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兆輝,吳春飛,梁桂洪,梁祖建△
(1.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三臨床醫(yī)學院,廣州 510405; 2.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骨傷科醫(yī)院, 廣州 510240)
痛風是單鈉尿酸鹽沉積在組織、關節(jié)引起劇烈炎性反應的一種疾病,與尿酸的生成代謝紊亂直接相關,反復發(fā)作的關節(jié)疼痛、活動受限是其主要臨床表現。痛風一般辨證認為是濕濁瘀阻、凝滯關節(jié)經絡,導致氣血不暢發(fā)病,分為濕熱蘊結、瘀熱阻滯、痰濁阻滯、肝腎陰虛等4型[1]。 但臨床中痛風存在明顯的急性期、間歇期、慢性期[2],而一般辨證的4種證型局限為急性發(fā)作期,且濕熱瘀濁多相兼為病,很難截然分開;若按一般辨證思路,在間歇期、慢性期則存在辨證困難且與臨床實際不符,也不利于痛風的整體、全程管控治療。
歷代醫(yī)家多將痛風歸屬“痹癥”“歷節(jié)”等范疇,但痛風的發(fā)病特點和病因病機與痹癥不同。筆者把“毒”的概念引入到痛風的診療中,化辨證為辨“毒”,從“毒”來論治痛風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特別是針對疼痛-痛風治療的重點和難點,合理應用解毒、攻毒法及蟲類藥可快速緩解,現闡述如下。
《辭源》[3]中毒的釋義:“惡也,害也,痛也,苦也,及物之能害人者皆曰毒?!痹谥嗅t(yī)學中,廣義的毒是指一切有害于機體的各種因素,這種因素無論來源于外界或體內統(tǒng)稱為毒;狹義的毒是指邪氣經過蘊藏積蓄,化合結聚不解,能夠對機體產生明顯損害的致病因素[4]。
毒分內外,外毒以外感六淫為主,邪盛為毒,邪積成毒。 前者,邪氣偏盛猛烈則化為毒損害人體,這種毒具有明顯的六淫特點。后者,微邪潛伏積聚、蘊育化毒,不僅具有原病邪的性質外,還因聚結化合,形成一種有別于原病邪的復合的致病因素。內生之毒源于體內,其產生是由內生五邪、代謝廢物等積聚、蘊化,經過較長時間的郁釀交互為害,形成一種新的致病因素[5]。內毒來源可以是生理物質,又可以是病理產物,但必定經過蘊結的過程。就痛風來講,內生濕、熱、瘀、痰相結而化毒,是以內毒致病。
《素問·生氣通天論篇》:“高梁之變,足生大丁,受如持虛?!边@是最早關于飲食與痛風發(fā)病的論述[6]。油膩厚味滋生痰涎,過食肥甘厚膩之人多濕生痰化熱,是內毒生成之基礎,濕、熱、瘀、痰等各致病因素交叉、積聚、蘊育釀化成毒[7],西醫(yī)稱之為尿酸。
痛風之毒生成與先天稟賦不足相關,與脾胃、腎、肝臟腑功能失調關系密切。脾胃不足,運化失司,不僅不能運化水飲、聚而成痰濕化毒,而且亦不能分解運化已成之毒。“腎者,胃之關也,關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腎臟分清別濁失常而導致排毒失常,毒留體內;另外肝主全身氣機,肝失調達,氣機不暢,毒滯不去。毒一旦產生,便又加劇臟腑功能失調,正衰邪積,形成復雜的病證。
流水不腐,臟腑藏毒不流,腐毒生矣!《中藏經》[8]:“夫癰瘍瘡腫之所作也,皆五臟六腑蓄毒之不流則生矣,非獨因營衛(wèi)壅塞而發(fā)者也?!?/p>
痛風之毒是各致病因素蘊結而成,從熱化火,蓄于臟腑,攻于手足,而為陽毒?!吨T病源候論》[9]:“今毒氣從臟腑而出,循于經絡,攻于手足,故手足指皆腫赤焮痛也?!倍痉e蘊結,阻滯氣血,營衛(wèi)稽留于經脈之中,遏而不得行,故熱;大熱不止,腫痛不休,由此臟腑蘊熱、血脈經絡郁熱化火為痛風發(fā)病的先導。
