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清代嶺南文人趙希璜其人其詩研究

2019-01-10 05:20巴壯壯李寅生
文化與傳播 2019年4期
關(guān)鍵詞:羅浮山黃景嶺南

巴壯壯 李寅生

一、趙希璜生平簡介

趙希璜(1746-1805),字渭川,一字子璞。廣東惠州府長寧縣人(今廣東新豐縣)。乾嘉時期著名詩人、金石學(xué)家,工詩文,善山水畫。著有《四百三十二峰草堂詩鈔》二十六卷,(以下簡稱《詩抄》),《研栰齋文集》兩卷。其父趙師質(zhì),舉人出身,先后任沛縣知縣、兗州、淮安通判,及泰州、袁州知府等職,趙希璜為其第四子。乾隆二十八年(1763)趙師質(zhì)因病辭歸鄉(xiāng)里時,17歲的趙希璜即隨其歸廣東惠州長寧,在羅浮山中辟四百三十二峰草堂,攻讀詩書。此后曾多次參加鄉(xiāng)試,均落第不中。乾隆三十九年(1774)以副榜貢生貢入國子監(jiān)為諸生。乾隆四十四年(1779),時已34歲的趙希璜考中恩科舉人。乾隆五十一年(1786),趙希璜由四庫館謄錄期滿,分發(fā)陜西平利縣試用,開始了其游宦生涯。乾隆五十六年(1791)調(diào)為夏邑知縣,五十七年(1792)任安陽知縣,嘉慶六年(1801),因其姻親顏檢任河南巡撫,趙希璜避嫌去職,卸任安陽知縣。

趙希璜因科舉不順,一生沉居下僚,官職不高,但在文化和政事上的成績卻頗為可觀。如乾隆五十七年(1792)調(diào)任安陽后對當?shù)馗鞣N文獻的整理與發(fā)掘,趙希璜在這一時期搜集了大量的金石碑刻,并與翁方綱、武億、黃易等人通過書信往來,頻繁考訂,使許多湮沒多年的古物進入到當時各金石大家的視野。同時與武億一起編錄成《安陽縣志》,使其成為補充考證鄴地歷史文化的重要史料。乾隆五十九年(1794)秋,衛(wèi)河與漳河漫溢,淹沒田廬無數(shù),民不聊生,趙希璜考察漳河天平閘故渠,并繪制《漳河天平閘故渠圖》,幫助河道官員賑災(zāi)、治水,使水患造成的災(zāi)害大大減輕。趙希璜于兵事亦有所涉獵,《研栰齋文集》存有《擬征邪教疏》《與顏耘圃論川楚兵事》等文。趙希璜晚年因河南巡撫為其親屬而引嫌去職,自題其居為“吏隱園”,日常與友朋飲酒賦詩,直至終老。其一生雖官職輕微,然不乏政績,詩文書畫不俗,且廣交名士,晚年功成身退,不戀官位,尚屬通達。嘉慶十年(1805),逝世于淮安府高堰通判官署。其子趙惺遵其遺囑,將靈柩葬于安陽士旺村。

二、趙希璜之交游考述

個案人物的研究,交游是考察其生平及文學(xué)思想的重要線索。趙希璜一生雖沉居下僚,然交游甚廣,《詩抄》中存留了大量的與友人之間的題贈唱和的詩文。據(jù)粗略統(tǒng)計,在趙希璜近1400首詩歌中,所涉及到的交游人物有200多位,上到封疆大吏,下到底層官員,失意文人,乃至方外人物,布衣百姓,龐雜不一。促使他們走到一起的方式多種多樣,詩文酬唱、文人雅集,或者金石考據(jù)學(xué)術(shù)交流,無一不可。由于趙希璜交游人物甚多,無從一一考證其具體交游情況,下摘出數(shù)例作一考述,既可見其交游之一斑,亦可得知這些交游對趙希璜其人及其詩風(fēng)的影響。

(一)李文藻

李文藻(1730-1778),山東益都(今青州)人,字素伯,晚又號南磵。乾隆二十六年辛巳年(1761)進士,喜金石,好藏書,一生著述頗豐。曾任廣東恩平、新安、潮陽縣知縣,官至廣西桂林府同知,未及一年而歿。

