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逸倫 魏財
摘 要:金塔縣是典型的農業(yè)縣,被譽為是鑲嵌在巴丹吉林沙漠邊緣的一顆“綠色明珠”。全縣土地總面積2819.72萬畝,荒漠化面積1815.9萬畝,占土地面積的64.4%,在綠洲北、西、東形成三條流動沙帶,綠洲內沙丘零星分布,沙漠面積654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23.3%,其中流動沙丘407.5萬畝,占沙漠總面積的62.3%。得天獨厚的沙漠資源提供了梭梭嫁接肉蓯蓉廣闊的發(fā)展空間和地域優(yōu)勢為我縣沙漠治理和生態(tài)經濟產業(yè)的發(fā)展開辟了新途徑,逐漸探索出了一條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治沙之路。
關鍵詞:金塔縣;人工;種植;蓯蓉;報告
一、地理和自然氣候條件
金塔縣是典型的農業(yè)縣,由于地處蒙新荒漠邊緣,四面受沙,縣境內四大沙系全長綿延l60余公里,是綠洲面積的3倍,其中第一條是白水泉沙系從沙棗園子起經白水泉到鴛鴦池水庫止,全長約35公里,折合面積37460公頃。第二條是西壩鄉(xiāng)西移村以西的鎮(zhèn)穴墩起經西壩的西移、西紅、二分,中東鎮(zhèn)的下四分,古城鄉(xiāng)的新溝、頭分、四分、舊寺墩、下東溝,東壩鄉(xiāng)的黑樹窩、三下、大莊子的上八分、新八分、牛頭灣、火燒止,長約25公里,面積6700公頃。第三條是金塔鄉(xiāng)的邊溝向東北延伸到鼎新鎮(zhèn)的夾墩灣止,全長40公里,面積約40000公頃。第四條是位于鼎新綠洲以東的巴丹吉林沙漠的前端,四大沙系呈大三角合圍之勢圍困綠洲,東沙窩沙系直穿縣境,把縣境分割為金塔綠洲和鼎新綠洲兩部分。外圍流沙與綠洲內的舊河床,就地起沙連接成片,形成了廣闊的沙源。
二、形態(tài)特征及其資源概況
1.梭梭
梭梭(別名瑣瑣、梭梭柴)國家二級保護植物,是一種長在沙地上的固沙植物,它既能耐旱,耐寒,抗鹽堿,喜光,不耐庇蔭,適應性強,生長迅速,枝條稠密,根系發(fā)達,防風固沙能力強,是一種長在沙地上的固沙植物,沙漠中梭梭的種子,被認為是世界上壽命最短的種子,因為它只能活幾個小時。但是它的生命力很強,只要有一點點水,在兩三個小時內就會生根發(fā)芽。對于梭梭,這亦是適應沙漠嚴酷環(huán)境的結果。名貴中藥蓯蓉就寄生在梭梭的根部。
2.肉蓯蓉
屬列當科瀕危種,別名大蕓、寸蕓、蓯蓉、查干告亞(蒙語)。肉蓯蓉是一種寄生在梭梭、紅柳根部的寄生植物,對土壤、水分要求不高,素有“沙漠人參”之美譽,具有極高的藥用價值,是我國傳統的名貴中藥材,也是歷代補腎壯陽類處方中使用頻度最高的補益藥物之一。肉蓯蓉全世界有20余種。我國有鹽生肉蓯蓉、肉蓯蓉、管花肉蓯蓉、蘭州肉蓯蓉、沙蓯蓉、迷肉蓯蓉等6種和白花鹽蓯蓉1個變種。主產于中亞、西亞及我國的內蒙古、新疆、陜西、甘肅、寧夏、青海一帶的荒漠中,適于在光照充足、雨量少、干旱、積溫高、晝夜溫差大的條件下生長,具有一定抗寒和抗旱性。肉蓯蓉具有補腎陽、益精血、潤腸通便、抗衰老等多方面功效,為補腎壯陽處方中使用頻度最高的藥物。
3.肉蓯蓉接種技術
肉蓯蓉是一種多年生寄生草本植物,植株高10~60cm不等,其寄主有護沙植物梭梭、鹽爪爪屬植物、檉柳科植物、珍珠柴及禾本科植物芨芨草等。當寄主根毛接觸到肉蓯蓉種子時,便從種孔進入,釋放特定化學激素,誘導種子萌發(fā),萌發(fā)的種子將吸器深入寄主根部,吸收營養(yǎng)和水分,逐漸形成了根狀莖,根狀莖上產生不定芽,形成新的肉質莖,內質莖大部分的時間在土中生長,只在4-5月才將穗狀花序伸出地面,開花結實,從出土到種子成熟大約1個月左右,種子成熟后,散落于流沙中,地上莖枯爛,植株死亡,完成一個發(fā)育期。
三、肉蓯蓉發(fā)展現狀
按照發(fā)展現代林業(yè)、建設生態(tài)文明、促進科學發(fā)展的基本要求,以建設布局合理、結構優(yōu)化、功能完備的林業(yè)生態(tài)體系和比較發(fā)達的林業(yè)產業(yè)體系為目標,為提高林農造林積極性、加快造林綠化步伐,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中發(fā)〔2008〕10號)和2009年中央林業(yè)工作會議精神,國家林業(yè)局從2010年起開展了造林補貼試點工作,在上級林業(yè)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縣被列為試點縣,以林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采取政策傾斜、資金補貼和技術扶持等多種措施,進一步加快造林綠化步伐,提高造林綠化質量,增加森林資源,通過中央財政造林補貼項目的實施,將推動我縣林業(yè)又好又快發(fā)展。
