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七人民醫(yī)院 蘭 青
前不久,成都一位73歲的老人因不堪癌癥之痛,跳河自殺,幸虧被人發(fā)現(xiàn)后及時送往醫(yī)院治療。老人女兒說:“父親2014年查出患有前列腺癌,長期受病痛的折磨,情緒變得十分壓抑悲觀,覺得生不如死。”
疼痛是一種痛苦的感受,對患者的影響不容忽視,輕則可以使患者焦慮、煩躁、抑郁,重則甚至產(chǎn)生恐懼和自殺的意念。故對于疼痛患者,采取有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措施十分必要。
家屬要主動熱情關心患者,抽一定時間陪伴,傾聽其訴說心中的焦慮,并表示理解和同情,消除其孤寂感,讓其體會到他并不是在孤立地承擔痛苦。同時給以安慰,安慰要恰到好處,既強調(diào)有希望的方面,又不能過于樂觀。在暗示疾病疑難的同時,幫助患者分析疼痛的反復性,解釋與疼痛有關的生物心理學問題,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
采取其他活動方式來轉移患者的注意力,也是疼痛護理中常用的一種護理方法。比如,參加感興趣的活動、和患者一起聽音樂;對患者進行一種有規(guī)律的按摩,讓其身心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讓患者進行有規(guī)律的深呼吸,在進行深呼吸之后,還可以進行一些漸進性的松弛運動,引導患者想象自身處于一種場景,通過想象事物的正向效果,起到減輕疼痛的作用。
指通過非批評性的暗示使患者產(chǎn)生認知、情感和行為改變的心理治療技術。也就是利用治療者的權威使患者接受治療者的觀念,從而解除心理壓力和負擔,使癥狀得以減輕。比如,言語暗示,適當?shù)难哉Z暗示會顯著提高痛閾,降低疼痛感;安慰劑藥物暗示,30%的患者可以用蒸餾水代替普魯卡因,75%的慢性疼痛患者可以用生理鹽水代替哌替啶(一種嗎啡類強鎮(zhèn)痛藥,日久成癮),癌癥患者疼痛時用安慰劑止痛,止痛作用持續(xù)4小時以上者高達77%。此外,要為患者創(chuàng)造一個安靜、清潔有序的環(huán)境,經(jīng)常讓患者聽聽音樂、看看小說、畫報、下棋、散步,可提高患者的痛閾。
所謂死亡教育,就是如何認識和對待死亡所進行的教育,它從心理學、倫理學、社會學、醫(yī)學、經(jīng)濟學、護理學和法律學等不同方面增進人們對死亡的認識,善待生命,在面對自身或他人的死亡時能尋求良好的心理支持。對不同年齡、性格、文化水平、社會經(jīng)歷、病程長短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內(nèi)容,能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生、老、病、死這一自然規(guī)律,認識到生命的真正價值在于質量,最終達到幫助其擺脫對死亡的恐懼和不安、平靜面對死亡的目的。
又稱“生物回授療法”,就是用肌電圖儀、腦電圖儀等電子儀器(有時直接稱為“生物反饋治療儀”)記錄患者身體的生理機能,包括反映自主神經(jīng)活動、神經(jīng)肌肉活動的指標,將其轉換為聲、光等信號后反饋給患者本人,讓其增強對一些不由自主、意識不到的生理過程的控制,例如學習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內(nèi)臟機能。生物反饋療法對解除各種疼痛等癥療效較好。
研究表明,持續(xù)性疼痛或對持續(xù)性疼痛治療不利都與大量的不良結局有關,如功能障礙、跌倒、康復緩慢、情緒變化、社交能力下降、睡眠和食欲紊亂、大量使用醫(yī)療保健資源和花費等。雖然,適當?shù)男睦碜o理可以減少這些不良事件的發(fā)生,但它也只是疼痛護理的一部分,藥物止痛才是護理疼痛最基本同時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在藥物的使用上,有著兩種藥物止痛方法,一種是非麻醉性止痛藥物,它是用于解除一些中等程度的疼痛,比如阿司匹林等一些具有解熱鎮(zhèn)痛作用的藥物;還有一種就是麻醉性的止痛藥物,一般運用于那些無法忍受的劇烈疼痛,比如通過嗎啡和度冷丁抑制中樞達到止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