自乾隆三十五年( 1770)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李文藻一直在嶺南地區(qū)為官,在此期間,除積極著述,搜羅嶺南文獻之外,最喜獎掖后進,點拔了一大批嶺南學(xué)子,而這些學(xué)子一經(jīng)其延譽,即名聲大噪,如馮敏昌、張錦芳和胡亦常等人,趙希璜也是其一。趙氏《辛卯報罷歸途賦此》一詩有“擬上李膺薦,空懷和璧猜”,自注曰:“時被薦詩一房,為李先生南磵”。[1]據(jù)此可知,乾隆辛卯(1771)鄉(xiāng)試,趙希璜曾得李文藻舉薦,兩人最遲結(jié)識于這一年,時趙希璜25歲,李文藻41歲。詩中稱李氏為“先生”,則兩人為師生關(guān)系。

趙希璜《題周朖谷大令曬書圖》一詩自注:“壬辰,客潮陽李南磵先生幕,隨南磵渡海,海舟隘水,入艙,書簏盡濕?!?壬辰,即乾隆三十七年(1772),李文藻于這一年自廣州新安調(diào)任潮陽。由此可知,辛卯鄉(xiāng)試之后,經(jīng)歷科場失敗的趙希璜至李氏府中,向李文藻求學(xué)。兩人師生情誼亦在此之后進一步加深。李氏對趙希璜的影響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其一是學(xué)問上的點拔,李氏是趙希璜在學(xué)術(shù)上的引路人。李文藻《送趙生希璜》一詩以“門才惟爾最翩翩,畫冊詩筒載滿船”[2]夸贊趙氏的滿腹才華。趙希璜畢生亦以李氏的教誨來勉勵自己。其《孫淵如比部新輯〈天官書考補〉〈商子〉〈括地志〉諸書欣然有賦》一詩有“刊本流布幾廿載,安陽敢忘潮陽言?”表示自己未曾忘記恩師囑托。該詩有注曰:“余重刊《古韻標準》”、“余昔在潮陽縣署,李南磵明府教以聲韻之學(xué),囑余校是書”。此詩作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時李文藻已經(jīng)逝去16年,趙希璜遵從李氏之言,將《古韻標準》刊梓,并追憶昔日在潮州縣署隨李氏學(xué)習(xí)聲韻學(xué)的場景。李文藻對趙希璜的傳授與指引亦可由此看得出來。李文藻對趙希璜另一方面的影響,體現(xiàn)在對其交游的引介。李文藻為官嶺南時期,門生眾多,交游遍布兩廣地區(qū),如馮敏昌、黎簡、張錦芳、胡亦常等人。趙希璜與這些文人的交往,亦多始于在李氏門下讀書時期,此后便彼此吟詠唱和不絕,尤其是與馮敏昌及黎簡,關(guān)系甚為密切。乾隆四十三年(1778),李文藻病逝于桂林任上,趙希璜為此痛惜不已,作有《哭桂林司馬李南磵先生》五首,《祭南磵李先生文》一篇。

(二)黃景仁

黃景仁(1749-1783),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常州府武進縣人。少負詩才,為毗陵七子之一,著有《兩當軒集》、《西蠡印稿》。

趙希璜《讀亡友仲則詩有感》其一有“乙歲游京華,回溯已廿載”及“同入笥河門,聲價況十倍,”的內(nèi)容,乙歲是指乾隆四十一年(1776),這一年趙希璜與黃仲則同在京城應(yīng)試。“同入笥河門”,笥河指朱筠,時任京城要職,門生眾多。據(jù)此詩可知,趙希璜與黃景仁乾隆四十一年(1776)結(jié)識于京都,同為朱筠門下弟子,黃景仁詩才高于趙希璜。《黃景仁年譜》乾隆四十一年條記載:“本年,得朱筠揄揚,與都中名流往還,聲價日高”,[3]黃景仁為朱筠所推重,聞名于京師,即趙希璜所云“聲價況十倍”。

趙希璜與黃景仁為貧賤之交,兩人均仕途不暢,多次科舉落第,皆有郁郁而不得志的人生感受,時常以詩作彼此寬慰,如乾隆四十二年(1777),趙希璜落第南歸,黃景仁有《送趙渭川歸羅浮》一詩贈別。黃景仁詩才名動京師,遠高于趙希璜,故而被趙奉為詩壇領(lǐng)袖,慕名而追隨,《詩抄》中有關(guān)黃景仁的詩歌共有16首,在詩中趙希璜多次直言不諱的表達了對黃仲則的追隨與仰慕,如《校亡友仲則詩付梓不覺愴然》其一:“當年有愿追君后,他日何人校我詩”,同詩其二“主盟已占騷壇久,獻賦同隨翠輦來”,《江夏安桂甫學(xué)博赴都道出鄴下留連三日……以贈其行》一詩“那堪回收丙申歲,詩壇牛耳執(zhí)黃郎”等,均多次表述了趙希璜對黃景仁這位詩壇盟主的自覺擁護與追隨,可見黃景仁對趙希璜的影響之大。

