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紅梅
[摘 要] 特色建設對學校發(fā)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千山路小學以“體驗教育”為特色,基于核心素養(yǎng),確定辦學目標,進而構建體驗教育課程體系,實施體驗式培訓,推行體驗式管理,構建體驗式文化,讓“體驗”貫穿學校所有工作,所有人。
[關鍵詞] 特色建設;體驗教育;課程
從盧梭的“社會就是書”,到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再到陶行知的“教學做合一”,都揭示了同一個道理:生活是最好的教育;體驗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只有親身經歷和體驗,才會有刻骨銘心的獨特感觸。
2008年,建校的千山路小學,教師平均教齡不足三年,理論培訓的效果幾乎等于零;學校90%的學生是外來務工人員的子女,經常隨父母工作變動轉學,規(guī)則意識、行為習慣普遍較差。僅靠說教、約束,很難觸動他們的內心。于是,我們變說為做,確立了體驗教育辦學特色。
體驗教育的落腳點在哪里呢?我們發(fā)揮學校周邊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yōu)勢,開墾了六畝勞動基地,把它作為體驗教育的出發(fā)點,以勞動為手段,以課程為載體,以育人為核心,學生在感官體驗、情感體驗、思考體驗、行動體驗等豐富的體驗中,認識自我,悅納自我,提升自我,做最好的自己。學校特色品質也不斷升級,走出了一條以特色推動學校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之路。
一、思考體驗特色發(fā)展理念
2008—2014年,是我校體驗教育特色初創(chuàng)期,這一階段以德育體驗為主,育人目標側重習慣養(yǎng)成和實踐能力,基地活動成為重要路徑,中國文明網報道了我校勞動基地實踐的做法,習慣培養(yǎng)舉措在威海市環(huán)翠區(qū)現場會進行匯報。
活動體驗中,學生的行為習慣初步養(yǎng)成,但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他們暴露出獨立學習能力差、自主創(chuàng)新意識弱的問題,于是,2014年起,我們進入特色發(fā)展期,以課程體驗為主,立足課堂教學,建設體驗課程體系,組織體驗式培訓,營造體驗文化。在這樣的特色發(fā)展歷程中,自然地形成了我們的特色理念體系——
育人目標:培養(yǎng)“勤實踐、樂探究、愛創(chuàng)造”的千山少年
核心素養(yǎng):實踐、探究、創(chuàng)造
辦學理念:讓每個生命因體驗而精彩
辦學目標:建設知行合一的體驗式學校
校訓:體驗中成長
校風:千山勤行,體驗樂知
教風:做中教
學風:做中學
二、構建體驗特色課程體系
以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為核心,對照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三大主體內容,明確千山學子三大核心素養(yǎng):“勤實踐·樂探究·愛創(chuàng)造”,構建“知課程、行課程、創(chuàng)課程”三大門類體驗教育課程體系。融合學科學段課堂內外,最大限度地實現教學做合一,努力尋找核心素養(yǎng)落地的力量,全科育人,全程育人。
(一)知課程——主動參與,自主探究
我們對優(yōu)質課獲獎數量做了統(tǒng)計:2014年之前的6年里,全校只有一節(jié)課獲得區(qū)一等獎,2016年,區(qū)優(yōu)質課一等獎7名,市優(yōu)質課3名,省優(yōu)質課1名。是什么讓我們的課堂有這么大的突破呢?學校借助課題“基于課程標準的體驗課堂有效性的研究”,基于體驗教育理論,對國家課程進行校本化實施,喚起了課堂中曾深藏甚至消失的“體驗因子”,真正地改變師生的生命狀態(tài)與學習狀態(tài)。
1.理念定位
