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閱讀是課內(nèi)閱讀的補充與延伸,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經(jīng)過研究和實踐,筆者總結出了幾種小學英語課外閱讀的實踐策略。
近年來,世界各國的英語教育專家都越來越關注兒童的自由自主閱讀(Free Voluntary Reading),認為自由自主閱讀對兒童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的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重視自由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將有助于兒童終身學習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語言學家斯蒂芬·克拉生在《閱讀的力量》一書中指出,自由自主閱讀是提高閱讀能力最有效的手段。不論閱讀的內(nèi)容是什么,閱讀這個行為本身都會在提高語言能力中起到關鍵作用。
自由自主閱讀是指純粹因為想閱讀而閱讀,無壓力閱讀,為了興趣而閱讀,不需要寫讀書報告,不必回答每個章節(jié)后的問題,也不用為每個生字詞查字典。若是不喜歡這本書了,也不必勉強讀完。自由自主閱讀是讓許多人著迷的閱讀方式,其不僅對母語學習有幫助,也是提高第二語言閱讀能力的極好方法。
根據(jù)克拉生的自由自主閱讀理論,遵循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結合當前紙質(zhì)閱讀和電子閱讀并存的現(xiàn)實情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逐步實施自由自主閱讀。
1.線上閱讀和線下閱讀相結合。
自由自主閱讀的理想狀態(tài)是人們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以任意的方式進行閱讀。線上閱讀和線下閱讀相結合的方式能讓這種理想狀態(tài)得以實現(xiàn)。在當今多媒體閱讀的時代,線上閱讀已經(jīng)滲透到人們業(yè)余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在信息時代的兒童,他們的閱讀方式勢必會受到時代的影響。作為家長和教師,一方面,我們要引導他們閱讀英文繪本、童話故事、經(jīng)典名著等紙質(zhì)的書籍,讓他們從小養(yǎng)成親近書本、熱愛閱讀的良好習慣;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排斥電子閱讀。電視上播放的迪士尼原版動畫,里面有原汁原味的英文表達;電腦上海量的英文學習網(wǎng)站,提供了豐富的電子書籍;手機上各種英語學習的微信公眾號,會定期推送視頻、音頻和文章,這些都是學生進行英語閱讀的優(yōu)質(zhì)資源。學生利用生活中的碎片時間,就可以學習幾個單詞,瀏覽一篇文章,觀看一段視頻。長期堅持,他們的詞匯量和閱讀水平就能得到提高。
2.家庭閱讀和學校閱讀相結合。
自由自主閱讀發(fā)生的主要場所是家庭。作為家長,首先應該給孩子營造一種健康、安全、溫馨和快樂的閱讀氛圍。有專家指出,閱讀的興趣要從小培養(yǎng),其中環(huán)境的熏陶最為重要。最理想的閱讀環(huán)境是充滿書香的家庭,書在家里無處不在,讀書是家庭成員的休閑活動之一,且父母應經(jīng)常與孩子交流閱讀經(jīng)驗和心得。在這種環(huán)境中,孩子必然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其次,給孩子選擇好書,引導孩子接觸優(yōu)秀的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yōu)美,并通過閱讀幫助孩子加深對人生的理解。最重要的是,父母要陪伴孩子閱讀。對于孩子來說,書再好、情節(jié)再精彩,都比不上和爸爸媽媽一起閱讀有趣。
學校是推動自由自主閱讀的重要力量。諸多研究顯示,教室中的書越多,學生的閱讀行為也就越多。將書籍放在學生夠得著的地方,在學生容易接觸的范圍里,閱讀會更容易發(fā)生。舒適和安靜的環(huán)境也有助于學生靜下心來進行閱讀。英國兒童文學家艾登·錢伯斯在《打造兒童閱讀環(huán)境》一書中寫道:在兒童的閱讀和學習方面,教師的影響力大于父母。閱讀不是教學的目的,而是教學的基礎和工具。學校的閱讀教育,不僅僅是教會兒童識讀文字,更要讓他們學習圖畫閱讀、聲音閱讀和視頻閱讀。教師的閱讀指導,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兒童的閱讀和理解能力,更要教給他們閱讀的方法、策略。因此,教師應營造適合兒童自由自主閱讀的環(huán)境,制訂讓學生自由自主閱讀的計劃,策劃讓學生進行閱讀分享和交流的活動,從而讓不喜歡閱讀的學生喜歡閱讀,讓喜歡閱讀的學生自由地閱讀,讓不會閱讀的學生學會閱讀。