乾隆四十八年(1783)三月,一代詩壇盟主黃景仁逝世。趙希璜見舊友之詩文,潸然淚下,不遺余力為之??闭怼>幊伞秲僧斳幵娫~》十四卷,并于嘉慶四年付之刊印。《詩抄》之中存有《讀亡友仲則詩有感》七首,《校亡友仲則詩付梓不覺愴然》三首,表達了對這位詩壇盟主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對亡友的思念與感懷,趙希璜與黃景仁感情之篤厚亦可窺一斑。

(三)馮敏昌

馮敏昌(1747-1807),字伯求,號魚山。清廣東欽州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進士。繼清代中葉嶺南三大家之后,嶺南詩壇的領(lǐng)軍人物,與順德張錦芳、胡亦常并稱“嶺南三子”,有《小羅浮草堂詩集》、《小羅浮草堂文集》等作品傳世。

趙希璜與馮敏昌的交往始于李文藻,此后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一起赴京師參加會試。據(jù)《詩鈔》卷十一《懷人三十首》詩十一自注:“丙申歲,與季求兄弟同寓京師宣武坊南法源古寺?!北辏辞∷氖荒辏?776),趙希璜與馮敏昌為參加會試而同寓居于京城法源寺,作為南來之學(xué)子,趙希璜與馮敏昌共同游歷京華、拜謁權(quán)門,兩人的詩才皆得到了大學(xué)士翁方綱的贊嘆與指點:“馮(魚山)張(藥房)黎趙(渭川)四詩才,山石同岑豈異苔”,[4]除馮敏昌與趙希璜外,張藥房指張錦芳,黎是指黎簡,亦皆為嶺南文人??梢哉f,這四人成功使嶺南文人這一創(chuàng)作群體進入到了京城權(quán)貴的視野,而趙希璜與馮敏昌之間亦多了一份相同的人生經(jīng)歷與感受,彼此關(guān)系更加緊密。乾隆四十二年(1777),趙希璜科考落第南歸,馮敏昌出城送行,作有《丁酉季秋,渭川四兄南還賦此贈別并求正之》一詩,有:“名士燕臺知幾許,相逢締結(jié)喜從新。兄弟禪闕久寄居,卜鄰?fù)鹾惨夂稳纭!盵1]而趙希璜同時所作《丁酉報罷南歸留別馮魚山》與之唱和亦有:“欲行不行傷我心,天涯能得幾知音,”及“故人惟有魚山在,蕭寺相依似弟兄”句,從詩的內(nèi)容可以看出,趙希璜與馮敏昌除詩文彼此切磋探討之外,在生活中彼此相互照應(yīng),視彼此為兄弟手足。

趙希璜與馮敏昌來往唱和詩歌較多,內(nèi)容多是回憶這段共同的京城游學(xué)經(jīng)歷,如趙希璜《魚山以重陽日過季光弟法源寺寓詩見寄依韻答之》一詩,從詩題中即可看出,當馮敏昌再次途徑法源寺時,舊地重游而又時值重陽,不免有懷人之思,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往日與友人趙希璜共同求學(xué)于此的歲月,故而寄詩趙氏。可以說,早年求學(xué)于李文藻,而后又共同游謁京華,奠定了兩人一生的友誼。

(四)武億

武億(1745-1799),字虛谷,一字小石,號半石山人,河南府偃師縣人。乾隆四十五年進士。清代乾嘉時期著名的經(jīng)學(xué)家、金石學(xué)家。任山東博山縣知縣,在官七月,以得罪權(quán)貴罷職。著有《授堂文鈔》、《偃師金石記》、《安陽縣金石錄》等。

