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翔
(四川師范大學 文學院,四川 成都 610066)
《史記·五帝本紀》列黃帝為五帝之首,其年代之久遠不言而喻。在神話傳播過程中,早期不同文獻對黃帝名號的記載也產(chǎn)生了差異,致使學界就黃帝活動地域、文獻所指對象等問題展開了不少討論。例如,張筱衡《黃帝陵廟簡考》指出:“晉上谷逐鹿城東之黃帝廟,漢上郡陽周縣之黃帝陵,唐、宋寧州真寧和坊州中部之黃帝陵、廟,對古今史地,都有關系?!盵1]35就黃帝陵廟及其地理位置作了考察。楊國勇《黃炎華夏考》認為:“‘涿鹿'‘阪泉'實際上不應該遠在冀北的荒僻山谷中,而應當在鞏縣一帶的黃河岸邊?!S帝'稱號可能就來源于這兩條‘黃水'所在的這塊他起家的地方?!盵2]56探討涿鹿之地與黃帝名號的來源。近年來,學者開始重新審視西北地區(qū)與中國早期文明起源之間的關聯(lián),并利用文獻、考古材料等解讀上古神話。由于中國神話紛繁復雜,故研究難以面面俱到。聯(lián)系黃帝神話與文獻中的“西”“北”方位以及隴右地區(qū)的考古材料,筆者對此問題產(chǎn)生了自己的思考,愿為黃帝神話的研究添磚加瓦。
歸納傳世文獻中的黃帝名號,可知主要有“軒轅”“黃帝”“有熊氏”“帝鴻”這幾種說法。但是,在早期典籍中,記載最多的是“軒轅”。“軒轅”不僅作為人名,也作為地名存在。搜集文獻中的軒轅,判斷其所處方位,有助于我們推測黃帝神話的源生地。
在出土文獻中,戰(zhàn)國楚竹書中有文曰《容成氏》,李零考釋其中的“軒緩是”,認為就是“軒轅氏”,[3]250-253可見軒轅之稱至遲在戰(zhàn)國時便已存在?!败庌@”亦為地名之稱,見于《山海經(jīng)》。如:
《山海經(jīng)·西山經(jīng)》:“曰軒轅之丘。”[4]46
《山海經(jīng)·北山經(jīng)》:“曰軒轅之山。”[4]82
《山海經(jīng)·海外西經(jīng)》:“軒轅之國在此窮山之際。”[4]201
《山海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有軒轅之臺……有軒轅之國……”[4]337
由此可見,除作為氏族名稱,古時中國還有地名曰“軒轅”。又,《大戴禮記·帝系》載:“少典產(chǎn)軒轅,是為黃帝?!盵5]126-127郭璞注《山海經(jīng)》軒轅之丘時說:“黃帝居此丘,娶西陵氏女,因號軒轅丘?!盵4]46綜合以上文獻可知,軒轅之地即為黃帝所處之地?;蛘虼?,黃帝亦被稱為“軒轅”或“軒轅黃帝”,這一現(xiàn)象在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中皆有體現(xiàn)。例如,《莊子·胠篋篇》云:“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陸氏、驪畜氏、軒轅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伏犧氏、神農(nóng)氏,當是時也,民結繩而用之。”