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瑾
教育部在《2019年工作要點》中提出要“大力加強勞動教育”,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提高勞動素養(yǎng),我校嘗試將勞動教育作為提升學生生命質量、提高校園生活品質的重要課程資源,整體架構學校各類課程,整合各項資源,力圖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生活技能,養(yǎng)成熱愛勞動的習慣和吃苦耐勞的品質,逐步強化獨立意識和社會責任感,讓勞動成為教育最美的底色。
整體架構,將勞動教育納入學校課程體系
我們的校本課程緊緊圍繞“心智”要素架構三級課程體系,幫助學生接受各類課程的滋養(yǎng),通過Think(思考)、Read(閱讀)、Art(健美)、Make(探究)、Share(分享)獲得靈性、修得品性、習得悟性、堅固秉性,成為SMART少年。在這一課程體系下,我們將勞動教育納入Share(分享)課程,讓學生養(yǎng)成“心靈行慧”的品性。
我們結合時代特征和學生實際,開展《關于小學生家務勞動情況的調查》,希望根據學生和家長的需求開發(fā)勞動課程,讓勞動教育真實有效,并落到實處。
通過分析調查表,學校從校內勞動(我愛學習、小小崗位、DIY創(chuàng)作、裝扮教室、美化校園等)、家務勞動(整理系列、美食系列、日常技能、工具使用等)、社會勞動(小志愿者、植物養(yǎng)護、美麗家園等)三大方面制訂勞動清單,通過學校課程、年組課程和班級課程施行,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技能、勞動習慣、勞動創(chuàng)新精神等勞動素養(yǎng)。
優(yōu)化資源,讓勞動教育在多元平臺全面開展
1. 做心智勞動者——食育課程與勞動教育融合
2019年4月1日,是一個令人期待而難忘的日子。這一天,金雅校區(qū)的食堂正式面向學生開放。迎接我們的不僅是美味,更是一堂教育課。大興第一實驗小學正式開設食育課程,讓學生在勞動中體驗感恩和敬畏,學習分工協作,學會服務分享,讓中餐管理發(fā)揮綜合育人的功能。
第一部分 ?我們的收獲
亮點一:課程培訓目標明
全校師生在德育部門組織下觀看紀錄片《日本學生的午餐》,深受啟發(fā)。于是,在學校出臺《中餐管理細則》,積極挖掘我們自己的午餐教育資源,每班制訂《午餐公約》,助力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培養(yǎng)學生健康、積極、感恩的人格。
亮點二:分工協助合作好
班級午餐管理員成了餐廳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他們互幫互助、穿戴整齊上崗,手套、口罩、帽子、罩衣,一樣都不少;干凈服務保健康,細致周到顯用心;有序取餐、合作打餐,有條不紊。班級中餐管理員積極做好服務工作,舉手投足盡顯嚴謹自律,團結協作!
亮點三:習慣養(yǎng)成重細節(jié)
取餐還餐靠右走,桌布上場更干凈,吃好吃飽不浪費,餐后打掃堅持行等細節(jié)成為孩子們午餐的習慣。按需領取不浪費,“光盤”行動表達對食物和食堂師傅們最大的尊重;學生在餐后整理中練就勞動技能,同時學會對自己、對他人負責,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在這些細節(jié)中固化。
第二部分 ?我們的思考
取得這樣的成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剛開始也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校長室和德育部門聯合出招,將食育課程融入勞動教育,并延伸到家庭教育之中,提供“食知、食踐、食禮”三個方面的選擇活動,讓課程輻射更廣,學生體驗的機會更多。
2. 做快樂勞動者——“六一”活動與勞動教育融合
在本學期金雅校區(qū)“六一”慶?;顒又?,學校通過游園會的形式將勞動與游戲結合起來,讓孩子們在玩樂中學習勞動技能,在體驗中收獲勞動樂趣。在活動設置上,學校根據前期的調查統(tǒng)計情況,按年級分別設置不同的比賽項目,各班根據實際情況自由靈活選擇,其中一、二年級為系鞋帶、穿戴廚師服、收納衣服;三、四年級為系紅領巾、整理書包等;五、六年級為縫紐扣、梳頭發(fā)等。經過富有童趣的游園活動,孩子們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同時也激發(fā)了他們掌握生活技能的積極性和熱愛生活、享受生活的積極性。