體驗課堂就要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我們提出“讓學生站在課堂正中央”的口號,推崇“做中學,研中學,創(chuàng)中學”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樂學求知。
2.特色打造
為增加體驗有效度,我們找準學科“主攻點”,打造學科特色,構建獨特模式,引發(fā)學習方式的變革。
(1)語文“讀中體驗”。從“讀”切入,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確立基本課堂模式:一讀自悟——二讀品賞——三讀師助——讀寫運用。一至五年級分別設年段訓練重點:請跟我讀、自主識字、讀中仿寫、讀讀品品、群文閱讀。開設體驗作文課,形成活動體驗、田園體驗、研學體驗、鄉(xiāng)土體驗四大序列,體驗作文貫穿校園活動始終。學生在“創(chuàng)”中學,模仿課文寫作,做個性化的“朗讀者”。
(2)數學“體驗交流”。以“互助交流”為學科特色,形成了“一探——二學——三問——四師助”的操作模式。學生的學習方式也發(fā)生了變化:①“教”中學,體驗當教師,分享交流。完整經歷了從輸入到輸出這一思維內化的體驗過程。②“做”中學,在動手、動口、動腦、動眼等“做”中,將知識內化或重建。
3.推進實施
以體驗課堂為主線,每學期確定一個研究重點,形成“三級合力,三課推進”的實施策略。
(1)三級合力。學校、學科、教研組,三級聯動,“帶”中引路。
學校層面,確立每學期的研究主題。學科層面,選擇一個課堂環(huán)節(jié)重點推進。教研組層面,發(fā)揮集體智慧,形成具體做法。
(2)三課推進。備課、磨課、寫課,三管齊下,“研”中求進。
集體備課,設計《小題大研》備課本,教師帶著問題來備課,并用數據分析效果,真正實現一課一得。三輪磨課,規(guī)定磨課流程:組內說課,改進教案;組內聽評課,改進課堂;跨組聽課,形成最終教案。每年寫課,每學年安排一次寫課比賽,形成《體驗課堂》《體驗案例》《體驗故事》等校本寫課集。
體驗課堂的深化研究推進了知課程的建設與發(fā)展,培養(yǎng)了學生的主體意識,他們主動參與學習,自主探究,樂學求知,為終身學習奠定了基礎。
(二)行課程——崗位歷練,勤于實踐
以品德學科為引領,整合課堂教學、德育活動、學科實踐,通過崗位體驗歷練,激發(fā)內心體驗,自我管理,自主養(yǎng)成好習慣。
1.自我管理
我們將學生校內外行為習慣養(yǎng)成作為一門課程來研究,既明確目標,又明確內容,更明確操作。編寫《每一天這樣走過》習慣讀本,明確《千山路小學學生一日常規(guī)》,形成入校、課間、離校等5個模塊、22個主題的習慣養(yǎng)成資源包,編寫《行規(guī)導訓》教師指導手冊,制作養(yǎng)成課程微視頻集,通過“班隊會普及培養(yǎng)——少年宮重點提升——主題模塊集中展示”的步驟,通過優(yōu)秀示范、伙伴結盟,引導學生自主管理,固化行為習慣。
2.崗位歷練
從班級、學校、家庭三個維度搭建崗位體驗平臺,讓學校成為模擬的世界和濃縮的社會,學生在崗位體驗中,服務他人,教育自我。
以校務體驗為例。
競崗:設立校務體驗五部門:指揮部、服務部、督查部、禮儀部、衛(wèi)生部,學生自主申報,填寫《童眼看校園》問卷,參加競崗初選,提出學校管理上存在的問題與主張?!霸噸彙币粋€月,提案通過后,掛牌上崗,接受培訓和監(jiān)督。
履職:一是參與“晚學”“餐廳”等常規(guī)管理,我們引導各部,盡量采取正面措施疏導,盡量發(fā)現賞識優(yōu)秀典型。
安全督察部的學生發(fā)現校車紀律混亂,提議一是實施三固定六知曉:即設立站牌,每班車固定位置,走固定的路線,學生按照固定的規(guī)則上下車;知曉乘坐車號、車牌號、座位號以及照管員、司機、父母的聯系方式。二是讓大家等車時有事干,就不亂,于是,設立“校車總指揮”學生體驗崗,制作路隊站牌,一班車學生誦讀排隊,二班車學生做快樂情緒手指操,三班車則誦《弟子規(guī)》、玩益智游戲、做室內有氧操,開啟快樂候車“半小時”,形成了具有體驗特色的離校課程。
二是參與健康生活四大節(jié)日——體驗節(jié)、體育節(jié)、藝術節(jié)、科技節(jié),少先隊三大儀式——升旗、入隊、畢業(yè)的策劃與組織。創(chuàng)新思維,年年主題不同;考慮周到,人人參與體驗。學生自己策劃組織,自己參與體驗,在特別的“崗位”上,扮演一個角色,獲得一種感受,明白一個道理,養(yǎng)成一種品質。