[6]196上博簡《容成氏》載:“盧是(氏)、赫胥是(氏)、喬結是(氏)、倉頡是(氏)、軒緩(轅)是(氏)、神戎(農(nóng))是(氏)……之有天下也,皆不受亓(其)子而受賢?!盵3]250-253這兩條文獻皆寫成于先秦時期,且分別屬于傳世文獻與出土文獻。通過互證,可知先秦之時有“軒轅”之地,“軒轅之地”亦有“軒轅黃帝”。分析《山海經(jīng)》所記軒轅黃帝文獻所屬的篇章,不難發(fā)現(xiàn),涉及“軒轅”的內容基本都在《西山經(jīng)》《北山經(jīng)》《海外西經(jīng)》《大荒西經(jīng)》中,且《淮南子·墜形訓》明言“軒轅丘在西方”。[32]179裁之以地理方位,則“軒轅”之地當在中國西北。
“軒轅”之外,“黃帝”則為先秦時各類文獻的主要稱法,較早的記載出自《逸周書》和《左傳》?!兑葜軙L麥解》云:“赤帝分正二卿,命蚩尤于宇少昊以臨四方……蚩尤乃逐帝,爭于逐鹿之阿,九隅無遺。赤帝大懾,乃說于黃帝,執(zhí)蚩尤殺之于中冀?!盵7]781-783《左傳·僖公二十五年》載:“秦伯師于河上,將納王。狐偃言于晉侯曰:‘求諸侯,莫如勤王。諸侯信之,且大義也。繼文之業(yè)而信宣于諸侯,今為可矣。'使卜(狐)偃卜之,曰:‘吉,遇黃帝戰(zhàn)于阪泉之兆。'”[8]431這兩條文獻皆記黃帝戰(zhàn)爭之事。除了反映黃帝傳說于先秦時期已被廣泛流傳之外,我們還應看出,《逸周書》的成書與周人相關,《左傳》黃帝之事出自秦國。學界研究認為,周秦二族分別肇啟于隴東和隴南,之后遷至關中平原,故二書對黃帝之事的描寫,也可看出黃帝神話在先秦時已經(jīng)廣泛流傳于西北地區(qū)。
要之,盡管傳世文獻中對黃帝名號的記載不盡相同,但是早期經(jīng)典將其記為“軒轅”和“黃帝”。通過分析文獻中軒轅之地的方位以及傳述早期黃帝事跡的民族地域可知,黃帝神話源起于中國西北。
在歷史長河中,黃帝作為人文初祖被人們崇祀,祠廟遍布各地。這也導致學界對黃帝神話起源地及其部落早期活動在何處,產(chǎn)生了不同的看法。討論這一問題離不開對黃帝出生地的討論,歸納可知,對此問題的爭論主要涉及三個地點,即河南新鄭、山東壽丘、甘肅天水。筆者搜集資料,對以上諸說進行辨析,可為黃帝神話源生于西北地區(qū)添加依據(jù)。具體如下。
《史記·五帝本紀》載:“黃帝居軒轅之丘。”[10]12前文引《山海經(jīng)》推論“軒轅”之地在中國西北?!昂幽闲锣嵳f”與“山東壽丘說”所指地域在中國中部和東部,故當對此問題作出核實。文獻表明,“河南新鄭說”流傳于明清時期,出現(xiàn)時間過晚,可信度不高。清代陳逢衡引明代鄭環(huán)說:“黃帝少典之子,生于新鄭之軒轅丘,非生于兗州之壽丘也。”[9]6表明時人對黃帝生于山東與河南的爭議?!吧綎|壽丘說”為唐代張守節(jié)、清代徐文靖等人贊同,并認為源自皇甫謐《帝王世紀》。實際上,《帝王世紀》僅言生黃帝于壽丘,但并未說此壽丘為山東之壽丘。張守節(jié)說:“壽丘在魯東門之北,今在袞州曲阜縣東北六里。”[10]2將古今壽丘混為一談,明顯不妥。例如,眾多史籍記載黃帝以姬水成,為姬姓。周民族亦姬姓而崛起于陜甘一帶,周王朝政權鞏固之后,在東方建立較大的姬姓諸侯國為魯國,但也不能將姬姓人員大規(guī)模遷至齊魯一帶。因此在三代之前,姬姓黃帝部族是難以在山東建立政權的。