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qū)越溪實驗小學 顧耀章
“數學源于生活,扎根于現實,應用高于生活”。數學作為一門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與實際生活密切聯系,旨在培養(yǎng)小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意識到這一點,就要突破傳統,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具體實施時,要結合教材精心設計,為學生提供探究平臺,使其在活動中認知、體驗,落實能力培養(yǎng),最終提升素養(yǎng),實現高效課堂的構建。
分析當前教學,很多教師在設計學科活動中陷入誤區(qū),為了練習生活實際,一味地關注活動“生活化”,忽視了“數學性”,便盲目強調趣味,與原本的教學目標偏離,不僅耽誤課時,影響教學進度,還忽視了學科內容的邏輯關系,使得整體教學出現一種“生活活動”的變態(tài),無法達到預期目標。
針對以上問題,在設計活動時就要格外注意,首先要注重“數學性”,使其在活動設計中充分體現,其次可適當引入生活元素,以此引導學生結合已有經驗理解數學方法、規(guī)律,促進新知識的構建。例如在教學“分數意義”一課時,考慮到這是重點內容,直接影響后續(xù)多方面知識的探究,我就設計了“分桃子”的活動,借助問題引導。首先,我在多媒體上模擬,將12 個桃子分成兩份,拿走其中1 份,之后問:單位“1”表示什么?如何用分數表示?這樣一來,就結合實際,很自然地引入“分數”的概念。之后我就開始分桃子,將其分成2 份,問:如果拿走其中1 份,如何用分數表示?對此,學生很容易就想到了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為了強化學生對于分數概念的理解,我開展合作學習,讓其以小組形式展開探究,嘗試將桃子分成不同的份數,拿取其中若干份,互相提問該如何表示。這樣一來,就能充分運用活動促進學生思考,讓其在實踐體驗中認知、掌握。最后,我將學生小組之前匯報的分數整理并填入相應的表格中,讓學生進行大小比較。這樣一來,學生便在有層次的活動中真正了解了單位“1”的含義,進一步掌握了其具體運用,以此提升了學科知識探究的深度、廣度。
有效的數學活動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有重要影響,其不僅能鼓勵學生加強討論、合作交流,還能發(fā)散學生思維,讓其從不同角度切入,自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此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實現潛能挖掘,獲得相應的提升。因此,在設計活動時,就要充分尊重學生自主性,鼓勵其在探索中獲取知識,構建體系,促進個性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百分數”內容后,為了加強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我結合生活設計了一個“超市促銷”的活動,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思考、探究,有效掌握運用。首先,我設計情境吸引學生注意力:“現在市場競爭十分激烈,一些商家為了吸引更多消費者,經常會推出各種活動,如打折、贈送以及摸獎等,層出不窮?!庇纱?,學生開始感興趣,小范圍地展開討論,我緊接著說道:“現在有三家超市促銷,活動如下:A 超市所有商品一律8 折;B 超市部分商品買三送二;C 超市購物滿60 元可以打7 折?,F在李老師要買10 盒牛奶,每盒7元,去哪個超市買最劃算?”對此,我就先讓學生獨立思考,探究如何購買才最劃算。在巡視的過程中,我發(fā)現大部分學生在運算,顯然這是不錯的方法。一番自主思考后,學生大多有了答案,這時我不急于全班交流,而是開展合作討論,讓其相互啟發(fā),以此促進思維碰撞。
通過這樣的設計,學生參與到活動中,針對不同超市的優(yōu)惠政策進行討論,之后經過分析、計算、協商得出最劃算的購物方案,不僅能體現數學活動的“探究性”,還能激發(fā)其思維,讓其在實踐過程中養(yǎng)成積極探索和創(chuàng)造意識。
綜合性是數學活動設計的重要因素,其目的是讓每一個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理解數學、領略數學的作用,以此發(fā)展學科思維。為了落實這一目標,我會結合內容設計情境,引導學生在熟悉的氛圍中思考、探究,以此體現學科綜合性。
例如在教學“利率”一課時,我就設計了“購房”情境:現在,小紅一家要在某個小區(qū)買房,需要同學們提供建議。對于“房”這個熱點話題,學生馬上被吸引過來,我展示相關信息,讓其根據房價、裝修、付款方式等設計購房方案。與此同時,為了方便學生思考,我還提供了小紅父母的經濟狀況、購房付款政策以及銀行貸款利率、期限以及裝修價格等資料,以此激發(fā)學生,讓其結合所學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我會開展合作交流,讓學生自由討論,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再如,講到“統計”的知識時,我也設計了相關的活動,讓學生扮演“城市交通局長”的角色,進行調查活動。具體實施時,我將其分組,到不同交通大隊進行訪問,并且利用課余時間在路口觀察,以此獲取數據,便于問題解決。在討論環(huán)節(jié),我就設計了以下問題:1.什么時段最容易發(fā)生交通堵塞?2.如果你是交通局長,該如何解決實際問題?
由此,學生便在學科活動中走進生活、社會,圍繞熱點問題展開探究,長此以往,不僅能提升數學能力,還能培養(yǎng)良好的人際關系,落實綜合素養(yǎng)發(fā)展目標,以此實現寓教于樂。
總之,數學活動的優(yōu)化是促進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途徑,不僅能突破傳統,激發(fā)興趣,還能營造和諧、愉悅的活動氛圍,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著重培養(yǎng)其操作能力,讓其在實踐運用中創(chuàng)新,為深入的學習探究奠定扎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