關(guān)于趙希璜與武億兩人結(jié)識的時間,趙希璜與武億的著述中均無具體記載。最早的可以用來考證的資料是姚明達《朱筠年譜》后所附《門人一覽表》,表中記載武億、趙希璜均為朱筠門生,但兩人何時入朱筠幕,以及是否于朱筠門下結(jié)識,表中皆無記載。據(jù)王長穎《武億年譜》考證,乾隆四十二年二月,經(jīng)曹錫寶介紹,武億入朱筠幕。三月,會試不第,從此從朱筠游。[5]而上文已述,趙希璜已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入朱筠幕下,四十二年(1777)秋季方落第南歸。由此可知,趙希璜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秋季離京之前,與武億同在朱筠門下。則可以進一步推測:趙希璜與武億最早可能結(jié)識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趙希璜《詩抄》中有關(guān)武億的詩歌,最早是《懷人三十首》第二十四首,有懷武億。此詩作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那么可以得知,趙希璜與武億在此之前已經(jīng)結(jié)識。其定交的時間下限不晚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

趙希璜與武億二人志趣相投,皆耽好風(fēng)雅,喜搜羅金石,在政治上皆清廉愛民,政績突出,故而相知相交,時有互訪,吟詠酬唱不絕,其事見于趙希璜《喜武虛谷明府至鄴》、《招同虛谷、云軒紫藤花下小飲,是日風(fēng)甚》等詩。自嘉慶三年(1798),趙希璜與武億兩人一起開始重新修訂《安陽縣志》。在編纂過程中,二人對當?shù)馗鞣N文獻尤其是金石文獻展開了詳細的搜集與整理。趙希璜《授堂文鈔序》記載:二人“朝暮聚首,搜討遺文,考訂金石,相得甚歡”。[6]安陽本是鄴地文化古城,底蘊極豐,自漢代以來便存留了大量的金石文字,如嘉慶三年(1798)四月二十七日,趙希璜、武億等人于安陽豐樂鎮(zhèn)西門君祠內(nèi)訪得《漢永初子游碑》。武億所編《安陽縣金石錄》十二卷,并附于所修《安陽縣志》之后,即是二人共同努力的結(jié)果,也是兩人之間友誼的見證。武億歿后,趙希璜深感痛失友人,有《哭武虛谷億》詩二首,并為武億作傳,事見趙希璜《研栰齋文集·武征君傳》。

三、趙希璜之詩

《四百三十二峰草堂詩抄》共存留趙希璜自乾隆三十六年(1771)至嘉慶七年(1802)所作詩歌一千四百余首,其詩古體最為擅長,其詩集得名于羅浮山,“賣酒田邊尋舊好,四百卅峰辟草堂”,(《詩抄》卷七《別羅浮》),共二十六卷,為趙希璜生前親自編訂的編年體詩集,記載了趙希璜自26歲直至逝世之前的絕大部分生活畫面,有歸隱山中的田園畫面,有四處漂泊的游宦生涯場景,有感慨人世間酸辛苦楚的書愁之作,以及與友人的唱和贈答。文章擬結(jié)合上文對趙希璜其人的介紹,從《詩抄》中摘取四個方面對趙希璜其詩作出介紹。

(一)“不羨稻梁肥,悠然旁巖鶴”——羅浮歸隱詩

前文有述,趙希璜自隨其父歸鄉(xiāng)始,歸隱家鄉(xiāng)的羅浮山中讀書。羅浮山位于嶺南中部,大小山峰432座,飛泉瀑布、洞天奇景、石室幽巖不計其數(shù),風(fēng)景詭譎而秀麗,亦本為道家與佛家中仙山,因此濃厚的文化氛圍對后世的文人及世外方家皆有重要影響。李白、蘇軾等歷代文人皆曾在此留下了不朽詩篇。趙希璜《詩抄》中最早集錄的詩歌即是在羅浮山中讀書時所做,主要以寫羅浮山世外桃源般的景色以及歌詠訪山問道的生活為主,如《酥醪觀》:“碧澗幾時仙醴熟,黃花一徑白云開,”《洗藥池》:“神人至人無名功,道德玄黃抉秘旨”,《彩云軒晚眺》:“嫩綠生新草,殘紅送落暉。山家饒樂事,花外掩柴扉”等內(nèi)容。

