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云利
最近,發(fā)生在身邊的兩件事,讓我感觸頗深,沉思許久。
一件是打出租車的事。1月4日是我的生日,工作勞累一天后,老婆提議晚上出去為我慶祝一下。因為聚餐地方離老婆單位比較近,所以她下了班直接過去了。我下班后接孩子一起打車過去。在車上,我和司機師傅攀談起來。巧合的是,那天也是司機師傅的生日。我問:“大哥,怎么不找人替班,回家過個生日啊。”司機師傅嘆了一聲說:“現(xiàn)在招個司機難啊,沒人給替班的。”司機師傅還是傳統(tǒng)的哥,但現(xiàn)在網(wǎng)約車已經(jīng)是遍地開花了,再加上共享汽車的擠占,傳統(tǒng)出租車公司的生意日漸蕭條,招不到司機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正在攀談時,老婆來電話了,她告訴我飯店在某個醫(yī)院的路口,我順便傳達給了司機師傅。不一會兒,就到醫(yī)院了,但司機師傅找了一圈也沒有找到飯店的門頭,不過我斷定應(yīng)該在周圍,于是我告訴司機師傅就在附近停車吧。我拉著女兒在街上尋找了好一會兒仍不見飯店的門面。這時老婆有些著急了,打電話埋怨我找個飯店也磨磨唧唧的。就在我焦急萬分之時,突然那個司機師傅從后面趕上來,搖開車窗歉意地說:“不好意思先生,我一直在觀察看你能否找到飯店,后來一想應(yīng)該不是這條街,我再免費送你過去?!蔽疫t疑了一下上了車。車上我疑慮地問師傅,怎么還沒走呢?師傅的回話讓我心底流過一陣暖流,他說:“別人怎樣我左右不了,但我不想讓送客到目的地的責任,從我身邊擦肩而過。”下車后,我目送司機師傅的車消失在了夜幕中。
另一件是女兒代課老師的事。女兒上二年級,數(shù)學老師休產(chǎn)假,來了一位代課的實習老師。這位老師批改作業(yè)非常認真,可以說一絲不茍。有一次,女兒的數(shù)學測試只考了70多分,我一想不對啊,女兒的數(shù)學成績一向還可以的,怎么考分這么低呢?當我打開試卷的時候,我驚呆了,不是女兒的題做得不對,都是一些小細節(jié)沒注意到,譬如不是數(shù)字后面的量詞忘加,就是答題后面的標點符號給漏了,這在以前都是忽略不計的。但這位老師卻當成錯誤來對待,讓女兒重新修改一遍。
期中考試后開家長會,我終于見到這位實習老師,老師戴著眼鏡,很瘦弱的樣子,但說話底氣很足。她語氣堅定地說:“請各位家長不要埋怨我要求嚴格,我想數(shù)學就是一門嚴謹?shù)膶W科。雖然我只是孩子的臨時代課老師,但我的思想上沒有臨時二字,我不能讓孩子養(yǎng)成不良的習慣,也不能讓責任從我身邊擦肩而過?!崩蠋煍S地有聲的一席話,引得家長掌聲雷動。
很快一學期就要結(jié)束了,實習老師也要離開孩子們了。走的那天,女兒告訴我她們?nèi)嗤瑢W都哭了。我想,這樣的老師理應(yīng)得到這樣的待遇,這樣我們的教育才有希望。
這只是生活中的兩件小事,但小事的背后卻是“責任”在熠熠生輝。我們總是在領(lǐng)導的報告中,在報紙的新聞中,亦或在企業(yè)家的演說中,聽到責任和擔當,但似乎都離我們很遙遠,也很抽象,可其實責任就圍繞在我們身邊。我們平凡大眾,就像一條條潺潺的小溪,如果都能把該承擔的責任扛起來,小溪終究會匯成一片汪洋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