3. 做最美勞動者——班級文化與勞動教育融合
作為學校最基本的教育教學單位,班級是落實育人目標、實現全面育人的“末梢神經”。班主任以班級為陣地,實施勞動教育,大有可為。
新華家園校區(qū)的楊澤鋇老師十分重視班級文化打造,用班級課程《靈動的繪本》為學生搭建成長平臺。她利用自己擅長的手工和閱讀創(chuàng)設了班級課程《靈動的繪本》,分為低中高三個階段,每個階段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各有側重。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好奇愛動,喜歡模仿,楊老師就選擇了《繪本故事吧》《折紙繪本故事》系列叢書,從愛閱讀、樂表達入手,培養(yǎng)孩子們的探究精神、表達能力、勞動創(chuàng)作;中年級學生處于過渡時期,獨立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都比原來強,于是,《特色年夜飯》《指尖上的靈動》系列課程深入家庭、走向社會,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意識、動手能力、創(chuàng)造精神,以及合作與表達,負責與專注的能力;而隨著高年級學生的競爭意識和自主意識增強,楊老師又設置了相應活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分享的意識和能力。
2019年4月底,《指尖上的靈動》迎來了陽光義賣,班級課程首次走入社會。為了本次義賣,孩子們自由組合,多次利用課間休息時間在網絡平臺溝通交流,設計義賣營銷方案,制作店鋪招牌,有的小組為了招攬顧客還設計了優(yōu)惠券。大家集思廣益,思想綻放出奪目的火花。義賣過程中,大家各顯其能,主動攬客,介紹自己義賣的作品,講述本次義賣的意義……義賣現場熱鬧非凡。來往的行人都被熱情攬客的學生感動了,紛紛伸出大拇指為他們點贊,并拍照留念。每個小組的收銀員還在賬本上記錄下每筆善款。本次義賣活動共籌得善款1616元,全部捐獻給希望小學。義賣活動傳播著愛心,也使班級課程充滿意義。
楊老師在踐行班級課程的過程中,孩子動手能力,相互合作能力,體諒、共情的能力越來越強,傾聽與表達、尊重與負責、專注與靈動的素養(yǎng)也越來越凸顯。班級課程作為落實班級文化的載體,促進了班級文化建設,讓勞動教育綻放華彩。
捕捉關鍵,在勞動教育中激發(fā)責任感
2019年5月26日,學校大隊部收到一封來自四(1)班孩子的信,信中主要寫了他們在“書吧”管理中發(fā)現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方案。當天,大隊部就迅速回復了。收到回復后,四(1)班同學積極主動地將三樓書吧的書籍全部更換,他們選書、搬書、拆塑封、蓋章……整整一中午,開心地忙碌著。
這件事引發(fā)了我們不少思考。在維護“書吧”這項長期堅持的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實踐活動中,孩子們的主人翁意識、責任心和主動尋求解決問題的溝通意識被激發(fā),這源于老師們善于捕捉教育契機,主動引導學生去發(fā)現并嘗試解決問題,關鍵時刻給予有效的引領和點撥。
結束語
勞動能夠讓學生感悟艱辛,懂得感恩,明理增德,可謂德育之基;勞動能夠讓學生在實踐中知曉更多科學知識,可謂智育之源;勞動能夠讓學生揮灑汗水,錘煉筋骨,增強意志,強健體魄,可謂體育之始;勞動還能讓學生親近自然、親近生活、親近實踐,使其切身感受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創(chuàng)造之美,可謂美育之魂。勞動貫穿于德智體美之中,是教育之基。
底色即基調,一幅繪畫作品的成敗是由其底色決定的。如果把德智體美勞作為描繪學生成長的絢麗畫卷,那么勞動就是這幅畫卷的底色。有了這個底色,教育的畫卷一定會更加絢爛、美麗,學生成長的天空也一定會更加寬廣。
(作者單位: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qū)大興第一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劉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