徐旭生指出:“魯國本為‘少皞之虛',是東夷集團的大本營,華夏集團的黃帝決不能生在那里。在周成王‘殘奄'以前,姬姓的勢力沒有到達山東的痕跡。”[11]41可謂一語中的。再如,張守節(jié)是唐代人,錢大昕認為張守節(jié)于地理多有誤,因為張氏不注重今昔地名的變遷,經(jīng)常以唐代地名為古代地名,這就給后世研究帶來許多困擾。張守節(jié)寫黃帝在魯,也是這種原因。通過近些年的考古發(fā)掘可知,黃帝部族與散布于中國中部、西北部的仰韶文化或有關聯(lián)。山東在上古時期屬于東夷族地區(qū),其代表性遺址為大汶口等,與仰韶文化遺址差異明顯。也就是說,采用后人的說法將黃帝誕生地定于山東壽丘,也是不正確的。因此,文獻反映的黃帝神話當源生于西北隴右的天水一帶,原因如下。
首先,張守節(jié)等人之所以認為壽丘在山東,是因其不知甘肅天水有齊壽山,亦有壽山、壽丘之稱。天水放馬灘曾出土有目前中國所知最早的地圖,為戰(zhàn)國后期(公元前300年前后)秦人所作。地圖上繪有甘肅天水渭河流域的部分水系圖,其中標注山川河流、森林地名等多達82條。放馬灘地圖中有一地寫作“”。筆者認為,學者所釋的“封丘”,應當與民間流傳的“壽丘”有關。地圖所繪區(qū)域在先秦時稱作“邽”。實際上,無論是“封丘”還是“壽丘”,都可能是傳播中字形訛誤對“邽丘”的錯誤記載。由此可知,天水的“壽丘”至遲于兩千多年前的秦國便已存在,就時間看,遠早于山東地區(qū)的壽丘。山東壽丘的出現(xiàn),是宋代真宗皇帝為了祭祀黃帝,“推本世系,遂祖軒轅”的結果。放馬灘地圖與《山海經(jīng)》等早期文獻的寫成時間相近,故可以說,這些材料皆是黃帝生于天水在早期文獻中的證據(jù)。另外,據(jù)傳黃帝誕生于軒轅谷,今日天水市清水縣有軒轅谷之地,亦證明黃帝初生地與隴右相關。
其次,《國語·晉語四》記載:“少典娶有蟜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異德,故黃帝為姬,炎帝為姜。”[12]336-337《國語》言黃帝成于姬水,盡管今日不知姬水具體位置在何處,然由于姜水在今陜西寶雞,故姬水應在今日陜甘交界處。“《中國大百科全書》黃帝條目下更為明確地說,姬水一帶即東起渭水西迄湟水之間(今陜甘青地境)的古齊家文化區(qū)域?!盵13]75這些記載用文獻與考古資料二重證據(jù)證明黃帝的出生地。此外,在《圖騰與禁忌》一書中,弗洛伊德引摩爾根所說的關系類別體系,說:“他不只稱呼他生身父母的兒女為兄弟姐妹,而是兼及所有為同輩的那些孩子們?!盵14]10也就是說,《國語》中炎黃為兄弟之說,或是活動于臨近地域內同輩的人。若炎帝活動于陜西寶雞一帶,則黃帝亦應是活動于寶雞附近的上古部族,因此,炎黃無疑皆活動于西北地區(qū),此為另一證據(jù)。
