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惠安縣東嶺東山小學 林進來
小學階段是學生生理和心理成長和發(fā)展的初始階段,他們的內(nèi)心感受也不斷加強。在這個關鍵時期,他們需要得到科學的指導,指導他們用心感知外部世界并獲得相應的情緒。而現(xiàn)在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過分注重學生的知識和能力,過度使用強行喂食教育,不斷將知識重復地講給學生聽,對文章主題的解讀和寫作技巧的講解非??菰?,讓學生昏昏欲睡,少了語言講解的那份活潑生動,藝術氣氛也變得沉悶,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不能喚醒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所以,作為教師尋求新的教育方式已經(jīng)是必然之舉了。而且如今在教育改革的推動下,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做好備課工作必不可少,在給學生講解時要深入挖掘文章的內(nèi)在意義和情感因素,然后在教學中將其表現(xiàn)出來,讓學生在學習中就可以獲得取豐富的情感體驗,折射出情感教育理念的意義。最后,情感教育理念的具體含義,即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重視起情感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不斷去完善教學方式,助力教學目標更好地完成。讓學生在學習中健全自身人格,讓語文教學豐富學生的情感因素,從而幫助學生讓他們未來都成為德智雙全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在上課時注意力很容易就會被一些其他事物所影響,這種影響對于情感教學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弊端,因為教師好不容易將學生帶入情感中,結果一轉(zhuǎn)眼,他就因為別的一些小事從這個情感中出來了,而且出來后就很難再進入。作為教師,這個時候不要去呵斥學生,而是要從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是不是太過于枯燥,或者沒有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因為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所以面對學生專注力差的問題,教師可以從興趣入手,通過改變學習形式來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例如,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識字比賽。具體實施就是將學生劃分成小組,然后由教師在黑板上寫出需要學生學習的漢字,讓學生以比賽的形式搶答,每搶答后回答正確的可以贏得一朵小紅花,最后在下課前計算出每個小組所獲得的小紅花總數(shù),評選出得小紅花最多的小組,給他們發(fā)放準備好的小禮品。這樣的方式可以激勵學生參與到比賽當中,同時也讓課堂變得有趣。除此之外,還可以將現(xiàn)在的多媒體技術應用都課程上,通過圖片、視頻等媒介將一些抽象的或者離學生很遙遠的事物直觀地展現(xiàn)給學生,從而刺激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對課堂產(chǎn)生興趣。例如,在《絲綢之路》的教學中,作為教師就可以用多媒體向?qū)W生放映與絲綢之路相關的視頻等,讓學生直觀地了解絲綢之路對于各個相關國家的意義,以及絲綢之路能為人們生活帶來哪些便捷等等,從而讓教學效果更好。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從出生到現(xiàn)在,也才過了十年左右的時間,而對外界有感受的時間其實算起來更短,所以人生經(jīng)歷還很淺薄,對于很多事情還沒有情感經(jīng)驗。因此,作為教師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體會語文教材中文章的魅力所在,就需要根據(jù)課堂內(nèi)容創(chuàng)設一些情景,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感受其中的情感,引導學生去理解、感悟和體會,從而提高學習的深度。
例如,在講解《山行》這首詩時,教師可以先用多媒體播放香山楓葉的錄像,播放后詢問學生看到這樣的美景會有什么體會,如果這樣的美景被畫家看到,他會怎么做,讓詩人看到他會怎么做。用這樣的方式引出課堂內(nèi)容,唐代有一位詩人叫杜牧,當他行走在山中時,被美景所折服寫下了一首詩《山行》。通過這樣的形式,讓學生體會一下被美景折服時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從而將其帶到這首詩中,去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同時,也讓學生明白,原來想要表達對美景的贊嘆,還可以這樣有韻味地去表述。
小學的語文教學就是為了讓學生知識面更寬廣,讓他們?nèi)チ私獠煌氖澜?,所以在教材編排上?nèi)容也就顯得非常繁雜,這樣表達情感的類型自然也就比較多樣了。而作為教師,面對這樣內(nèi)容繁雜的教材,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明確課本上文章的情感類型,只有這樣才能讓情感教育在課堂上順利地實行,同時也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完成學習目標。
例如,在教學《古詩三首》中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暮江吟》時,教師在分析詩人描寫秋的美時,也要讓學生知道當時詩人所面對的時局:朝廷政治昏暗,牛李黨爭激烈,詩人品盡了朝官的滋味,自己才請求調(diào)離京城。因此,這首詩也從側面反映出了作者離開朝廷后輕松暢快的心情。詩人在這首詩中運用了新穎巧妙的比喻,創(chuàng)造出和諧、寧靜的意境,通過吟詠表現(xiàn)出內(nèi)心深處的情思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孩子過于怕與教師交往或是過于不尊重教師都是不正確的師生相處方式。而如今許多孩子也挑剔著教師,喜歡哪個教師就喜歡這門學科;不喜歡哪個教師,就連課都不想聽。有的孩子甚至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qū)處煯a(chǎn)生抵觸情緒,以至影響學業(yè)進步。因此,作為教師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的教學氛圍是非常重要的,而要想創(chuàng)建一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需要把所有知識無私地、毫無保留地教給學生,并與學生多做交流,還可以適當?shù)芈犎W生的意見。另外,還可以多和學生有一些除了上課以外的相處,比如通過一起做游戲、一起郊游等方式和學生打成一片。這樣在日常的教學中學生才會更加配合,也會更積極地去問問題。最后,作為一名教師,還可以在教學中多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表揚學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也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興趣,給予他們展示自己的興趣愛好的機會,而不是為了不影響學生學習去扼殺它們,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成長。
在我國,教材的編排都具有滯后性,有些時候課堂上所學習的內(nèi)容和現(xiàn)實生活中會有脫節(jié)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如果直接根據(jù)課本內(nèi)容去講的話,因為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背景沒有了解,會很難融入進去,從而降低了學習熱情。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該適當?shù)刎S富教學內(nèi)容,對于課本上沒有的東西要花些時間做補充,這樣不僅能豐富課堂內(nèi)容,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充實學生的知識儲備。
例如,三年級學生在學習《司馬光》一課時,因為這個故事發(fā)生的年代已經(jīng)很久遠了,對于很多現(xiàn)在的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說,都不知道什么是“缸”,如果單純地去講解這個故事很難讓學生明白其中的內(nèi)涵,因此作為教師可以用一些圖片或動畫向?qū)W生還原當時的情景,從而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更好地把握故事的內(nèi)涵。
小學是一個學生為今后生活學習打好基礎的重要時刻,就像蓋房子一樣,地基一定要足夠穩(wěn)固,這樣之后的房子才能一直屹立不倒。而小學的學習就是在為以后打基礎,特別是語文學習,看似沒有什么難度,但對于每個孩子以后的生活具有很大的影響。它關系著學生以后是否能很好地適應社會,是否能在日常中準卻地表述自己的想法,更甚者關系著以后的工作前程。因此作為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開口表達,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同時也不要忽視學生的情感教育,這樣的教育才是對學生未來有利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