3.淺閱讀和深閱讀相結合。
克拉生在《閱讀的力量》一書中指出,一些輕松讀物,如漫畫書、青少年浪漫文學、雜志等對引起兒童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兒童的閱讀習慣等方面有一定的正向作用。這種消遣式、娛樂式的閱讀,我們通常稱之為淺閱讀。進行淺閱讀時不需要思考,可以采取跳躍式的閱讀方法,它所追求的是短暫的視覺快感和心理愉悅。隨著新媒體的發(fā)展和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長,瀏覽式、娛樂式的淺閱讀已經(jīng)成為人們閱讀的重要方式。在如今這個圖書資源如此豐富的時代,我們不可能要求學生對每一本書都進行深度閱讀。小學生的閱讀大多數(shù)屬于課外閱讀,而課外閱讀的時間又非常有限。對于一些快餐式的圖書,學生可以采取淺閱讀的方式。
而對于一些經(jīng)典的作品,則要進行深閱讀。深閱讀就是深度閱讀,是一種安靜的、思維高度集中的、深層次的閱讀。深度閱讀需要教師進行適當?shù)闹笇?,精講精讀,直到熟讀成誦。對于課外閱讀,教師可以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讀法指導。拿到一本新書,可以讓學生通過文章的標題和封面預測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讓學生處于認知的主動狀態(tài),從而產(chǎn)生閱讀的愿望和心理準備。在閱讀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了解故事的敘述視角、線索和順序,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和人物,情節(jié)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局,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命運,找尋文章的主旨,了解作者的意圖。閱讀后,教師還應帶領學生對故事中未提及的內(nèi)容進行推測,將文本內(nèi)容與自身或與周圍的世界建立聯(lián)系,將讀到的內(nèi)容和讀后的感想進行整合,進而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結論。
北京師范大學王薔教授在《小學英語分級閱讀教學:意義、內(nèi)涵與途徑》一書中介紹了四種閱讀教學的實施途徑:圖片環(huán)游、拼讀閱讀、持續(xù)默讀和閱讀圈。在小學英語課外閱讀中,我們可以利用閱讀圈,讓學生進行合作分享閱讀。
閱讀圈活動是學生以小組分工合作的方式自主探討文本的活動,學生探討的是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和他們愿意挖掘并解答的問題。該活動可以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閱讀的習慣并享受閱讀的過程。在閱讀圈活動中,學生邊讀邊思考,比較中外文化異同并聯(lián)系生活實際;其方式是一組學生閱讀同一故事,每個人負責一項工作,然后帶著任務讀并與組內(nèi)同學討論、分享。這樣的閱讀有一種自主學習的氛圍,學生自發(fā)地基于所讀文本進行研究。
1.科學選材。
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材料都適合用閱讀圈的方式進行教學。因此,在選擇閱讀材料時,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閱讀興趣、語言水平和認知水平。初始階段,教師可以為學生挑選閱讀材料,之后應慢慢過渡到讓學生自己挑選閱讀材料。閱讀材料確定后,要讓學生先自己讀、反復讀,再談一談自己對材料的理解和讀后感。
2.靈活分工。