趙希璜的詩古體尤俊,尤為擅長寫山摹水,其寫羅浮山水之詩融寫景與抒情為一體,既有年少不羈的狂放,積蓄待發(fā)的自信,亦有潛心歸隱,悠然自得,不為世俗所亂的隱者情懷。除上述之詩外,又如《白鶴觀題壁》:“不羨稻梁肥,悠然旁巖鶴,繒繳遠危機,翱翔任寥廓。豈無鴻鵠心,難以語燕雀。何日奮南溟,還思羽毛薄?!逼渥掷镄虚g透漏出奮發(fā)有為的朝氣與蓬勃。

(二)“夢熟鄉(xiāng)關(guān)近,春深道路艱”——漂泊游歷詩

趙希璜因科舉不順,未仕之前常年客居京城,自乾隆五十年(1785)年赴京選官之后,先后任職陜西、河南等地,皆游歷在外,與家人不得團聚,哪怕是自己的親人去世,亦只能面對一紙家書而痛哭流涕,“母女先后淪異地,傷心不禁淚成河”(《接大兒子書哭長媳黃氏》),晚年選擇了安陽作為自己的終老之所,一生未曾再回到家鄉(xiāng)。《詩抄》中集錄有大量的書寫旅途艱辛、貧困潦倒及思鄉(xiāng)懷人之作,如《歲暮四無詩》(《無錢》《無衣》《無米》《無酒》,見《詩抄》卷六),又如《舟中遣悶》:“離家一千里,把酒且開顏。夢熟鄉(xiāng)關(guān)近,春深道路艱。虹垂初歇雨,云破未歸山。聽得隔舟語,匆匆人遠還?!贝嗽娮饔谇∪吣辏?772),趙希璜報罷南歸途中,只有常年未歸的游子才能深切體會到“夢熟鄉(xiāng)關(guān)近,春深道路艱”的滋味,詩人本就是至性至純之人,尤其是經(jīng)歷了連續(xù)的喪親之痛,加之飄蓬一般的生活,使其倍嘗艱辛,漸漸有了感懷傷世之情。

(三)“翻來喜對酡顏笑,相謔伊誰屬句工”——交游贈答詩

上文已提到,趙希璜一生雖沉居下僚,然交游甚廣,上到封疆大吏,下到底層官員,失意文人,乃至方外人物,布衣百姓?!对姵分写媪袅舜罅康呐c友人之間的題贈唱和的詩文,如《題黎二樵山人禪病圖》《和張粲夫同年新得貫休咒缽羅漢圖原韻》《寄黃小松司馬》《寄孫淵如比部》等詩。所涉及到的人物達百百余人,且多為一時名流,如翁方綱、洪亮吉、法式善、孫星衍、黃景仁、黃易等人。其唱和之廣,以官安陽時期為頂峰。官安陽數(shù)年間,漸漸步入晚年的趙希璜,生活漸趨穩(wěn)定,不再居無定所,自辟其居為“吏隱園”,在此躬耕課讀。因此時有友人到訪,題贈索詩,小聚飲酒,秉燭暢談,如:《四月二日找孫岳嵐小飲》“翻來喜對酡顏笑,相謔伊誰屬句工”。又如《喜王秋塍大令入覲過鄴》有“誰是同心耐歲寒,秋塍一載共粗官。雪迷梁苑成詩易,碑讀韓陵下筆難”句,此詩敘與友人王復(fù)相見如故,知己般的情懷,及對友人風(fēng)雅的稱贊,談詩,訪碑,互通有無,寫盡同道友情。嘉慶元年(1796),洪亮吉赴京述職,途徑安陽,趙希璜邀請洪氏于海棠詩屋小飲,直至三更,并第二天邀請洪氏游天寧禪寺,賦詩作別。[7]趙希璜敦篤重義,于所交之友人亦極為看重,從他詩集里林林總總的贈答詩中即可看出見其人醇雅之風(fēng)范。

(四)“我共黔黎均一體,何以猖狂河伯妒”——關(guān)切民生之詩

趙希璜作為下層官吏,對百姓疾苦深有體會,雨雪陰晴時常牽動著詩人之心,亦時常走訪民間,與農(nóng)人攀談,與王復(fù)并稱為“仙吏”?!对姵分杏休^多的反映民間疾苦的詩作,著眼點主要是自然災(zāi)害帶給百姓的苦楚,民喜則喜,民憂則憂。如《冬日暖晴農(nóng)人望雪甚殷詩以催之用東坡雪后書北臺壁韻二首》《六月初九日喜雨》《花朝日勸農(nóng)》等。乾隆五十九年(1794),漳河大水,鄴地一片汪洋百姓流離失所,目睹這一切的趙希璜痛心疾首,有詩曰:“我住三日比干廟,目擊蒼茫心愧沮。盈盈咫尺不得前,杳杳情懷無可語?!保ā缎l(wèi)河水漲渰浸田廬,城不沒者三版矣,愴然有賦》),“我共黔黎均一體,何以猖狂河伯妒苦” (《秋雨連綿漳河漫溢赴三臺勘災(zāi)舟中感賦》),恨自己目睹眼前這一切,卻沒有回天之力,只得對天狂呼。故其位雖卑,但對政治民生的關(guān)切卻絲毫不減。

