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中學2017級7班 徐碩含
塞繆爾·厄爾曼曾說:“歲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膚;熱忱拋卻,頹廢必至靈魂?!泵鎸陙砬娜慌d起的微信代客祭掃服務,我想說:“路程漫漫,心靈仍然緊貼;心意拋卻,罅隙必至靈魂。”倘若誠摯地想要祭祀先人卻因客觀條件無能為力,熾熱的心靈又怎會因物理意義上的距離而冷卻分毫?祭祖之心又怎會畏怯風塵?
游子漂泊在外,空有一腔思鄉(xiāng)祭祖之熱血,歸鄉(xiāng)卻困難重重,于是自認為孝順地雇人祭掃,以盡孝道。這種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并非一無是處。從情理上看,讓先人在節(jié)日之際不至于孤獨寂寥,聊表心意;從邏輯上看,自己力所不及請人代辦也無可非議。然而,夸張荒謬地博取噱頭之舉卻頻頻發(fā)生:播客與先祖無血緣關系卻跪下哭爹喊娘,引發(fā)圍觀,使清明祭掃活動變得烏煙瘴氣;經(jīng)人勸阻后仍不管不顧,稱收了錢便要完成服務,徒留一地狼藉……這些現(xiàn)象真的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嗎?
卡爾維諾在《看不見的城市》里寫道:“我所有的自負都來自我的自卑,我所有的英雄氣概都來自我的懦弱?!弊屑毾胂?,請人代為祭掃的游子們本質(zhì)上不正是這樣嗎?他們的盡孝行為源于內(nèi)心深處對自己思鄉(xiāng)祭祖之心的不自信,源于根深蒂固的守舊思想。清明節(jié)不做些什么就是不孝順,母親節(jié)不在朋友圈發(fā)祝福就是不愛母親,這又何嘗不是另一種程度上的道德綁架?人們被幾千年的習俗牢牢地捆綁,以至于出此“下策”。倘若真的有心,又何懼這一時?隨時回鄉(xiāng),都可以表達對先祖的敬畏。
再回頭看看,微信代客祭掃的幾點好處實際上非常站不住腳。試問,倘若先祖在天有靈,誰會愿意見到一個非親非故的人在自己墳前矯揉造作裝腔作勢?又有誰愿見到自己的長眠之地被用于網(wǎng)絡直播、轉發(fā)點贊?于情于理,都不合乎禮節(jié)。即使此現(xiàn)象能帶來微弱的商業(yè)效應,相較于傳統(tǒng)習俗的扭曲、道德的淪喪,“輕重固何如哉”?
即使身在遠方,也不應讓自己的本心淪落至此。為傳統(tǒng)、家鄉(xiāng)、先祖立心,正心以為本,而不至于如夏爾·波德萊爾所言“一旦墮入笑罵由人的塵世,威猛有力的羽翼便寸步難行”。心中有先祖,什么時候去祭掃都不會晚,而不是讓此類看似冠冕堂皇實則荒唐至極的事寒了鄉(xiāng)人的心。
祭祖歧道遠,鄉(xiāng)愁系萬里,何故畏風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