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讀課上,小葳對我說:“老師,我要換座位……”小澤眉頭緊皺,撇著嘴,就像是受了天大的委屈。他沖小葳翻了一個白眼,不屑地說:“哼!換就換,我早就不想和你一起坐了。”一直以來,小葳在大家的心目中都是一個好學生的形象,她善良、和氣、寬容、有愛心。這樣一個女孩怎么就和同桌處不好呢?原因到底是什么?
我決定先了解清楚事情的經過。原來事情是這樣的:小澤前一天忘記記作業(yè),數學作業(yè)沒有寫,于是他就習慣性地拿同桌的作業(yè)抄,想趁著課代表還沒有收齊作業(yè)交到老師那里的空檔抓緊補齊,不讓老師發(fā)現他漏寫了作業(yè)。偏偏這次小葳就是不肯借作業(yè)給小澤抄?!拔抑徊贿^是想借她作業(yè)看一下題目,她就嘲笑我,說我是抄襲大王!”“你還不是罵我是個大胖子!而且,你還在桌子中間畫了一條線,說我常常超線害得你沒法寫字,還說‘你什么都差!’”“是你先罵我的……”一時硝煙再起。
按照常規(guī)步驟,我這時候應該對雙方進行一個是非判斷,然后批評教育一番??墒沁@樣做真的有效果嗎?設身處地想一想,每個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認可,何況是兩個孩子呢?我決定改變一下,于是我分別對他們說:“是的,他(她)這樣說確實太過分了,如果是我也會生氣的?!币婚_始,他們愣愣地看了我一會兒,似乎不相信老師也會因為這樣的小事兒生氣,也可能是為老師沒有劈頭蓋臉地批評而感到吃驚。他們因為被理解,所以情緒不再激動。
我緊接著問小澤:“你真的認為她就是什么都差嗎?”
“不是的,她學習好,關心集體,做值日生很負責,好朋友多,也關心同學?!毙烧f道,眼睛里甚至閃爍著光芒。
我又問小葳:“你認為他除了抄襲別的都不會嗎?”
“也不是吧,他數學學得挺好的,雖然不上什么課外班,但是成績很不錯,好多難題都會而且他在活動課上做拼裝特別快,幾乎每次都是我們班的第一名……”
“那當時為什么還那樣講話呢?”
“我就是因為時間緊,她不借我作業(yè),我怕被老師抓住挨批評。”
“他老是忘記記作業(yè),我提醒過他很多次了?!?/p>
哦,他們是因為對事情有不同的觀點,所以就尋找一種自認為可以攻擊對方的方式來尋求心理平衡。矛盾產生的原因找到了,我開始對他們的困惑進行指導。我說:“如果時間可以倒流,你們打算怎么處理這件事呢?”在我的引導下,兩個學生都意識到了交往中彼此尊重的重要性。最后,當我問:“要不要換座位?老師尊重你們的選擇。”“不換了。”他們異口同聲地大聲答到。
小學班主任,尤其是中低年級的班主任,經常要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處理學生間小的矛盾沖突。班主任常規(guī)性的批評、說服教育經常達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而且有時候教師語言上的不慎,還會引發(fā)學生、家長對班主任的質疑,帶來師生關系和家校關系的緊張,從而使矛盾激化。對班主任而言,理解學生,與學生“共情”是教師“身教”的一個重要原則。班主任與學生“共情”,指導學生學會與他人“共情”,讓學生明白與人相處或關懷一個人,必須從內部去體認他的生活方式。
共情,可以輕松引導學生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將心比心,讓學生從心底里理解別人關心別人。共情,讓教育者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努力去體驗他當時的情感、思維,傾聽他們最真實的聲音,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感受,幫助他們疏導情緒,喚起積極感受,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