崗位歷練為主的行課程,在實踐中培養(yǎng)習慣,開發(fā)潛能。近三年,學生在各級各類比賽中獲獎300多人次,《體驗,讓雛鷹展翅奮飛》《小家務,大智慧》等經驗介紹發(fā)表于《少先隊活動》等。
(三)創(chuàng)課程——動手動腦,熱愛創(chuàng)造
以學生的多元需求為出發(fā)點,以教師的特長優(yōu)勢為支撐點,借助課題“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校本課程群的創(chuàng)建與研究”,我們創(chuàng)建了田園體驗課程,包括田園躬耕、田園美術、田園旅行。學生手腦并用,在實踐中自主探究,在探究中體驗創(chuàng)造。
1.明確目標
緊扣“實踐、探究、創(chuàng)造”的千山核心素養(yǎng),結合各課程特點,明確各課程培養(yǎng)目標,讓課程行動有方向。
2.整合內容
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確立各年級課程主題;組織骨干團隊,梳理級部課程內容;開發(fā)、編寫、修訂配套教材,使課程行動有依托。
3.創(chuàng)新實施
以田園美術課程為例。
(1)建立社團?;凇袄煤锰飯@廢棄物”的思量,2009年,我們開設了麥稈畫社團,利用麥稈本身的光澤,通過泡、刮、燙、粘等步驟,表現學生田間勞動的場景,材料來自田園,作品美化校園。
(2)五級課程。實踐發(fā)現,玉米皮、五谷、樹葉等各種植物的根莖葉果都可以成為田園美術的原材料,豐富畫種、材料,明確年級主題,建設五級課程,推行“2+2”管理模式:國家課程普及+社團特長培養(yǎng)、連堂走班選課+微課跟進輔導。形成材料加工、設計創(chuàng)作、欣賞體驗三種課型模式。田園美術從一個社團拓展到一門課程。
(3)創(chuàng)新品牌。繼續(xù)探究,創(chuàng)作出不同形狀、不同材質的田園美術作品,作品的功能,從裝飾校園到拍賣、微店銷售,善款捐助需要的人,田園美術的育人功能越來越豐富,參與面越來越廣,社區(qū)家長人人知曉,全校師生人人會做。美術教師獲市級研討課、優(yōu)質課獎,田園課程獲山東省基礎教育成果一等獎,山東省特色課程一等獎,系列做法發(fā)表于《新課程》雜志?;仡欁哌^的歷程,我校走出了“普及項目——深化內涵——培養(yǎng)能力——提升文化——創(chuàng)新品牌”的特色建設之路。
田園系列課程,歷經9年的發(fā)展,從最初6畝勞動實踐基地中來,到更加廣闊的田園鄉(xiāng)情中去,不斷發(fā)展的歷程,反映出學校對“體驗”內涵理解的不斷深入和擴展。不僅成功對接了國家課程,更發(fā)散整合了語文、數學、科學、音樂、地方等學科知識,打破學科壁壘,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F在,全校100%的學生參與過田園躬耕和田園美術課程,90%以上的學生參與過田園旅行,這些活動成為學生成長過程中難忘的經歷,在他們心靈深處打上“體驗”的烙印。
三、實施體驗式特色培訓
我校教師平均年齡28歲,急需各種培訓,我們確立體驗課堂、班級管理、職業(yè)幸福三個層面的培訓內容,以體驗式培訓為主要手段,讓自主發(fā)展、個性提高流行千山。
1.問題研究式
實施“體驗課堂”,我們堅持每學期一個研究主題,通過主題同研,優(yōu)化推廣學科模式中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把問題當課題,開展基于問題解決的研究:針對現象提出問題,診斷病因;根據問題設計方法;教學實踐中實施并調整;寫出解決問題的報告。這樣的小問題小教研,因為“解決一個問題,歸納一套經驗,形成系列做法”,所以惠澤了整個團隊。
2.個性分享式
我們推行一班一品建設,鼓勵各班級確立自己的班級特色,建設班級文化,開展主題活動,建設特色班集體。每周推薦評選骨干班主任進行一班一品經驗分享。
3.心理互動式
我們關注教師的心態(tài),舉行系列活動,釋放工作壓力,提升職業(yè)幸福感,工作中時時體驗家的感覺:上行下效、修己安人、關心暖情。團隊心理拓展、儒蓮傳統(tǒng)文化學習、“解開千千結”等心理活動,教師靜心,凈心;感動千小頒獎、勞動基地采摘、趕海拾貝等課余活動,凝心,齊心;新年文藝匯演、青年燒烤騎行、接力跳繩等文體活動,修心,健心。