脾與血關系密切:“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逼饨∵\則血生化有序;若脾失健運、痰濕內生易入血而與血結,阻遏經絡氣血。血氣結聚,不可解散,其毒如蠱。氣滯血澀或氣滯血瘀,不通則痛;氣滯和血瘀形成之后,為毒的不斷積累創(chuàng)造了條件,最終形成毒積益甚、疼痛益加的局面。
“至虛之處,便是容邪之所?!毕葹榻浢},向內灌注骨髓、肌肉的細小分支,為絡脈交通之處,血行緩慢,營衛(wèi)易于郁滯,痛風之毒更易從血脈中外滲此處。毒浸日久,反復發(fā)作,則“熱氣淳盛,下陷肌膚,筋髓枯”,引起骨質的破壞?!端貑枴庋ㄕ撈吩?“肉之大會為谷,肉之小會為溪。肉分之間,溪谷之會,以行榮衛(wèi),以會大氣。邪溢氣壅,脈熱肉敗,榮衛(wèi)不行,必將為膿。內銷骨髓,外破大腘,留于節(jié)湊,必將為敗?!?/p>
痛風之毒與血結與濕合,藏于溪谷、絡脈,難清難泄,難解難化;長期積聚,內攻有力,蝕骨敗血影響臟腑。
近現代,西醫(yī)認識到高尿酸是痛風的致病因素,降尿酸因此成為主要治療手段,這對中醫(yī)治療痛風產生了深刻影響。許多醫(yī)家仿此立泄?jié)嶂?,或曰給邪以出路,多利用通泄淡滲利尿之品,希望尿酸得以排泄而痛解。孰不知毒熱浸于溪谷、伏于血脈,豈可通泄、利尿而解?惟從痛風的根本病因病機入手,分期辨毒治療實為正途。
4.1.1 不通則痛 朱震亨[10]認為,痛風是污濁凝澀所以作痛:“彼痛風者,大率因血受熱,已自沸騰,其后涉于冷水,或立濕地,或扇風取涼,或臥坐當風,寒涼外搏,熱血當寒,污濁凝澀,所以作痛。夜則痛甚,行于陰也?!比珖现嗅t(yī)朱良春認為[8]:“痛風,受寒受濕是誘因之一,但不是主因,濕濁瘀滯內阻才是主要病機,此濕濁之邪,不受之于外,而生生之于內也……凡此悉皆濁瘀內阻使然,實非風邪作祟?!币虼瞬煌▌t痛,痛風以氣血經絡痹阻不通為主要病機。
4.1.2 熱毒壅滯 膏粱之人內多滯熱,皮厚肉密,毒熱從臟腑而出,循于經絡,攻于手足,腫赤焮痛,內變?yōu)槎?。痛風發(fā)作時患處紅腫熱痛,全身可寒可熱,但局部為熱毒壅滯為害無疑。毒熱源自內出,無關外感,為痛風的獨立致病因素;當然,隨后也有因痹阻不通郁而化熱的因素。
4.1.3 痛風與痹癥不同 痛風和痹癥同為痹阻不通致病,但痛風與痹癥病因、表現存在明顯不同。第一,“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前者多因外感誘發(fā),后者為飲食不節(jié),內生濕痰瘀熱合而化毒,毒阻經絡;第二,前者疼痛多伴有晨僵,后者無關節(jié)僵硬;第三,久病兩者都會出現皮下結節(jié),但前者皮色不變亦不會破潰,后者發(fā)作時紅腫,緩解時皮色如常,日久可破潰,流出乳白色分泌物。由此,痛風和痹癥病因病機不同,不能籠統(tǒng)套用痹癥的辨證和治療方法。
毒熱痹阻經絡氣血是痛風發(fā)病的根本,去毒熱痹阻是治療的關鍵。但痛風整個病程中存在急性期、間歇期、慢性期,分別對應毒盛、毒伏、毒結3種狀態(tài),化辨證為辨證辨病相結合即分期辨毒,從毒在不同階段病理狀態(tài)來治療痛風。
4.2.1 急性期:清熱解毒、攻毒散結 痛風急性發(fā)作為毒盛,治當清熱解毒、散結攻毒,去毒之酷烈、依附、阻塞,急則治標,無須辨整體寒熱陰陽。清熱解毒即選擇土茯苓、山慈姑、生石膏、生大黃、白茅根、土牛膝、腫節(jié)風等清熱解毒類藥物,去其熱解其毒,熱毒得解,疼痛可緩。在痛風的緩解期亦可為佐使之藥。清熱解毒之藥應中病即止,不可過用,更不能一用到底,雖可快速緩解疼痛但也最傷人陽氣。值得注意的是,半枝蓮、白花蛇舌草現代多應用在抗癌毒,臨床中發(fā)現同樣對痛風急性期效果明顯。
