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0多年前,“的士”——記里鼓車就出現(xiàn)在了漢朝都城的大街小巷之中。
漢代記里鼓車的原理是馬車的一個車輪每轉(zhuǎn)100圈,就會帶動車盤上的一個特制齒輪轉(zhuǎn)一圈,表示車程1千米。這個齒輪通過連線和兩個小人連接,齒輪每轉(zhuǎn)一圈,就會帶動小人的手臂揮動一下,小人手里的鼓槌會跟著擊打車座上的小鼓一次。小人擊一次鼓,司機和乘客就知道車行駛了1千米了,這也算是最早的計價器。
到了唐代,道路發(fā)展達到極盛時期,極大地方便了百姓“打的”出行,還出現(xiàn)了“公交車”——油壁車。它一般由6~8匹馬做為動力,車身做得很長,上有車廂,廂壁有窗,方便市民出行。南宋時,京城臨安(今杭州)對這種油壁車有了新的改進:窗有掛簾,裝飾華美;車廂內(nèi)鋪有綢緞褥墊,供乘客坐臥使用,很是講究。小的油壁車可供6人乘坐,大的可坐幾十人,既方便出行,又可觀光游覽。臨安在世界上也算是最早出現(xiàn)“公交車”的城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