寧酸,再將所得的硅藻土負載單寧酸(TADE)用于模擬含鉻廢水及工業(yè)含鉻廢水處理,并對其機理進行探究。
關鍵詞:單寧酸;硅藻土;去除;Cr(Ⅵ)
一、 緒論
(一) 研究背景
這些年,我國水環(huán)境隨著工業(yè)的發(fā)展持續(xù)惡化,屢屢出現(xiàn)因為污染引起的缺水和安全事故。由于吸附法對進水的預處理要求高,吸附劑的價格昂貴,因此在廢水處理中,吸附法主要用來去除廢水中的微量污染物,達到深度凈化的目的。
(二) 硅藻土的性質(zhì)及改性方法
國內(nèi)外研究采用的改性劑多為各種季銨鹽陽離子。經(jīng)改性硅藻土表面帶負電荷,由于靜電作用,具有強烈的吸附能力。
(三) 單寧酸(TA)性質(zhì)及其在水處理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單寧酸上存在多個鄰位上的酚羥基,因此其能同金屬離子之間發(fā)生絡合反應。一般情況下,反應所形成的多元環(huán)螯合物會生成不同的顏色,在不同的pH條件下會生成沉淀,從而利于金屬離子的分離和去除。
二、 單寧酸標準曲線的繪制及TADE合成制備
(一) 單寧酸標準曲線繪制
本實驗采用276nm處吸光度作為單寧酸濃度的測定指標。
(二) 硅藻土負載單寧酸(TADE)的制備
稱取硅藻土(DE)放入錐形瓶中,加入單寧酸水溶液并調(diào)節(jié)pH,控制轉(zhuǎn)子轉(zhuǎn)速及溫度,勻速攪拌3h,使硅藻土和單寧酸溶液混合均勻,形成硅藻土負載單寧酸(TADE),靜置,將懸濁液離心分離。測定殘余單寧酸濃度,另將沉淀烘干。樣品破碎并研磨,取過150目篩樣品放置在磨口瓶中備用。
計算單寧酸負載量QDE,e=(CTA,1-CTA,2)*VTA/mDE。
式中,QDE,e為DE對單寧酸的負載量(mg·g-1),CDE,1和CDE,2分別為單寧酸初始濃度和反應平衡后濃度(mg·L-1)。
通過數(shù)據(jù)可以得出,硅藻土負載單寧酸的量隨著pH值的增大而顯著增大。硅藻土的帶電性及pH對單寧酸的水解的影響決定了硅藻土對單寧酸的吸附性。pH值增大,單寧酸水解程度增大,體現(xiàn)了更強的離子性,單寧酸表面帶負電荷量隨之增大。
三、 實驗分析方法及結論
(一) 不同因素對硅藻土負載單寧酸吸附Cr(Ⅵ)的影響
改變改性硅藻土上單寧酸含量、溶液pH值,水樣初始濃度變化對改性硅藻土吸附Cr(Ⅵ)影響。硅藻土負載單寧酸吸附效果實驗數(shù)據(jù)主要用去除率、吸附容量來表達。
(二)
1. 硅藻土負載單寧酸濃度對Cr(Ⅵ)的吸附影響
試樣采用水樣中含Cr(Ⅵ)初始濃度為100ppm在中性條件下比較天然硅藻土與改性硅藻土對Cr(Ⅵ)的影響。得到如下實驗數(shù)據(jù):
控制pH在中性條件,隨著單寧酸初始濃度的增加,制備的TADE對于Cr(Ⅵ)的去除率增大,Cr(Ⅵ)的去除率與單寧酸的負載量成正比關系,因此單寧酸的濃度在去除 Cr(Ⅵ)的反應中有著很大的影響。但是,單寧酸濃度過大會造成水體中的COD增大,引起二次污染。
2. pH值的影響
試樣采用水樣的初始濃度是100ppm,得到pH值變化對自然土和改性硅藻土吸附Cr(Ⅵ)的影響數(shù)據(jù)如下表:
當pH=2時,Cr(Ⅵ)的去除率為48.5%。Cr(Ⅵ)的去除率隨著pH的增大而減小,Cr2O2-7與HCrO-4之間存在一個動態(tài)的平衡。
3. 水樣中含Cr(Ⅵ)初始濃度的影響
4. Cr(Ⅵ)的初始濃度對硅藻土負載單寧酸吸附影響
水樣中Cr(Ⅵ)的初始濃度,對于TADE去除Cr(Ⅵ)有著很大的影響,當Cr(Ⅵ)濃度由50ppm提高到100ppm時候,TADE的吸附率增加了15%,當隨著Cr(Ⅵ)濃度增大至超過TADE所能酯化的量時,吸附率下降。
5. 正交實驗
根據(jù)上述實驗,在選擇上述影響因素設計相應33正交實驗:1. TADE吸附Cr(Ⅵ)不同濃度單寧酸溶液進行改性;2. TADE在不同pH下吸附;3. 水樣的初始濃度。
(三) 結論
水樣中初始Cr(Ⅵ)濃度對于TADE吸附Cr(Ⅵ)的影響因素較大,TA溶液濃度和pH值對于Cr(Ⅵ)的吸附也有一定的影響。經(jīng)實驗得到TADE去除Cr(Ⅵ)的最佳方案是:當合成TADE時TA濃度為200mg/L,反應體系中pH值為4,水樣中Cr(Ⅵ)初始濃度為200ppm,改性硅藻土對于Cr(Ⅵ)的去除效果較其他組合明顯。
參考文獻:
[1]杜玉成,葉力佳,劉燕琴.硅藻土吸附重金屬離子Cd2+的動力學研究[J].中國非金屬礦工業(yè)導刊,2004,38(1):38-40.
[2]An J H, Dultz S. Adsorption of tannic acid on chitosan—montmorillonite as a function of pH and surface charge properties[J]. Applied Clay Science,2007,36:256-264.
作者簡介:
王晗怡,江蘇省無錫市,江蘇省惠山中等專業(yè)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