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樁讓人五味雜陳的有關效率的往事。
1972年2月23日北京迎來了一場大雪。半夜時分,一陣急促的砸門聲,將睡在集體宿舍的青年車工王大生從夢中敲醒。“政治任務”!一人一把平板鐵鍬,除雪鏟冰,將他所在的北京第二量具刃具廠門前的京昌公路,在天亮前清除干凈。本應寂靜的時刻,沙河鎮(zhèn)卻是人頭攢動燈火長明。當時他并不知道,那個晚上與他們并肩奮戰(zhàn)冰雪的,多達80萬軍民。次日清晨,一列車隊從釣魚臺國賓館出發(fā),在長達60多公里無冰無雪的公路上,直奔定陵和八達嶺長城。坐在車上的,是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
這樣的效率,讓后來了解了情況的尼克松不由得感嘆,這是比人類登上月球,更讓他感到震撼的事情。
圍繞效率真有不少有趣而又引人深思的事情。
光緒年間故宮內(nèi)南書房廊下一直擺著一排釀制大醬的大缸,那是太監(jiān)們賺外快的營生,幾乎常年散發(fā)著釀造產(chǎn)生的臭味。外國使節(jié)面見皇上時一般都安排在南書房等候,由于難于忍受異味,他們每每一入南書房就捂著鼻子。陪同的中方外交人員向上級反映,要求將醬缸搬離。如此小事一樁,十多年竟沒辦成。原因居然是釀制大醬的太監(jiān)都是西太后的紅人,官員們都懼怕這些太監(jiān)在老佛爺面前說自己的壞話,故不敢得罪。于是便一拖再拖無人出面協(xié)調(diào)。一位使節(jié)預言:如此辦事效率,清朝必亡!你瞧,效率竟然涉及政治腐敗。
效率關乎人類生活的演進。比如輪子和風帆就幫助人類實現(xiàn)了巨大的進步。一般說來一匹馬可以馱重90公斤,而一匹馬可以拉動裝載1800公斤重物的馬車,效率提高了20倍。如果讓一匹馬拉纖,它可以使裝載27000公斤貨物的貨船行于水上,效率提高了300倍。人們不難發(fā)現(xiàn),古代交通必以水運為主。城市,一般都形成于水系附近。《國富論》中說,一條裝載200噸貨物往返于倫敦和利斯的貨船需要6至8人。相同的運輸量,如果換成陸路則需要100人,400匹馬和50輛四輪馬車??梢娝\的效率要高出許多。
生產(chǎn)效率的提高大都依賴技術的進步與成熟。在鋸子發(fā)明之前,人類的家居生活很少有家具出現(xiàn)。
北京到廣州鐵路運行里程是2313公里,當年直達快車需要38.5小時,而今高鐵使這段旅程的完成縮短到八、九個小時。微信等視頻功能讓全球范圍內(nèi)的人可以即時面對面溝通,如同在同一個空間。見面與距離無關,而且?guī)缀鯚o需成本。
當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效率提高的受益者。
17世紀前,中國出口歐洲的產(chǎn)品除茶葉瓷器外排在第三位的就是土布。中國土布一般15寸寬,一個人兩天可以織一尺。工業(yè)革命到來,紡織機的出現(xiàn)使中國土布不能再出口,而且物美價廉量大的洋布迅速涌進中國。維系上千萬人生存的織布生計,幾乎戛然而止。
京漢鐵路開通之際,靠大運河漕運生活的船家,怨氣橫生。
據(jù)說上海公交電車通車后,成百上千的黃包車夫,上街抗議示威。
美國總統(tǒng)里根曾經(jīng)說,當初電話機裝上撥號盤由通話者自己撥號的時候,大家都擔心所有女接線生會從此失業(yè)。
效率是指單位時間完成的工作量。在我家附近有六棟居民樓,是北京鐵路局的職工宿舍,建于五十年代末。名曰“新六棟”。每棟樓的門楣上都有水泥刻下的建筑時間記錄:五天建成,這是什么效率!而建國十周年的獻禮建筑之一、人民大會堂建筑周期居然只有十個月,而建筑總面積高達17.18萬平方米。
物質(zhì)生產(chǎn)層面,效率的重要意義顯而易見,而在管理層面,效率同樣作用突出。特區(qū)大建設時期,深圳人喊出了“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
1984年已經(jīng)是正定縣委書記的習近平,花了很大精力抓效率。在縣委會上,他說:“說短話開短會發(fā)短文件,能當機立斷的事兒,就不要推諉扯皮;能三四個人議的事就不要找一幫人來作陪;半小時能解決的問題就不要開一小時的會;能到基層解決的問題就不要把人從基層叫到上面來;屬于本人職責范圍內(nèi)的事,就不要找上級領導表態(tài);能上午解決的問題就不要拖到下午解決;能當天解決的問題就不要拖到第二天解決?!?/p>
2019年已經(jīng)到來,我們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xiàn)越來越近。務實、高效,應該是新時代全體中國人民應有的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