第三,西漢焦延壽《焦氏易林》中也隱藏著對黃帝出生地的記載。《屯之第三》曰:“黃帝所生,伏羲之宇。兵刃不至,利以居止。”[15]31《履之第十》云:“黃帝所生,伏羲之宇。兵刃不至,利以居止。(宇,宋元本作宅,失韻。)”[15]108兩條材料說明黃帝出生地與伏羲相同。據(jù)現(xiàn)今研究可知,伏羲生于成紀,即隴東南一帶。《焦氏易林》作于漢代,漢代成紀的管轄范圍可確定是今甘肅平?jīng)雠c天水的大部分地區(qū)。故可知,在漢人知識體系中,黃帝亦出生于成紀一帶。又,顧頡剛、陳槃等學者認為黃帝與黃龍地螾等動物有關,王大有也認為:“古時亦稱黃帝為‘黃龍體',乘黃龍升天成天帝。可能修史的一些人,認為圣人以大甲魚或龜為像有失大雅,乃以蛇為龍,改天黿為龍,又因黃帝祖居黃土高原,故稱之‘黃龍'?!盵16]127而《史記》中有文明言“黃龍現(xiàn)于成紀。”可證成紀與黃龍存在著密切的關系,也說明黃帝源生于西北這一說法具有合理性。
這種將黃帝與伏羲掛鉤的文獻還見于《易緯·乾坤鑿度》中,其文為:“黃帝曰:‘太古百皇,辟基文籀,遽理微萌,始有熊氏。'”[17]65此處化生萬物的有熊氏,漢代鄭玄認為就是“庖犧氏”,意思是說有熊氏庖羲知天德好生,故造化萬源,建立天地。盡管緯書多為漢代統(tǒng)治者為了政治目的而進行的創(chuàng)造,但是,“這類圣王神話有時候也正提供了當時人們對于神、祖先、圣人的神話以及事物源起的解釋與證明?!盵18]31由此可知,將黃帝稱作“有熊氏”并非沒有緣由,黃帝與伏羲氏族一樣生活在古成紀,且黃帝與伏羲之間存有聯(lián)系。
第四,就漢后文獻看,北魏酈道元于《水經(jīng)注》說:“黃帝生于天水,在上邽城東七十里軒轅谷?!盵19]410明確指出黃帝出生地就是甘肅天水。以上所引文獻的成書年代皆早于記錄“山東說”與“河南說”的文獻,故有更強的可依據(jù)性。另外,西北地方文獻中,也有對于黃帝出生地的記載?!陡拭C通志》中載黃帝生于天水清水縣軒轅谷,《直隸秦州新志》載:“軒轅谷,東南七十里,黃帝誕于此?!盵20]15與《水經(jīng)注》所記一致。而軒轅谷,俗稱三皇溝,在今天水市清水縣境內。清水縣古屬成紀、上邽的范圍,秦國時,滅邽戎置邽縣,為中國最早的兩個縣之一。清水縣曾被稱為軒轅鎮(zhèn),境內又有軒轅窯等諸多與軒轅黃帝傳說、活動相關的遺址。如今該地發(fā)現(xiàn)了大量新石器時代遺跡,考古也證實這些遺址的年代與黃帝氏族的年代相當,皆可用于證明黃帝起于隴右天水地區(qū)。
關于以上觀點,近代一些學者曾做過討論。范文瀾先生在《中國通史簡編》中認為黃帝族原先居住在西北方;翦伯贊先生認為姬姜二姓的炎黃部族世代通婚。徐旭生先生也說:“黃帝族的發(fā)祥地,在今陜西黃土高原上,畔姬水,得姬姓。炎帝族則在今陜西境內渭河上游,畔姜水,得姜姓?!盵11]5藍深說:“黃帝族在尚未向中原發(fā)展以前居住、活動的地區(qū),就是東起渭水北境,西迄甘肅之境的地域?!盵21]19盡管在這一說法上還存有不同的看法,但黃帝族與炎帝族一樣,原活動于西北黃土高原,看來是不成問題的。
最后,就早期傳世文獻中黃帝的活動范圍看,《莊子·在宥篇》有黃帝問道廣成子的記載,其文曰:“(黃帝)聞廣成子在于空同之上,故往見之?!盵22]93-94今甘肅省平?jīng)鍪杏嗅轻忌?,與先秦文獻中的“空同”當為一地。東晉葛洪所著《神仙傳》中載:“廣成子者,古之仙人也。居崆峒之山石室之中。黃帝聞而造焉?!币沧C明今之崆峒與文獻中的空同相關。此外,《帝王世紀》載黃帝讓岐伯嘗百草的文獻,《黃帝內經(jīng)》也有記載。