開展閱讀圈活動時,教師要將學生分成6人小組,在閱讀同一篇文章時組內(nèi)學生各自擔任不同的角色?!伴喿x組長”負責針對閱讀材料進行提問,組織小組成員進行討論;“總結概括者”負責對閱讀材料進行總結;“文化連接者”負責對比閱讀材料中的中外文化的異同之處;“實際生活聯(lián)結者”負責從閱讀材料中探尋與實際生活或自身生活相關的現(xiàn)象;“單詞大師”負責解決閱讀材料中的重難點或具有重要和特殊意義的單詞和短語,并闡述原因;“篇章解讀者”負責探尋并闡釋閱讀材料中具有重要或特殊意義的或?qū)懙煤玫亩温?。閱讀時,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角色,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全班匯報,在此過程中,學生各司其職,完成自己的角色任務,從而完成小組閱讀任務。
3.規(guī)范流程。
要想讓閱讀圈真正發(fā)揮作用,我們必須熟練掌握閱讀圈的操作流程。上課前,教師給學生分發(fā)閱讀材料。小組成員按意愿進行分工,確定每位成員的角色,然后自主閱讀,完成各自的角色任務。教師在教室里巡視,或參與學生討論,或給予學生必要的幫助。最后,教師隨機抽取一組或一個角色,讓其向全班匯報閱讀情況,并引導其他學生對其完成情況進行評判和討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課后閱讀資料,課堂上只進行展示、分享和討論。
DIY是Do It Yourself的英文縮寫。廣義上,這個詞可以用在任何自行動手做的事物上。DIY繪本就是學生發(fā)揮個人創(chuàng)意,自己動手制作,做出一本獨一無二的、表達自我的繪本。
1.DIY繪本的創(chuàng)作。
學生從繪本閱讀走向繪本創(chuàng)作是自然而然的事。學生在閱讀了大量的繪本后,已經(jīng)具備了一些繪本閱讀、創(chuàng)作、鑒賞方面的知識,這時候教師可以鼓勵和引導他們進行繪本創(chuàng)作,讓他們將心中的所思所想,對世界的認知和對生活的觀察,通過繪本表現(xiàn)出來。
2.DIY繪本的展示。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繪本征集,教師對學生的繪本作品進行評比,將優(yōu)秀的作品展示出來。他們的作品令人驚嘆,其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在或稚拙或精美的筆觸下得到完美呈現(xiàn)。大家互相欣賞、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學生進行繪本創(chuàng)作,能讓閱讀和手工制作碰撞出新的火花。
讀者劇場在西方的閱讀教學中頗為常見,教師往往將其用于閱讀教學的延伸活動中。讀者劇場在我國大陸地區(qū)是個新鮮的事物,我們認為可以將其運用于小學英語課外閱讀教學中。
讀者劇場,意指朗讀者的劇場。它把故事改寫為短劇,然后讓兒童扮演其中的角色,并以劇場表演的方式和大家分享閱讀的成果。讀者劇場注重的是閱讀和聲情并茂的表演,其最大的價值是鼓勵各個年齡段、各種閱讀水平的兒童流利順暢地、有語氣有表情地閱讀,并且享受這個過程。兒童天生愛模仿,樂于扮演不同的角色,讀者劇場便是他們發(fā)揮想象力和滿足表達欲望的平臺。
讀者劇場可以表演多種類型的文學作品:繪本、童話、神話、寓言等。當學生讀完一個有趣的故事后,教師可以將故事改編成劇本。寫好劇本后,教師要先帶著學生一起朗讀,教師可以用親身示范的方式向?qū)W生演示如何通過不同的表情、語速和語調(diào)來傳達不同的意義。教師帶領學生朗讀完畢后,讓學生依次朗讀,并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水平,給他們分配角色。接下來,布置故事場景、設計服裝、制作道具,讓學生進入表演的情境。學生分析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通過聲情并茂的表演,把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現(xiàn)出來。讀者劇場的意義在于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一方面戲劇表演需要學生間的合作,另一方面學生可采用組內(nèi)討論的方式?jīng)Q定如何表演,制作什么樣的道具等,這能加深學生對人物和劇本的理解。當學生愛上讀者劇場后,教師便可鼓勵他們自己編寫劇本或改編劇本,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帶著他們向著成功閱讀邁步。
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采用這些閱讀策略,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既可以幫助學生習得一定的語言知識,又可以培養(yǎng)他們英語閱讀的能力,從而整體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