不通則痛,痛風之毒,結聚溪谷,阻塞絡脈,痛必劇烈,非大力之品難以奏功。臨床中發(fā)現,痛風發(fā)作應用全蝎、蜈蚣穿筋透節(jié)、解毒開瘀,應用蚯蚓解毒熱、通經絡,能夠快速緩解疼痛、腫脹,實為痛風治療之“特效藥”?!夺t(yī)學衷中參西錄》[11]曰:“蜈蚣,走竄主力最速,內而臟腑,外而經絡,凡氣血凝聚之處皆能開之。性有微毒,而轉善解毒,凡一切瘡瘍諸毒皆能消之。”又“擅能開瘀”,《本草綱目》[12]蚯蚓:“性寒而下行,性寒故能解諸熱疾,下行故能利小便,治足疾而通經絡也?!蔽┤?、蜈蚣有毒,用量不易過大,研末吞服3~5 g,其效最捷;蚯蚓用量宜大,鮮品宜30~50 g,干品15~30 g。全蝎、蜈蚣、蚯蚓等蟲類藥,歷代醫(yī)家多在痛風石形成的晚期采用,取其搜風通絡之功。而筆者在分析痛風病機和臨床診療過程中體會到,攻毒宜早不宜遲,急性期應用其攻毒效力非凡。究其原因,痛風之毒侵襲溪谷,實已入絡脈,應用全蝎、蜈蚣攻毒、搜風通絡,又擅開瘀,正是確切之法。始入絡脈,即攻毒通絡其效彰,及后期結聚成塊,則無力矣。
但急性期不宜用通泄、淡滲利尿之品。西醫(yī)認為痛風為高尿酸致病,中醫(yī)應借鑒吸收,但絕不能套搬,亦不能入其窠臼。痛風急性發(fā)作為毒熱阻滯經絡,當以“通、清”為先,清熱解毒,散結攻毒,“通則不痛”。 西醫(yī)亦有明確研究[2],痛風急性發(fā)作期不適宜用降尿酸類藥物,不管是抑制生成類還是促進分解代謝類。痛風在急性期,應用利尿、通泄之品有何影響,還待進一步的研究,但筆者認為在解毒、攻毒之前不宜應用。
4.2.2 間歇期:化濕和毒 間歇期為毒伏,化濕和毒,其為實土,土性敦厚,和解萬物。《傷寒論》云:“陽明居中,主土也,萬物所歸,無所復傳。”脾土健運則可以納毒、降毒、分解化毒,不僅可以運化水濕去毒之依附,又可降低毒的烈性,促進毒的分解代謝,防其傳變而損害它臟。濕本為水,性濡潤,易與熱結,易聚成濁,彌漫難化。臨床上常用陳皮、枳殼、山藥、黨參、蒼術、厚樸、半夏、茯苓等健脾化濕類中藥,同時辨證配合宣上通下之品,調暢氣血,疏通三焦通道,調和臟腑氣機,務以復脾胃運化之樞機為要。
4.2.3 慢性期:溫陽化毒、破結開瘀 慢性期為毒結,久病入絡,結聚成塊,絡脈、溪谷為氣血灌注末端,流行緩慢,最易伏邪藏毒,尿酸鹽最易沉淀析出?,F代研究表明[13],尿酸和尿酸鹽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較大,易沉積于溫度較低且暴露肢體遠端的足手耳廓等部位。痛風日久,毒邪結聚成塊,難解難化,治以溫通,可促進所結之毒消融,氣血復通?!瓣柣瘹猓幊尚巍?。溫陽化毒即是用桂枝、細辛、通草、萆薢等通陽化氣,猶撥云見日,未結之毒無以遁形,已結之毒漸化消散。
痛風日久,失治誤治,毒凝滯成結塊,成為痛風石或者痛風性結石,用土鱉蟲、炮山甲、露蜂房、蜣螂、白芥子、白附子、皂莢、膽星等破結開瘀,化頑痰、軟堅散結使毒所凝結之處氣血得以復流,結節(jié)可化。
總之,痛風具有典型的癥狀、獨特的病機,不但能夠侵蝕關節(jié),而且可導致痛風石、痛風性腎病等疾病,并與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代謝類疾病相關性明顯,危害巨大。在臨床上須根據毒盛、毒伏、毒結等不同階段分期論治,分別建立清熱解毒、攻毒通絡、健脾化濕和毒、溫陽散結制毒等治療原則。痛風反復,再次急性發(fā)作,無論在間歇期還是在慢性期,病機都是毒熱再次積聚、阻滯氣血,理同治亦同。故無需顧忌其他,盡可按毒盛來治療;但解毒攻毒應中病即止,不可過用,疼痛緩解即可進入化濕健脾和毒階段。痛風之毒非一日所成,痛風之治亦非一日之功,急則治標,緩則治本,始終應以治毒之害、防毒再生為其治療主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