《資治通鑒》中,司馬光認為岐伯為北地人,北地最初郡置即在甘肅慶陽。通過這些文獻可知,黃帝確曾活動于西北黃土高原地區(qū)。就歷史遺跡看,除去天水軒轅谷、壽丘、平?jīng)鲠轻忌降鹊刂?,在今日慶陽正寧縣還有黃帝陵。該黃帝陵應是黃帝原陵,位于“寧州羅川縣東八十里子午山”,亦在甘肅東部一帶。學界指出慶陽屬于姬姓周王朝的發(fā)源地,其地存有黃帝陵至少表明該地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內曾有祭祀黃帝的習俗。今陜西之黃帝陵非原黃帝陵,糾謬可參漢代文獻。漢代隴西辛氏所作《三秦記》中寫今日陜西的橋山黃帝陵時說:“坊州橋山,有漢武帝祈仙臺,高百尺。(注:相傳陜西黃陵縣北橋山上有黃帝陵,陵南側有一石碑,上書“漢武仙臺”四字。碑側有座高大的土臺,傳說是漢武帝征朔方回來,在此祭黃帝,筑臺祈仙。在今黃帝陵有明嘉靖丙申年唐錡書“橋山龍馭”碑,碑前有祭亭,亭中有近人郭沫若書“黃帝陵”碑。亭前有一土臺,其前立嘉靖三十七年唐錡書“漢武仙臺”碑。)”[23]57-58由此可知,陜西橋山黃帝陵實為漢武帝祭黃帝祈仙之處,將其作為黃帝陵始于明代,前輩學者已有論證,此處不再贅述。[24]
綜上所述,與“河南新鄭說”“山東曲阜說”相比,黃帝神話源自西北黃土高原的說法有著最早的文獻記錄、大量的歷史遺跡、廣泛的民間祭祀習俗、且與伏羲女媧的神話一脈相承。由此可知,黃帝部族是起源于西北黃土高原的,后世產(chǎn)生爭議的原因或與黃帝傳說的廣泛傳播和各民族遷移導致的文化擴散有關。
分析《山海經(jīng)》等傳世文獻中的軒轅地望表明,“軒轅”之地位于西北黃土高原,暗合學者對“黃帝”一名的釋義。衛(wèi)聚賢于《古史研究》中說“黃帝”之名與黃土和黃土地有關,[25]161日本學者小藤文次郎也主張此說。[26]59此外,錢穆等學者則將“黃帝”跟帶有“黃”這一字的地名進行掛鉤來研究,都表明黃帝與西北黃土高原的“軒轅”一地有密切的關系。
“軒轅”為何義?郭沫若將傳世文獻與出土銅器銘文結合,認為“軒轅”即先秦銅器銘文上的“”一字,意為“天黿”,他說:“其字即當‘天黿',蓋古之軒轅氏也。”[27]17這一說法因為采取了“二重證據(jù)法”,在當時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成為解釋“軒轅”二字的重要觀點。郭沫若在解釋“”字時說:“自宋以來亦均釋為‘子孫',近人容庚則以為‘象陳牲體于尸下而祭',同以尸祭為說,蓋據(jù)王國維說俎。然此說之不足信與王國維同。人形下一物分明蛙黽之象,何得說為‘牲體'……余謂此等圖形文字乃古代國族之名號,蓋所謂‘圖騰'之孑遺或轉變也?!盵27]12-14可見郭沫若已經(jīng)將“天黿”與蛙類進行聯(lián)系,且認為該字含有上古圖騰崇拜的因素。筆者贊同郭沫若將“軒轅”釋為“天黿”的觀點,但同時認為,“軒轅”源于“軒轅”之地,在西北。與“軒轅”相關的“昆侖”亦在西北。如此,則黃帝族理應也活動于中國西北。
