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華
(濰坊市益都中心醫(yī)院 山東 濰坊 262500)
肝外膽管結石(calculus of extrahepatic duct),典型癥狀表現(xiàn)為腹痛、寒戰(zhàn)高熱和黃疸,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健康和正常生活[1-2]。想要降低疾病的影響,需要盡早進行診斷,為了研究腹部CT與核磁共振胰膽管成像診斷肝外膽管結石的應用價值,我院選擇疑似60例肝外膽管結石患者進行研究。
選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接診的疑似60例肝外膽管結石患者,通過抽簽法將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納入標準: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無重大器官疾病,無精神疾病患者;均有腹痛、惡心、發(fā)熱的臨床癥狀。觀察組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34~76歲,平均年齡為(45.34±5.98)歲;平均病程為(1.98±1.32)年。對照組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齡41~70歲,平均年齡為(40.54±6.93)歲;平均病程為(1.23±1.11)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后,未產(chǎn)生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資料具有可比性。
兩組先進行B超檢查,對照組患者在此上采用腹部CT檢查,觀察組在此上采用核磁共振胰膽管成像檢查。所得成像結果由我院五名高年資影像醫(yī)師進行診斷。
B超檢查:檢測前4~8小時禁止患者食用食物,將探頭置于患者下腹部掃查。CT檢查:德國西門子64排螺旋CT,西門子核磁共振,對特殊部位區(qū)域重點掃描。
比較三種診斷方法的應用價值,以臨床醫(yī)生最終診斷為準,觀察三種檢查方法對肝外膽管結石診斷的準確性。
使用SPSS20.0軟件對本文60例肝外膽管結石患者的指標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應用卡方檢驗兩組患者的診斷率,所得結果用率(%)的形式表示,兩組患者組間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以P<0.05展開。
臨床醫(yī)生最終診斷,60例檢測者中,有肝外膽管結石患者32例。B超正確診斷出15例,腹部CT檢查正確診斷出19例,核磁共振胰膽管成像檢查正確診斷出22例。腹部CT檢查和核磁共振胰膽管成像檢查的檢出率均高于B超,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以P<0.05展開。
表 比較三種方法的確診率[n(%)]
肝外膽管結石的治療需要醫(yī)護人員準確對患者的病情做出判斷,選擇最佳的治療方式,如果不能及時確診治療,會導致病情嚴重,危及生命[3-4]。
B超檢查:聲像圖可顯示存在結石的膽管近端擴張明顯,管壁增厚、回聲較強。CT掃描檢查:能夠發(fā)現(xiàn)患者存在的微小病癥,對鈣化,結節(jié)呈現(xiàn)清晰化處理,螺旋CT儀的檢測速度高,掃描范圍廣、高分辨率成像更為清晰,提高了疾病的診斷率。核磁共振胰膽管成像:圖像可從多斷面、多序列觀察膽管情況,避免漏診。根據(jù)本文的調(diào)查顯示,腹部CT與核磁共振胰膽管成像的檢出率均優(yōu)于B超檢查,且腹部CT檢查對直徑小于8mm的小結石檢出率與B超檢出率相近,核磁共振胰膽管成像檢查對直徑小于8mm的小結石檢出率高于CT檢查。
綜上所述,腹部CT與核磁共振胰膽管成像診斷肝外膽管結石,具有很高的應用價值,且核磁共振胰膽管成像敏感性更強,診斷價值更高,值得臨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