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曄(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
紹興山陰人祁彪佳(1603-1645)為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家與文學家,在他自沉殉國以后,他的詩文篇什為后人陸續(xù)整理刊行。其中,其同鄉(xiāng)人杜煦、杜春生于道光十五年(1835)刊印了《祁忠惠公遺集》十卷,又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對該書進行了增補刊行。1960年,中華書局曾據(jù)道光十五年刻本整理出版,并改書名為《祁彪佳集》,是為通行版本。筆者在對道光二十二年增補本進行整理時,偶獲祁彪佳《舍書》一文,是為《祁彪佳集》所失收。[1]今將此文迻錄如下,加以標點整理,并略作考述。
《舍書》
佛弟子祁彪佳,原因懺罪增福,恭于佛前,許助彌陀寺銀貳拾伍兩,又許舍本寺齋僧銀肆拾兩,共銀陸拾伍兩。今將浚開田畝喜舍本寺,以貳拾伍兩田價之租,永作香燈,以肆拾兩田價之租,永作齋僧之用。立此舍書■炤。
計開
珍字三百七十七號田叁畝捌分肆厘伍毫。
每畝作價拾貳兩貳錢,共價肆拾陸兩玖錢壹分。
計由帖一紙
光字五百九十六號田玖分壹厘柒毫。
光字六百二十七號田玖分玖厘貳毫。
每畝作價拾兩,共價壹拾玖兩玖分。
計由帖二紙
通共田價陸拾陸兩,計多壹兩,一并喜舍。
崇禎十三年十月 日
弟子祁彪佳 一門
仝見舍弟子祁駿佳 家道
本文是一份關于祁家施舍田產給佛寺的珍貴文獻,被收錄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增補本的第一冊卷首“墨跡”部分。由落款可知,是文作于崇禎十三年(1640),時祁彪佳居鄉(xiāng)。祁駿佳為祁彪佳四兄,兄弟二人情誼甚篤,尤其親近佛學,不僅雙雙研讀佛典,對佛學精義加以闡發(fā),在日常生活中也與高僧交往密切,進行詩文酬唱和集會活動,并通過慈善捐贈等方式成為地方寺院的檀越。
《舍書》寫作的時間在崇禎十三年。在該年,祁家發(fā)生了一件大事,即祁彪佳的母親王夫人去世。祁彪佳留下了大量的日記,其中《感慕錄》記錄了祁彪佳在崇禎十三年的生活軌跡。從三月初四日王夫人卒,[2]20-21到該年十月,祁家的生活重心圍繞著她的喪事展開。王夫人生前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因此,在喪禮期間,祁家延請僧人為王夫人做法事。法事出現(xiàn)在首七 (誦法華經)[2]21、次七(誦地藏經)[2]21、三七 (誦法華經)[2]21、四七 (禮水懺)[2]24、五七(放焰口)[2]25、六七 (誦報恩經)[2]25、七七 (誦法華經)[2]28、百日 (禮水懺并誦金剛經)[2]25、28、40、66等,祁彪佳多次參與禮佛、誦經和放生的活動。[2]40祁家兄弟還在僧人的幫助下,為母親興建度親庵,[2]47-48、51十月初五,祁彪佳掃除靜者軒作為懺堂,[2]66自此之后,他與兄弟時常禮懺。[2]66-67由《舍書》可知,祁彪佳正是因自覺“懺罪”,而舍田給彌陀寺作為香火和贍僧之用。彌陀寺位于山陰縣梅墅的化山,[2]36是祁家的功德墳寺。舍田的舉動,說明祁彪佳有意為去世的親人超度,并為祁家祈求福壽綿延,即是《舍書》中的“增?!痹肌闹形覀兛梢钥吹?,佛教已經深入到了祁家的生活中,成為祁家集體的信仰。盡管嚴格的儒家衛(wèi)士排斥佛教對世俗家庭的干涉,在日常生活中通行的《朱子家禮》也聲明“不作佛事”,[3]905明確反對使用佛教儀式,但觀察祁母的喪禮仍有佛教儀式環(huán)節(jié)的安排,反映出了孝道的力量能夠超越儒家的界域。
由《感慕錄》可知,在該年十月,祁家兄弟在父母先后去世后,開始安排分家析產,“共鬮撥祭產及各房之產”,[2]70草擬值祭條約與化山菴僧田舍書,并與兄長祁駿佳算墓上工帳。[2]82這份《舍書》正是在十月二十二日那天由祁彪佳草擬而成。[2]82至于為何這篇《舍書》鮮有被提及,筆者相信這不僅是由于道光二十二年的增刻本未及廣為流通,還與其門人弟子認為祁彪佳的侫佛行為與其作為南明忠臣烈士的身份不符有關。東書堂稿本《祁忠敏公年譜》扉頁有批注云:“內有崇佛禮懺、舍屋為庵數(shù)事,儒者見之,必謂當刪。然記其實事,似亦無妨。唐宋名賢忠義皆顯然不避學佛之跡,惟明朝推敲學宮從祀,則必避重跡諱重名,多此一番掩著之態(tài),不若任其真為是?!保?]“崇佛禮懺”“舍屋為庵”都可被視作祁彪佳涉佛之證據(jù),后人的批語透露出儒佛兩家仍然有著嚴格的界限,這或許是這篇《舍書》一直被冷落的主要原因,故此文不僅為祁彪佳研究提供了新的資料,也為多角度考察祁彪佳的信仰生活提供了新的論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