四、趙希璜詩歌的藝術(shù)特色

(一)靈秀飄逸的詩歌風(fēng)格

趙希璜之詩狂放且靈秀俊逸,抒情閑雅自然,充溢著隱逸情懷,頗有仙風(fēng)道骨之味。如《松風(fēng)亭》:“小亭起得磅東城,戚戚松吹夜半笙。風(fēng)景于今傳北宋,寒濤竟日咽唐庚。落花黃滿無人掃,瘦葉青垂有鶴行。忽化虬龍斗雌霓,爪牙碧血看交橫?!贝嗽婎i聯(lián)清瘦而有味,新奇俊逸,似有仙人風(fēng)骨。尾聯(lián)高亢而豪邁,有驚心動魄之感,馮敏昌曾誦其羅浮詩云‘行行已天際,羽化不可期’”。[8]其詩歌又如“中流片石眠濤輕,洗缽空聞蓮蕊生”(《洗衲石》),“千仞雨花白日下,寶色橫飛光激射《白鶴觀題壁》),語頗新奇,有超凡脫俗之氣。而仔細品讀趙希璜詩作,會發(fā)現(xiàn)帶有這種風(fēng)格的詩呈現(xiàn)出以下時空特點:在時間上,是趙希璜早期未仕之前,于羅浮山中讀書時的作品;在空間上,主要是對羅浮山的書寫,包括山中風(fēng)云變幻的景色以及山中佛、道場所,如上文所提到的《洗衲石》、《白鶴觀題壁》等詩。羅浮山本是佛家與道家仙山,佛道氛圍濃厚。因此可以認為,趙希璜靈秀飄逸、不染塵俗的詩歌風(fēng)格,主要是受到了羅浮山自然及文化景觀的影響。另外,據(jù)其《淮安感舊》一詩自注曰:“先慈禱于普陀禪寺而生希璜,希璜童時多病而佞佛”,由此可以看出,趙希璜自幼受其母崇佛之熏陶,內(nèi)心之中對羅浮山的佛道文化有親近之感。故而其詩高蹈脫俗,噓吸云煙,而絕無塵俗氣息。

(二)奇譎怪誕的詩歌語言

趙希璜精于雕琢詩歌語言,遣詞雖奇譎怪誕卻不顯突兀,在意象的選用上,多是用自然景物來羅織詩意境。尤其是在步入仕途之后,所見所感益多,其詩在其羅浮詩基礎(chǔ)上更進精辟,所寫意境逐漸擴大,涉及的內(nèi)容主題也日益增多。如《詩鈔》卷八《紅葉》:“驚秋一葉入簾櫳,冷憶吳江嘯晚楓。醉染客衣霞腳雨,夢回春燕杏花風(fēng),遠山野火燒空翠,小獵歸鞭數(shù)落紅。石蹬聽泉吟謝句,那須繾綣御溝中?!贝嗽娮饔谏钋飼r節(jié),臨秋景而賦詩,或喜或悲,本是尋常題材,但詩人思維跳躍,聯(lián)想到了來年春天的無限生機,超乎意料之外。雖客居他鄉(xiāng)所寫出的卻是一種隨遇而安的從容。在語言上,皆是選用能帶給人深刻感情觸動的動詞或形容詞,如“驚”、“冷”、“醉”等,在意象的描寫上,選用色彩鮮明的自然景物居多,如“晚楓”、“霞”、“空翠”等,皆能給人以視覺沖擊。相比較于詩人在羅浮山時所作,此時的詩人未變的是一種隱士游仙般的情懷,但語言更加奇絕精煉,故法式善評價其詩歌語言曰:“十指槎枒出光怪,不分唐泒與宋派”。[9]

