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期間,小米系的產品在家庭消費市場可謂搶盡了風頭,同樣在PC市場上,小米系的產品同樣搶占了消費市場的不少眼球。近一年里,《新潮電子》把玩了不少小米系的產品,恰是在雙十一之前,我們拿到了這款銳龍版的RedmiBook?14,這個時機上市帶給人很大的想象力。
性價比對你的影響有多大
作為小米旗下專注于市場效率和性價比的Redmi,我們之前已經體驗過兩款英特爾酷睿平臺的機型,從品牌調性來講,似乎它不推出性價比更高的AMD平臺機型總有些味道不夠,這不,RedmiBook?14銳龍版可以說滿足很多人的好奇心。從設計來講,銳龍版與之前的RedmiBook?14差別并不大,主要便是更換了內核,所以我們今天的玩法得換種方式——從內而外的品評這款產品。
先直觀地談談該機的配置吧。RedmiBook?14銳龍版搭載的是一塊AMDRyzen53500U處理器。從工藝上來看,它采用了12nm工藝制程,擁有四核心八線程設計,TDP為15W,基礎頻率2.1GHz,最高加速頻率可達3.7GHz,并且集成了AMDRadeonVega8Graphics核顯。
AMDRyzen53500U屬于第二代第二代移動銳龍?zhí)幚砥鳎瑥奈覀冞^去評測的成績來看,相對前一代Ryzen52500U在基準性能測試上是有明顯提升的。不過AMD有自己的野望,幾乎每一款處理器都有自己對標的英特爾產品,就連命名方式也非常類似,這讓消費者自己便會對位比較。Ryzen53500U很明顯是對彪十代酷睿的i5-10210U,從參數(shù)上來看,它的TDP為15W,基礎頻率為1.6GHz,動態(tài)加速頻率最高為4.2GHz,同樣為四核心八線程設計。
在CINEBENCHR15的測試中,Ryzen53500U的處理器渲染單線程和多線程性能測試結果分別是145cb和686cb,而i5-10210U的成績?yōu)?72cb和703cb,從數(shù)據(jù)上來看,兩者差距主要體現(xiàn)在單線程渲染之上,多線程兩者差距并不大。我們需要留意的是,英特爾的工藝制程依舊為14nm,基礎頻率為1.6GHz時的獲得的成績,相對來說構架的穩(wěn)定性更為出色。
再提一句兩方核顯的能力AMDRyzen53500U植入的是RadeonVega8Graghics,而英特爾酷睿標稱的核芯顯卡為UHDGraphics,兩者在OpenGL項目上的成績都差不多(54.98fps和54.12fps),但在LOL等游戲中的幀數(shù)表現(xiàn)上,前者略強。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兩個廠商對于同類產品的定位和推薦給OEM廠商的策略不盡相同:比如RedmiBook?14主要以i5-10210U+MX250的配置推薦給用戶(當前英特爾在這配置和價格區(qū)間很少推出純核顯本),而RedmiBook?14銳龍版則用RadeonVega8Graghics的集顯來應對。而這兩者的評分差距就比較在了,在3DMark(FireStrike)測試中,AMD集顯的分數(shù)為2225,而MX250的評分則為3323,幾乎超出了50%;而在LOL(1920×1080非常高畫質)等游戲中的實際幀數(shù),前者能達到60+fps的水平,而后者則能穩(wěn)定在100fps以上。最后,我們再來看兩者的價格,京東上RedmiBook?14和RedmiBook?14銳龍版的相同配置情況下價格分別為4199元和3199元,1000元的價格差就看用戶如何來取舍了。
說實話,以往我們很少這樣將價格和配置掰開了、揉碎了跟讀者來聊。不過在當前PC市場刺刀見紅的競爭氛圍和紅米這樣講求性價比的特殊品牌背景下,我覺得上面這一長段話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辨識度很高的小米DNA
關于配置的話題暫告一段落,我們再來看RedmiBook?14銳龍版這個無比熟悉的“陌生人”,其實在RedmiBook之前,我們可以看到其與小米Air筆記本、小米游戲本在設計風格上是一脈相承的,更別說與之共享模具的RedmiBook?14。
恰好我們手中就有一款英特爾酷睿版本的RedmiBook?14,兩者比較僅是表面金屬噴漆的顏色上的差別,RedmiBook?14的顏色更淺,金屬質感更為明顯;而RedmiBook?14銳龍版顏色較深,視覺上更為“穩(wěn)重”一些。
從設計語言來看,我們很容易在小米的產品上找到共通性,極簡的設計、金屬色和白色的大面積應用。當然,白色在小米產品體系中更多應用在家電產品上,而筆記本多用金屬銀色或黑色,這樣的配色其實并不能算是“商務風”,而是小米系獨有的風格,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不看LOGO,就能從產品設計上辨識出產品外觀的脈絡。
這樣的設計語言放在這款RedmiBook?14銳龍版之上,我們能看到A、C、D面通體金屬噴吵工藝的表面覆蓋,但實際的觸感卻很細膩,我們甚至很難感覺到磨砂的質感。當然,它的外殼并非純金屬,這樣的好處顯而易見,它能控制產品的重量、厚度、甚至成本。但是,筆記本表面處理在實際使用中并沒帶來廉價感,它能有效“抵抗”指紋,而且評測中幾款筆記本重疊時挪來挪去,表面也沒有絲毫劃痕。
