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指出,要“大力促進德育工作專業(yè)化、規(guī)范化、實效化,努力形成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并將“協(xié)同育人”作為中小學德育工作的六條實施途徑之一。殷俊老師認為,班集體建設不應該是班主任一個人的事,班主任要善于借助外力,形成教育合力,打造班級發(fā)展共同體。這一理念和主張體現了《指南》的基本精神和時代要求。我認為,班主任打造班級發(fā)展共同體,要做到“三體”結合:突出主體,堅持以生為本;構建載體,加強班風建設;注重整體,形成教育合力。
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活動,堅持以生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是現代教育的基本價值和目標追求。在班級授課制這種教學組織形式下,班級是學校教育的基層組織和教學活動的基本單位,具有促進學生社會化和個性化發(fā)展的重要功能。班集體建設要堅持以生為本,增強學生的主體性。所謂主體性是指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通過調動學生主體積極性的手段,以達到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目的。只有強調學生的自主自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班集體建設活動中,增強主體體驗,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殷俊老師在建設學生自主教育共同體過程中,積極推行學生自主管理:學生自薦,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班主任進行適當引導,幫助學生分析自己;民主選舉,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在學生自主教育共同體建立后,他注重加強班干部培訓,提升管理能力;制訂管理規(guī)則,明確班級規(guī)范;強調自主管理,形成班集體運行的有效機制。這些做法體現了殷俊老師在班集體建設中堅持以生為本,將學生主體性的充分發(fā)揮作為根本出發(fā)點,通過讓學生主體參與、主體體驗,從而實現主體內化、主體建構,使學生在自主教育中得到成長和發(fā)展。
班集體建設涉及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充分、有效、綜合地利用好各種資源和載體,是建設班級發(fā)展共同體的重要途徑。在班集體建設中,只有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形成合力,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沒有任課教師參與的班級管理是不完美的、不和諧的。任課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方法,教學過程的思想性和教育性,現實地影響和制約著對學生的教育培養(yǎng)。任課教師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需要班主任工作加以保障,而班主任工作的有效開展,同樣也離不開任課教師的支持與配合。殷俊老師在班集體建設中,整合利用班級教師資源,努力形成全員育人的工作格局。他注重加強與任課教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通過邀請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系列教育活動等方式增進師生間的情感,為班級和諧發(fā)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發(fā)揮班級教師共同體的作用,在班集體建設中要以班風建設為重要載體。班風是一個班級思想意識、精神面貌、情感狀態(tài)及行為趨向的集中表現。班風的狀況,由班級占主導地位的思想、情感、態(tài)度、行為水平決定。班風受輿論調節(jié),班級輿論是班級用言論等方式表達出來的多數人的意志或價值觀。因此,班風建設需要班主任的價值引導,而班風建設的重點是加強班級文化建設。班級文化是一種教育存在,加強班級文化建設,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健康、向上為追求,切實抓好班級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設,努力實現從制度管理、民主管理到文化管理的提升和超越,不斷追求班級文化建設的生動與深刻,做到用思想管理班級,用文化提升品位。
網絡文化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建設良好的網絡文化對學生的成長發(fā)展和未來社會文明的培塑都具有重要意義。班級教師共同體要堅持在多元中立主導、在多變中把方向、在多樣中謀共識。殷俊老師在班集體建設中利用班級微信群、QQ群等互聯網平臺,反饋學生在校情況,及時和家長交流溝通,充分發(fā)揮網絡在班級管理和學生教育中的積極作用。
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班集體建設和學生成長涉及學校、家庭、社會各個方面,需要統(tǒng)籌考慮、整體設計、形成合力。在班集體建設中,“要積極爭取家庭、社會共同參與和支持學校德育工作,引導家長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營造積極向上的良好社會氛圍”。班主任要加強與社會、家庭的聯系,逐步形成以學校教育為主,家庭教育和社會影響相結合的工作格局,使學生在不同場合都能受到良好的、方向一致的教育和影響,進而實現管理上的全方位、參與上的全員性、效能上的可控性。
殷俊老師在班集體建設中,注重打造家庭教育共同體,實現家校共育。他通過開展家長培訓活動,提升家庭教育水平;通過暢通家校溝通渠道,定期開展家訪活動,建設網絡交流平臺,邀請家長參與班級管理等方式,實現家校合作共育。這些做法和探索都是值得點贊和倡導的。
馬卡連柯指出:“集體是活生生的社會有機體,它之所以是一個有機體,就是因為它那里有機構,有職能,有責任,有各部分之間的相互關系和相互依賴。如果這樣的因素一點也沒有的話,也就沒有集體了,所有的只是隨隨便便的一群人罷了?!币虼耍蛟彀嗉壈l(fā)展共同體,只有做到“三體”結合,突出主體、構建載體、注重整體,才能形成協(xié)同育人的工作格局,共同建設好班集體這個學生成長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