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曉東
一、文化的力量
就文章而言,文化可以呈現(xiàn)為兩種形態(tài):文化因子、文化論斷。文化因子是文化元素的植入與重組,側(cè)重于知識層面,營造的是一種文化氣息。文化論斷是文化命題的思考與主張,側(cè)重于見識層面,彰顯的是一種文化情懷。
二、思想的力量
人們常說“思想深刻”,其實是思想性決定深刻性。深刻,在于由表及里,洞幽燭微,離不開豐厚的積累、敏銳的觀察、深入的思考。作為高中生,如果想在議論文寫作方面有更高的追求,有必要對古今中外的重要哲學思想有基本的了解,并且“知行合一”,能夠據(jù)此對話題、現(xiàn)象展開思考,獨抒己見。
三、邏輯的力量
邏輯指向的是思維,強調(diào)的是思維的規(guī)則性、序列性。許多中學生文章的通病是“不講理”,主要癥狀是一味羅列事實、堆砌辭藻,文章各環(huán)節(jié)缺少內(nèi)在的聯(lián)系、必要的呼應。理想的邏輯形態(tài)當如“多米諾骨牌效應”,各要素環(huán)環(huán)相扣、缺一不可。
因此,一篇好的議論文既要能“一分為二”,體現(xiàn)辯證思想;也要能“一分為三”,能夠圍繞題旨展開分析,層層演進。
四、事實的力量
“用事實說話?!笨茖W思維的重要特征在于講求實證。文章所舉之例、所引之言,首在“真實”,唯有真實,方有力量。
引證的第二條要求是“貼切”,即材料與觀點具有“高相關(guān)性”,不然,就有偏離題旨之嫌。
需要注意的是,引證不宜單一,而應倡導視角的多元、類型的豐富。
就考場作文而言,考慮到閱卷者特定的“閱讀情境”,所引對象還要注意在高冷度、文化味、趣味性方面下點功夫,否則,文章會因缺少視覺“沖擊力”而失去“吸引力”。
五、語言的力量
議論文強調(diào)的是“說服力”,但“曉之以理”,有時也需“動之以情”,唯有如此,方能取得“共情”的效果。
共情,最方便的法門是打磨語言。其中,辭藻選用是第一要務。同一個意思,換用不同的詞語表達,效果可能大相徑庭。比如,明明表達的是“地球村”的意思,說成“重新部落化”,效果自然不言而喻。當然,語言以精練、峭拔為宜,切勿“以辭害意”。修辭,同樣可以為語言“賦能”。一般而言,排比句、反問句、雙重否定句可適當增強語氣或語勢,起到攝人心魄的效果。
此外,語言的力量有時還在于詞句間的組合方式,長句與短句、長段與短段的交替運用,可增強表達的音樂性、節(jié)奏感,亦有利于突出核心概念或主張。
六、書寫的力量
作為考場作文的書寫,清晰、有力,應是基本要求、重要原則。
書寫問題,大致可以歸為三類。
1.筆鋒缺失或筆鋒夸張。筆鋒缺失破壞了書寫的頓挫感、節(jié)奏感,也影響了力量的發(fā)揮。筆鋒夸張看似有很多力量,其結(jié)果是諸多力量的沖突與抵消。
2.主要癥狀為牽絲過多。過多的牽絲,會使書寫模糊不清。
3.結(jié)體。結(jié)體常見問題是過大、過小或歪斜,使書寫不清晰。
綜上,六種力量中,嚴格說來,前四種力量為議論文所獨有,而語言、書寫則具有普適性。一般說來,距離考試越遠,越需要重視文化、思想的涵養(yǎng),邏輯、事實的強化;距離考試越近,越應該加強書寫、語言能力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