可以探討的折衷設計
當然,在紅米的設計中,也有一些折衷的做法,比如將揚聲器放在底部,與散熱孔共享出口,比如沒有加入SD卡插槽、TypeC口,僅滿足主流的擴展應用(左側為電源、HDMI和兩個USB?3.0接口,右側為一個USB2.0和3.5mm音頻接口)。這樣的設計其實放在RedmiBook上其實也無可厚非,畢竟它是一臺滿足主流需求的產品。
而在音頻表現(xiàn)上,個人認為RedmiBook?14銳龍版并沒有讓我失望,底部的兩只并沒有高端品牌加持的揚聲器其實支持了專業(yè)級的DTS音效,雖然沒有C面預留揚聲器口那樣撲面而來的聽感,但音效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立體聲場的營造和聲音細節(jié)的還原在這個價位段來說有些超出預期了。
屏幕配置上,RedmiBook?14銳龍版配備的那塊1920×1080分辨率的14英寸屏幕就有些普通了,sRGB色域覆蓋面積為67%,AdobeRGB色域覆蓋面積為50%,這樣的成績只能算中規(guī)中矩。另外,屏幕的窄邊框僅做到了兩側5.75mm,表面并沒有整塊玻璃的覆蓋,帶來的視覺擴張感并不算強。而屏幕頂部舍去了攝像頭,僅有兩個麥克風集音孔,這一點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畢竟購買這款筆記本的人或多或少也會有一些商務通話或面部識別登錄的需求。
C面配置上,大鍵距全尺寸鍵盤配合大面積的一體式觸控板,在操控上還是能給70分的,其鍵帽回彈靈敏,不易連擊或誤觸,只不過輕薄本上鍵程短的問題并沒有著力去解決(僅有1.3mm),長時間使用手指還是會有疲勞感。沒有鍵盤背后燈其實在我看來并沒有太大的問題,事實上在黑暗環(huán)境下使用筆記本電腦本身就很少有長時間高符合的輸入需求,而且暗環(huán)境下屏幕放光很容易讓眼睛疲勞,個人并不推薦這樣的使用方式。
最后還說說C面上的兩個小問題,其一是沒有指紋識別的位置,當競品廠商紛紛開始考慮將電源按鍵和指紋識別集成在一起的今天,RedmiBook通過周邊設備解鎖的方式,其實還是有些成本上的保守了。另外,我還發(fā)現(xiàn)RedmiBook?14銳龍版的觸控板和C面有明顯的色差,而其觸控板顏色反而跟RedmiBook?14的配色是一樣的,如果排除送測機是工程樣機的情況,紅米這樣節(jié)省成本就有些過了。
談一下印象深刻的亮點
RedmiBook?14銳龍版其實在小米旗下還是享受到不少福利,我們接下來談到的亮點是小米提供的智慧互聯(lián)功能。我們看到該機預裝的軟件包含了小米畫報、小米智能解鎖和智慧互聯(lián)。對于小米畫報的評價見仁見智,我們就不多評述;小米智能解鎖則是通過小米手環(huán)實現(xiàn)筆記本的快速登錄,在軟件升級到2.0后,整個登錄過程是相當快捷的,不過,你需要另外購買一個小米手環(huán),還需要保證它時時有電;智慧互聯(lián)是小米最近新發(fā)布的軟件,能幫助用戶實現(xiàn)快捷的跨設備文件傳輸,該功能支持筆記本和筆記本,筆記本和手機、手機和手機之間的多端互傳(手機需要MIUI11開發(fā)版以上的版本),如果你是一位小米全系產品的用戶那么這項功能就非常實用了,其近場通信的效率非常高,4GB左右的視頻,一分鐘左右就可以傳完,而這個容量恰好是一部1080p電影的大小。值得一提的是,智慧互聯(lián)可以在無網絡環(huán)境下互傳,筆記本間共享文件很是方便。
散熱性是我們對RedmiBook?14銳龍版的另一個肯定。當年的AMD的臺式電腦芯片就是因為構架不科學,CPU集成度過高,使得發(fā)熱量成為困擾用戶的最大原因。當AMD重新在筆記本芯片上與英特爾開始競爭時,發(fā)熱量也是我們關注的重點。在這臺RedmiBook?14銳龍版上,我們還是通過AIDA64進行雙拷,30分鐘到1小時的溫度數(shù)據(jù)是比較穩(wěn)定的,C面最高溫度約為44~46°C,鍵盤區(qū)最高僅為39°C左右,而觸控板和掌托處溫度控制得更好,對操作沒有造成影響。
工程師點評
RedmiBook?14銳龍版勝在性價比突出,它給了用戶另一個選擇。但是對于AMD的筆記本芯片來說,我覺得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市場反饋,畢竟穩(wěn)定性才是大多數(shù)用戶的第一考量因素。對于配置折衷考量,我覺得既有成本考量的亮點,也有一些保守的方面。但這種保守放在市場上并不一定就是壞事,把性價比做到極致其實也是一種策略,或許當前擠滿沙丁魚的筆記本市場正需要一條鲇魚帶來活力呢。
DETAILS參數(shù)表
操作系統(tǒng):Windows?10?家庭中文版(64位)
顯示屏:14英寸顯示屏(1920×1080)
處理器:AMD?Ryzen?5?3500U(四核心八線程,2.1Ghz~3.7Ghz)
內存:三星8GB?DDR4?2400MHz(雙通道4GB×2)
硬盤:三星256GB?PCIe?SSD
顯卡:AMD?Radeon?Vega?8?Graphics
電池:48Wh尺寸:323mm×228mm×17.95mm
重量:1.5kg(不含電源)
參考價格:31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