就年代看,部分含有“天黿”圖樣的青銅器鑄造于先周時期,如天黿父癸方鼎、天黿簋;就出土地點看,其中的獻侯鼎二器為周成王時所造,出土于陜西乾縣。因此,具有天黿崇拜習俗的群體或即周族,且這種圖騰信仰在周王朝建立之前就已廣泛存在。所以說,在文獻記載中,天黿即為軒轅黃帝的部落稱號或圖騰。很多學者將“黿”釋為龜類動物,認為黃帝部落以龜作為圖騰。但是,清理西北考古發(fā)現(xiàn)的新石器時代文物可知,該地區(qū)并未發(fā)現(xiàn)大量帶有“龜紋”的器物。相反,筆者贊同張舜徽、王大有等學者的觀點,將“黿”釋讀為“黽”。王大有認為:“天黿是黽的演化,即天黿圖騰來源于黽圖騰,是黽分支,可能來自有蟜氏。在黃帝族活動區(qū),蛙(黽)崇拜很盛行。黽,象形文為生前足尚有長尾的幼蛙,或蛙之酷肖形。古人或視黿為大蛙,而漸漸又以龜為黽類,這是遠古人的一種樸素的原始分類法。這種分類法以類組合為基本原則,其根源在于同一祖先分化出的子氏族供奉同祖圖騰,同時又有本族自己的圖騰;而本族圖騰又往往必須與祖圖騰為同類的緣故?!盵16]79此外,王增永研究認為黃帝的“黃”字“含有卵崇拜文化的因子。”[28]123查閱古書可知,黽在先秦時代即指“蛙”,或者指蛙類生物的鳴叫聲?!吨芏Y·秋官·蟈氏》中言:“掌去蛙黽。”即是此意。上世紀在湖北出土的《望山楚簡》中有關于“黃靈”的記載,其文曰:“口以黃習之,尚。圣王、邵王既賽禱口(簡88)?!盵29]75王暉研究認為:“黃帝為有熊氏而以黃色為貴(《月令》季夏之月),大概均以這種‘黃靈'作為圖騰崇拜對象?!盵30]41《望山楚簡》中的“黃靈”,“靈”字原作上“霝”下“黽”結構,可見有著該圖騰信仰的人們對蛙類生物的崇拜之情。也就是說,黃帝是以蛙類等水棲動物作為圖騰崇拜的對象??紟в小包w”的字可知,這些生物多為水生生物,更明顯的是,“蛙”字亦作“鼃”,為“上圭下黽”結構,與“黿”字相似。郭沫若認為,三代之時,“天”字與“大”字有著相同的意思,例如“大邑商”亦稱“天邑商”。他還說“天者顛也”,在卜辭與《大豐鼎》《大盂鼎》金文中“都是畫一個人形,特別顯示著有巨大的頭腦。那頭腦便是顛,便是天?!盵31]4所以,如果將“黽”視為蛙氏族的圖騰,“天”同義于“大”的話,那么,“天黽”正如后世將秦漢稱作“大秦”“大漢”一樣,是一種彰顯實力的叫法。也就是說,“天黽”的意思或為“大黽”,即以蛙為圖騰的強大部落。
另外,寶雞郿縣出土的《大盂鼎》,其中說:“不顯文王,受天有(佑)命。在武王嗣文作邦,辟厥匿,匍(撫)有四方,畯正厥民?!侍旒脚R子,法保先王(成王),口有四方?!痹撱懳氖侵芸低醺嬲]盂的,通過講述文王與武王建立周朝的經(jīng)歷,來讓盂對先祖進行效法,對王室進行輔佐。銘文中“丕顯文王,受天有命”即體現(xiàn)了周人的天命觀,在對“天冀臨子”句進行釋讀時,有學者認為“冀”即“翼”,訓為“護”,“臨”為“看”,“天冀臨子”意思就是“天帝以慈愛之心看護周朝先王。”筆者贊同學者對此句的釋讀,但也認為,在《大盂鼎》的銘文中,“冀”作“”,與銘文“黿”的下部“黽”字相似,為“”字形。如此,則姬周先祖與黃帝部落一樣,或是源自將蛙作為圖騰的部族,他們心中的“天帝”即與蛙類有關,是圖騰崇拜的表現(xiàn)。周康王此段話或許是“文王承受天命,武王建立周國,由于治理百姓合理、祭祀守禮,故而周國的圖騰‘天黽'像天帝一樣看護著他們。大力保佑先王,使他們擁有天下”。而“冀”作為上古時代的地名,在傳世文獻的記載中正好與女媧和黃帝有關。
