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超越千年,其中不乏立宏大之志、高遠之志,以及為實現(xiàn)這些“志”而努力奮斗、頑強拼搏的美麗故事。親,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些有志者,重溫他們的輝煌與永恒吧!
已經(jīng)是三九天了,鵝毛大雪漫天飛揚,刺骨的北風呼呼作響。冷啊,滴水成冰,這個冬天咋這么長呢?長點不要緊,長點空余時間就更多呀!董遇就是利用這空閑的冬天在苦苦讀書。
他坐在案前,認真地讀書,突然聽得“啪”的一聲響,門被風吹開了,強勁的北風夾著雪花,直往屋里灌,頓時,屋里也成了風雪的世界。董遇停止了吟詠,回過頭來,剛要起身去關閉房門,可發(fā)現(xiàn)雙腳已經(jīng)不聽使喚了。沒辦法,他只好用手使勁搓擦雙腳,麻木的雙腳才漸漸恢復了知覺。他一步一步地挪到門口,費勁地關上了房門,然后用腳跺著地面,又在屋內(nèi)來回小跑,直到兩腿完全恢復正常,才繼續(xù)伏案讀書。
夜幕剛剛降臨,董遇的那間小屋又亮起了燈。橘黃色的燈光灑在透明的窗紙上,非常清晰地映出董遇捧書夜讀的身影。夜深人靜了,偏僻的小山村里,家家戶戶都熄燈睡覺了,只有董遇那間小屋仍然亮著燈,窗紙上的身影一動不動,仿佛是貼上去的窗畫一般。時間長了,陣陣睡意向他襲來,他站起身來,用冷水洗把臉,或者干脆起身彎下腰來,把臉在冷水里浸一會兒,驅(qū)趕了睡魔,又坐到案邊苦讀。
又到了陰雨綿綿的季節(jié),戶外的小雨淅淅瀝瀝,沒完沒了,已經(jīng)好幾天了。這樣的季節(jié),也真是有人歡喜有人愁,到田野、戶外工作的人,確實不方便,而董遇卻能充分利用這時間讀書。
一早起來,董遇就坐在案前讀書,讀著讀著,就覺得好像有什么東西掉下來砸在自己的頭上,前額一陣冰涼。他用手一摸,咦,水?怎么回事呢?他抬頭看看屋頂,原來屋頂漏雨了。他趕忙一面拿盆子接水,一面將桌子移到側(cè)面。忙過這幾分鐘后,他又沉浸到書里去了。
董遇就是這樣苦讀書的。
董遇是東漢末年弘農(nóng)人,為人樸實敦厚,從小喜愛讀書。他讀書很認真,也很實在。雖然他的家境并不寬裕,經(jīng)常要幫家里做些農(nóng)活,有時還要出門做點小買賣,但他有一個習慣——不管干什么,總要隨身帶著一本書,一有空就拿起書認真地讀起來。
有人看不慣,譏諷董遇說:“你一天到晚就只知道埋頭讀書,有什么用???書能當飯吃嗎!”對于別人的譏笑,董遇不予理睬,仍然一個勁地讀他的書。經(jīng)過多年的刻苦學習,董遇掌握了十分豐富的知識,還曾擔任過教皇帝讀書的官職。
董遇對于《老子》這本書很感興趣,讀過不知多少遍了,還親自為這本書作了詳細的注釋。他對《春秋左氏傳》也花了很多時間來研究。讀這本書的時候,每有所得,必記下來,后來他把這些心得集結(jié)成為《朱墨別異》一書,很受世人歡迎。
董遇的名聲大了,附近的人紛紛前來向他請教,要拜他為師,請他講學??啥鰠s對他們說:“你們不要急著讓我講,還是自己多讀一讀書吧,先讀上一百遍再說?!蹦切┤艘詾槎霾豢现v是擺架子,很是失望。這時董遇就解釋說:“我剛才的意思是,無論什么書,只要你能多讀幾遍,邊讀邊想,總會理解它的意思的。退一步說,即使還沒有理解,那時候再讓我講也不遲呀!”
那些人說:“你說的很有道理,可是我們哪有那么多時間來讀書呢?”
董遇聽后笑笑說:“你們?yōu)槭裁床荒芾谩嗟臅r間讀書呢?我就是利用‘三余時間來讀書的啊!”
那些人感到很奇怪,不解地問道:“什么叫‘三余呀?”
董遇回答說:“‘三余就是三種空余時間。冬天,嚴寒刺骨,地里沒有什么農(nóng)活可做,這是一年里的空余時間;夜晚,漆黑一片,也不能干活,這是一天里的空余時間;陰雨天,泥濘遍地,到處是水,無法外出,這是平時的空余時間。如果能充分利用這三種空余時間,還怕沒有時間讀書嗎?”
聽了董遇的一番話,那些想拜師的人很受啟發(fā),高興地回去了。
董遇雖然生長于戰(zhàn)亂年代,家境又貧寒,但由于他巧用時間,勤于讀書,后來終于成了著名的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