防護林栽植以優(yōu)良鄉(xiāng)土樹種為主,主要為紅柳、毛柳、梭梭、枸杞等為主,根據本縣的苗木生產能力,苗木全部采取縣內自繁自育苗木,隨著中央財政造林補貼試點項目的實施,縣委縣政府和林業(yè)部門按照“生態(tài)建設產業(yè)化、產業(yè)發(fā)展生態(tài)化”的總體思路,進一步調整農業(yè)結構,轉變農業(yè)發(fā)展方式,大力發(fā)展人工種植梭梭接種肉蓯蓉產業(yè)。
四、發(fā)展優(yōu)勢及經驗做法
全縣土地總面積2819.72萬畝,荒漠化面積1815.9萬畝,占土地面積的64.4%,在綠洲北、西、東形成三條流動沙帶,綠洲內沙丘零星分布,沙漠面積654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23.3%,其中流動沙丘407.5萬畝,占沙漠總面積的62.3%。由于地處蒙新荒漠邊緣,四面受沙,縣境內四大沙系全長綿延l60余公里,是綠洲面積的3倍,四大沙系呈大三角合圍之勢圍困綠洲,東沙窩沙系直穿縣境,把縣境分割為金塔綠洲和鼎新綠洲兩部分。外圍流沙與綠洲內的舊河床,就地起沙連接成片,形成了廣闊的沙源。各大沙系背后,又是廣闊而無植被的戈壁,肉蓯蓉適宜在沙丘平緩的沙土、鹽漬化沙土的半流動沙漠地帶生長。全縣沙漠面積654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23.3%,其中流動沙丘407.5萬畝,占沙漠總面積的62.3%。另外,縣城荒漠區(qū)分布有大面積的紅紗、白刺等荒漠灌叢,并有鹽生肉蓯蓉分布,金塔縣豐富的沙荒地資源和寄主植物都為金塔縣發(fā)展肉蓯蓉的人工栽培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
五、肉蓯蓉效益分析
肉蓯蓉人工種植效益分析
1.經濟效益分析
(1)投入:①固定設施每畝一次性投入 400元,按10年分攤,每年40元;②每畝種子、接種費等投入25元,按10年分攤,每年25元;③正常生產性投入每年170元。合計每年每畝投入費用235元。
(2)產出:種植后從第3年開始每畝產鮮蓯蓉125~300kg,市場價5~7元kg,按6元kg計算,每畝年產值750~1800元。
(3)利潤:每畝每年純利潤525~1565元。每畝肉蓯蓉在管理正常的情況下可連續(xù)采挖10年以上。1畝沙漠的肉蓯蓉收入超過3畝耕地的收入,而用水量僅是1畝耕地的1/300~1/600。
2.生態(tài)效益分析:肉蓯蓉是寄生于梭梭、紅柳等沙生灌木根部的一種中草藥。梭梭、紅柳是良好的防沙固沙灌木,不僅能有效地防止沙化和風蝕,減少風沙災害,而且具有明顯的降低風速和增加空氣濕度的作用。發(fā)展肉蓯蓉人工種植,可大幅增加沙區(qū)植被覆蓋率,改善沙區(qū)生態(tài)環(huán)境。
3.社會效益分析:改造沙漠、變害為利,增加沙區(qū)經濟收入,加快沙區(qū)經濟發(fā)展,提高沙區(qū)人民生活水平,同時,滿足社會對加工原料的需求,減少人對自然環(huán)境及野生植被的破壞??梢匀馍惾胤N植為基點,引導和發(fā)展金塔縣藥材種植產業(yè)。
六、肉蓯蓉發(fā)展前景
近幾十年來,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與對外交流的加強以及國內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識的增強,國內、國際市場對肉蓯蓉的需求量迅速增加。2000年,韓國和日本兩地漢藥商協會組織的進口資料表明,中國向這兩個國家出口肉蓯蓉原料分別為12t和20t。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國內的年需求量保持在400~500t,國際市場需求量達到120t,隨著國內外市場需求量增加,肉蓯蓉資源已急劇下降。目前,國內市場對肉蓯蓉的年需求量大約在3500t左右,國際市場每年對肉蓯蓉的需求量約為1000t,1989年調查資料表明,全國肉蓯蓉的蘊藏量為2000t,但1989-2002年實際采挖量年均約209t,再加上預測的人工培育肉蓯蓉年均產量1070t總計才1279t,而其中人工培育肉蓯蓉的產量并不是實際產量。因此目前肉蓯蓉產量與國內外市場需求還存在很大差距。
肉蓯蓉作為中草藥在中國已有1800年的歷史,其利用開發(fā)的主要產品有蓯蓉酒、蓯蓉口服液、蓯蓉膠囊、蓯蓉保健飲料以及各種含有肉蓯蓉的藥丸、藥母、片劑、粉劑等產品。但與目前市場需求相比產品形式較為單一,技術含量低,多為一般加工制劑??梢灶A見,隨著中醫(yī)藥事業(yè)的發(fā)展和對肉蓯蓉藥用成分及其藥理分析和藥用活性物質的深入研究,肉蓯蓉的利用空間將會越來越寬,今后的貿易量仍會繼續(xù)增長,發(fā)展前景良好。
參考文獻:
[1]宋加錄, 張玉芹. 肉蓯蓉的栽培與采收[J]. 中國野生植物資源, 2002, 21(2):59-60.
[2]劉永博. 肉蓯蓉栽培與管理[J]. 特種經濟動植物, 2001(8):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