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時最著名的書法家數(shù)“二王”,“二王”即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王羲之有“書圣”的美譽,王獻之則有“小圣”之稱。
由于受父親的影響,王獻之從小就愛書法,立志要成為像父親一樣的大書法家。他練字非??炭?,常常整天手不離筆,八歲時就寫得一手好字,已小有名氣。但與大書法家——他父親王羲之比,還差得很遠。他父親的字,蒼勁有力,有龍飛鳳舞之姿,有入木三分之勢。相比之下,王獻之的字就松垮不挺,蒼白無力。
王獻之用了兩年時間,先練習(xí)橫、豎、點、撇、捺,接著又練習(xí)寫各種鉤,最后練完整的字。經(jīng)過幾年時間的練習(xí),他的字有了很大的進步,他自己覺得與父親的字差不多了,便想找個機會,讓父親認(rèn)不出來哪些是自己的字。
一天,父親外出訪友,臨走時寫了張字條貼在壁上。等父親走后,王獻之反復(fù)摹寫,覺得自己寫的字很像父親的手跡,便把父親的字條取了下來,把自己寫的貼了上去。心想:父親回來一定認(rèn)不出來,等父親知道后,一定會夸獎我的。
第二天,父親回來了,看著墻上的字,搖了搖頭,嘆了一口氣說:“我昨天大概是酒喝多了,這幾個字寫得不成樣子,像是出于初學(xué)者之手?!闭f完又嘆了口氣回屋去了。
王獻之聽了父親的話,就像一盆涼水迎頭潑下。他呆望著墻上的字,心里難過極了。他又拿出父親昨天的字條,仔細對照著看了一番,才發(fā)現(xiàn)自己寫的字與父親的字的確有很大的差別。他又再次比照著仔細觀察了自己的字和父親的字,終于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字結(jié)構(gòu)上雖然近似父親的字,但筆力和骨骼卻大相徑庭。
從此,王獻之認(rèn)真臨摹父親的筆跡,苦苦練習(xí)了很長一段時間。一天,他把自己的字送給父親看,父親看了之后,見到有個“大”字架勢上緊下松,就在一撇一捺的下面點了一點,成為一個“太”字。王獻之又拿著字送給母親看,請母親評價一下。母親一個字一個字地端詳后,笑笑說:“我兒練字三千日,只有一點像羲之?!蓖醌I之驚呆了,原來母親所說的這一“點”,正是王羲之加上去的那一“點”?。?/p>
王獻之聽了,心里特別難受,他幾乎灰心絕望了。
他懷著既羞愧又不解的心情,跑到書房向父親請教寫字的秘訣。父親微笑著把兒子叫到跟前,說:“兒啊,學(xué)書法哪有什么秘訣呢!”王獻之不信,又問道:“您說沒有秘訣,那您的字為什么寫得那么好,而我練了這么多年,還是寫不好呢?”父親聽后,拉著他走到房門口,用手指著庭院里的18只大水缸說:“你把這18只大水缸里的水都寫完,就知道寫字的秘訣啦!”
王獻之認(rèn)為父親是在跟自己開玩笑,心里老在想著寫好字的秘訣到底是什么。
有一天,王獻之在城門口看到一位老婆婆在烙餅賣。只見她烙好一張,就用竹片挑一張,熟練地將燒餅拋在背后的籮筐里,頭也不回,身也不轉(zhuǎn),餅卻疊放得很整齊。王獻之看后覺得很驚奇,便問老婆婆,怎么能拋得這么準(zhǔn)。老婆婆回答說:“就像王羲之練字一樣,練多了,熟能生巧?。 ?/p>
王獻之聽了,很受啟發(fā),他跑回家就徑直往墨池走去。他凝視著黑色的池水,心潮澎湃。他想起父親臨池練字,池水都黑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啊!于是王獻之又日夜不停地練字,還經(jīng)常向父親請教。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jīng)過幾年的努力,18大缸水終于寫完了,王獻之的書法果然大有長進。有一次,他正在練字,父親出其不意地從背后抽他手里的筆,但王獻之握筆有力,沒有被抽出來,事后,羲之高興地對妻子說:“獻之兒,將來準(zhǔn)會成為名手?!?/p>
王獻之13歲那年,父親又離家訪友,照例又題字貼在壁上。王獻之又照樣把墻上的字換成自己的字,這一回王羲之硬是被瞞過去了。
王獻之練光了院內(nèi)18缸墨水,終于練出了“鐵畫銀鉤”來。最終王獻之與他的父親并稱為“二王”,成為東晉時的兩位著名書法大家。
筆尖流水
親啊,時間是公正的哦,既不因人的挽留而駐足,也不因人的厭棄而縮短。在有限的時間里,有的人做出了日月經(jīng)天、光芒萬丈的業(yè)績;有的人留下了歲月蹉跎、青春空擲的嘆息。聰明的,你準(zhǔn)備怎么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