在記錄“女媧補天”的神話時,《淮南子》云:“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鼇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盵32]248可見女媧補天之時與之相關的一個地名叫“冀”?!凹健钡嘏c軒轅黃帝亦有關聯(lián)?!渡胶=?jīng)·大荒北經(jīng)》云:“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盵4]362《逸周書·嘗麥篇》記錄蚩尤大敗炎帝后的事時說:“赤帝大懾,乃說于黃帝,執(zhí)蚩尤,殺之于中冀?!盵7]733《山海經(jīng)》言蚩尤與黃帝的戰(zhàn)爭,用詞為“伐”,意為“征討、討伐”,所以此句可以理解為蚩尤去征討黃帝,在冀州之野。而《逸周書》說蚩尤戰(zhàn)敗,黃帝殺蚩尤于冀中。由此可見,女媧與黃帝皆生活于“冀”地附近。今學者多認為冀在河北一帶,但考古冀所處之地,可知此說有誤。筆者認為,女媧與黃帝既然生活于隴右一帶,則古“冀”所在地當也是隴右。神話傳說時代的冀地與銅器銘文上的“冀”一樣,因是對蛙黽這一生物的形象描繪。由于女媧與黃帝皆將蛙類視為圖騰,故而世人將其所在地稱作“冀”?!短藉居钣洝吩诮榻B《隴城縣》時說:“本漢隴縣,即略陽道,屬天水郡。后漢改天水曰漢陽。按《十三州志》:“略陽道在郡東六十里,即故冀城也。”[33]2900魏黃初時,略陽改稱隴城。由此可知,漢時的略陽道即為上古之時的冀城。此外,秦國曾于隴右滅冀戎置冀縣。史書載:“(秦武公)十年,伐邽、冀戎,初縣之?!盵10]233王貴生認為邽戎與女媧族有關聯(lián)。筆者認為,隴右的邽戎與冀戎皆與女媧族和黃帝族有關,冀地的得名正是因為該地區(qū)內生活著以蛙為圖騰的部落,而銘文中蛙、黽形狀的圖形和文字,即可作冀字解??棘F(xiàn)今冀州地域,在春秋之時實為白狄的鮮虞國。[34]12公元前489年,晉滅狄,現(xiàn)今冀州則成為晉國的東陽地區(qū),在秦時為巨鹿郡,至漢代方改稱為冀州。
學界研究認為女媧氏活動于隴右一帶,他們以蛙類為圖騰。在傳世文獻中,黃帝部落出現(xiàn)的時間晚于女媧氏族,但他們活動在同一地域,有著同樣的蛙崇拜現(xiàn)象。故可知,女媧氏族與黃帝部落在地域空間上有著聯(lián)系的可能性、在時間上有著一脈相承的延續(xù)性、在文化上有共同信仰的傳承性。因此可以說,黃帝部族也起源于西北黃土高原。
在傳統(tǒng)文化漸受重視,文化自信逐步恢復的當下,研究黃帝乃至中國早期神話,既有學術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體現(xiàn)出時代的要求。本文基于對黃帝神話源生地進行探討,在對早期文獻中“黃帝”名號蘊含的地理方位、關于黃帝出生地的各種說法、出土文物與黃帝名號間的關系進行解讀之后可知,以上三個方面皆將黃帝早期的活動信息指向西北黃土高原。因此可以說,黃帝神話就是源生于西北黃土高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