(三)雄直蒼勁的詩歌根柢

趙希璜創(chuàng)作上有意識地追隨蘇子,據(jù)初步統(tǒng)計,其詩集中步蘇文忠公原韻或頌蘇子者有四十首左右。其早年詩如《梅花村用蘇文忠松風(fēng)亭下梅花盛開韻》《舟中望武昌西山積雪步東坡原韻》,晚年因食荔枝而有《和東坡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原韻》《五月廿四日與百泉坐話嶺南荔子之羨》,蘇軾對其詩歌創(chuàng)作的影響可見一斑。

此外,趙希璜繼承了嶺南一脈雄直的詩歌意境,主要表現(xiàn)在對羅浮山這一精神家園的書寫。清代李元度《國朝先正事略》有言曰:“嶺南三家風(fēng)雅寥寥,繼起為張?zhí)罚ㄥ\芳)、馮戶部(敏昌)、溫侍郎(汝適),趙大令(希璜)?!盵10]嶺南三家,是指屈大均、梁佩蘭、陳恭尹三位清初詩人。作為清初的嶺南文人群體,他們經(jīng)常以羅浮山為精神家園,吟詠唱和,形成了別具一格的嶺南詩風(fēng)。在詩歌風(fēng)格上,三家詩皆慷慨豪邁,氣勢噴??;在意境上,蒼勁雄渾,而又不乏靈秀之氣,這是嶺南獨特的環(huán)境所造就的。受同一地理與文化環(huán)境的影響,趙希璜的詩歌在對羅浮山的書寫中,繼承了嶺南三家雄直蒼勁的風(fēng)格,詩歌直抒胸臆,發(fā)自我之真性情,如上文提到的《松風(fēng)亭》一詩:“落花黃滿人掃,瘦葉青垂有鶴行。忽化虬龍斗雌霓,爪牙碧血看交橫?!?/p>

由此可以總結(jié)出,趙希璜詩歌主要于根柢兩個方面,一方面根柢于蘇詩。東坡曾貶謫到趙希璜的家鄉(xiāng),并游歷豐湖,叩羅浮道院,留有《江月五首》等諸多詩文,影響了當?shù)匚娘L(fēng),趙希璜即仰慕蘇軾詩文,畢生以蘇詩為詩學(xué)標桿。另一方面,趙希璜又繼承了嶺南一脈雄直的詩歌特色,尤其是嶺南三家的詩歌風(fēng)雅。

在對趙希璜詩歌的評價上,河間紀昀在《四百三十二峰草堂詩鈔序》曾言曰:“撥冗開讀三夕,乃竟見其詩根底眉山,而精思陶冶,如花釀蜜、如黍做酒。得其神不襲其貌,卓然自為一家,天下之善學(xué)蘇者蓋莫君?!盵11]此語評價甚高,紀昀作為有清一代文豪給出如此評價,可見趙希璜詩歌創(chuàng)作實績。趙希璜一生入仕不深,且無太多的人生波折,其詩自成一家之處在于學(xué)蘇而又在吸噓嶺南文化的基礎(chǔ)之上所繼承而來的嶺南風(fēng)雅,意境雄渾蒼勁,發(fā)自我之真性情,其詩歌既有蘇軾的曠達與豪情,又有佛家與道家的飄逸靈秀,得蘇詩之神不襲其貌。

結(jié)語

趙希璜其人雖沉居下僚,然而事跡卻廣為流傳,修《安陽縣志》、治理漳河水患等、搜集鄴地金石文獻,而且所交往的皆是一時名流,如黃景仁、武億等人。其詩歌風(fēng)格之中有蘇軾的曠達與豪情,有佛家與道家的飄逸靈秀,同時追求儒家入世思想。因此可以說,趙希璜不僅政績突出,在詩學(xué)與金石學(xué)領(lǐng)域亦取得了一定的的成就。觀其一生,入仕不深,尚屬平坦,且晚年不留戀官位,詩文流傳后世,符合功成名退的儒家士子理想,是當之無愧的嶺南才子。

猜你喜歡
羅浮山黃景嶺南
憶嶺南
《檢察風(fēng)云》黃景瑜&白百何
嶺南建筑的前世今生
雨嶺南
羅浮山與嶺南道教
不辭長作嶺南人
黃景瑜:管住嘴邁開腿,景瑜帶你回東北
博羅·羅浮山
夜深現(xiàn)身酒店黃景瑜密會好基友張大大
黃景昉《宦夢錄》史料價值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