4.人人登臺式
人人都可以是培訓師,培訓內容在每學期校級研究主題范圍內自選,培訓的主體和形式豐富多彩。
(1)學校領導,做中導。每年9月份,學校領導都到新教師所在班級駐班指導,進而發(fā)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我們住宿教師近30人,于是,每周四我們舉行住宿教師參加的“星月課堂”,學校領導拋出發(fā)現的問題,討論解決方案,教師在實踐中嘗試解決,領導繼續(xù)跟蹤,指導。這種參與中發(fā)現,研討中解決,實踐中落實的培訓讓新教師快速成長。
(2)骨干交流,做中教。從組內教師的問題、困難入手,組長先示范,再看年輕教師怎么做,言傳身教、問診抓藥。組長徐文君給新教師示范:清晨,怎樣將衛(wèi)生打掃,讀書學習,批改作業(yè),單獨談心等安排得井井有條。
(3)草根同研,做中幫。我們搭建“草根論壇”平臺,只要你有特長,就可以登壇分享,發(fā)揮每位教師的個人潛質。系列培訓,讓我校擁有1位省能手,4位區(qū)教學能手,10位教壇新星。實現14年之前,教壇新星零的突破。人人都做培訓師,激發(fā)了全校教師的潛能,促進自我成長。
四、建設體驗式評價
我們對學生的評價重在“激勵”。形成“兩幣”為載體,“易購”為平臺,“多元”共評價的模式,與三類課程相結合,關注學生縱向發(fā)展,激發(fā)成長內驅力。
知課程——采用過程評價,引導時時探究。各學科建立成長記錄袋,關注階段性評價,定期發(fā)放體驗幣。
行課程——實行星級評價,關注日常實踐。根據學生在自我管理、崗位歷練、校務體驗中的表現,每周評選常規(guī)“標尖班級”。
創(chuàng)課程——關注個性評價,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采用現場活動式,如田園五節(jié)展示;過程記錄式,如田園美術存折、個人旅行護照;個別抽測式,如口風琴、體育技能抽測等。
根據學生表現,發(fā)放兩幣,可以到體驗幣兌換室換購,也可以到“體驗節(jié)”體驗拍賣員、解說員、銷售員、食品制作等崗位角色。融體驗產品拍賣、體驗幣兌換、快樂童購、游藝與展示等于一體的體驗節(jié),已經舉辦了十屆,深受學生喜愛。
五、打造體驗型文化
我們圍繞“實踐、探究、創(chuàng)造”的核心素養(yǎng),著力打造環(huán)境、制度、精神三方面文化,讓校園成為一個大體驗場,讓制度成為習慣,讓文化成為信仰。
1.環(huán)境文化
我們整體規(guī)劃,分區(qū)域、定主題,建設“四苑五吧二休閑”的立體體驗式校園文化,科學劃分教、學、做、玩、創(chuàng)五大功能區(qū)。文字喚起體驗興趣,校園的每一處文化都是體驗的課堂;設施提供體驗空間,每一處道具都是體驗的學具。人人參與設計,處處都能體驗,時時展示創(chuàng)新。無需語言和說教,“體驗”的“芯片”已無聲地植入師生心間。
2.制度文化
我們建立《體驗課堂聽評課制度》《研學旅行展示評價制度》《領導駐班制》等系列體驗制度,保證規(guī)范、引導實踐、激勵探究、鼓勵創(chuàng)新,發(fā)掘每位師生的亮點,讓亮點項目點亮生命。人人能參與、人人可糾錯、人人來獻言,在管理與被管理中體驗:學校,是千山每一個人的家;特色建設,是千山每一個人的事。
3.精神文化
實踐、探究、創(chuàng)造的核心素養(yǎng)是我們精神文化的靈魂,“實踐出真知、先做再說、我能行、一定還有別的方法”,成為我們行動中的習慣用語;“這事兒我可以、我還有建議、恭喜你發(fā)現了這個問題”,是千山師生的擔當和勇氣。被允許、被看到,是千山師生共同的心靈感受與行為準則,因為實踐,我們有底氣;因為探究,我們有情趣;因為創(chuàng)造,我們更有豪氣。
體驗特色教育,我們越做越通透。我們發(fā)現這是一條教育的坦途,走在這條大道上,想不成長,真的就是一件很難的事情!讓體驗教育的印記伴隨師生們成長、提高體驗課堂的實效性、讓家長更多地走進體驗教育,這都是我們要努力的方向,更是我們研究的目標。
(責任編輯:朱福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