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玉會
抬頭是春,俯首為秋,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我來到富平家政已經三年了。經歷了這三年,我也是有故事的人了……
和很多姐妹一樣,我也是來自甘肅的一個普通農民。在家時除了種地還做一些小生意,雖說日子過得不算拮據,可一年到頭積蓄卻很少。了解到干家政比在家種地、做生意輕松,而且收入也不錯。想著現在孩子都大了,兒子外出打工,女兒讀高中住校,家里也沒有什么牽掛。所以,我安頓好家里的事,跟著老鄉(xiāng)來到了富平家政。
俗話說,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培訓后我很快就遇到了我的第一個客戶——馮阿姨。馮阿姨家住著她的兩個外孫女,馮阿姨的女兒也偶爾過來住,還有一只寵物狗,我的主要任務是打掃衛(wèi)生、做飯、遛狗。
她是南方人,喜歡吃米飯,炒菜要求清淡,經常要煲各種滋補湯。馮阿姨雖然近八十歲了,但精神抖擻、 樂觀、豁達,并且十分好客,所以她家來往的親戚朋友也多。馮阿姨做得一手好菜,經常變著花樣地做一些飯菜給大家吃,自然, 我也跟著學了不少做菜的技巧。馮阿姨在待人接物等禮儀方面給我樹立了榜樣,使我懂得了對待朋友一定要真誠與友善,與左鄰右舍相處一定要以和為貴,做事要“以心換心”。每次和阿姨一起外出購物或買菜時, 她買完菜后從不忘說聲謝謝,也從不跟別人斤斤計較,她的厚道與豁達深深地影響著我,使我學到了很多在書本上學不到的為人處世之道。在她家我們相處得很融洽,心情很愉快,轉眼一年就過去了。
在馮阿姨家一年多的工作中,我認為自己可以勝任這些零碎的家務活了,想挑戰(zhàn)自己換家客戶試試,換個工作環(huán)境,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當然也希望在工資待遇方面可以更高。幾經考慮之后,我和阿姨商量,阿姨同意了我的請求,就這樣我懷著不舍和對未來的期待離開了我的第一個客戶家。在門店短暫休息后,我很快去了第二個客戶家——一個三口之家??蛻酎S女士懷有身孕,我的工作是給他們做飯,打掃衛(wèi)生,照顧孕婦,接送八歲的孩子上學。他們是山東人,喜歡吃面食,正好我擅長做面食,加上在馮阿姨家學到的做菜方法,這些工作對我來說得心應手。特別是她家的孩子很喜歡吃我做的土豆沙拉、 油餅、蛋卷。
我是一個重感情的人,雖然在這邊工作很順心,但我時常會想念馮阿姨,想起她和藹的面容,想起她關切的話語,想起我們在一起的點點滴滴。終于我拿起手機撥通了她的電話,原想有好多話跟她說,但當電話那頭傳來:“小劉,你在那邊干得還好嗎?”我反倒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了,眼淚頓時模糊了我的眼睛,有些東西當我們真正擁有的時候也許并不能感覺到它存在的重要性,不懂得珍惜,直到離開了才會去懷念曾經的生活。
當我真正離開后,才清晰地體會到:原來我和馮阿姨之間的感情那么深。又是半年過去了,黃女士到了臨產期,她將去美國生孩子,三個月之后才能回來,八歲的孩子有姥姥照顧,自然我也就回到了公司。本想好好地休息一下再上崗,但沒想到馮阿姨打電話給店里說她們家的阿姨不干了,得重新找個服務員。
張老師說:“小劉剛回到店里!”馮阿姨爽快地說:“那就讓小劉過來吧。”就這樣,我又回到了馮阿姨家,進門看見熟悉的一切,我有一種回娘家的親切感。時間平靜地流逝,我每天重復做著同樣的事情,重復的工作讓生活平淡而安逸。我似乎很習慣這一成不變的作息時間,習慣偶爾冒出來的驚喜和悲傷,一切均在預料之中……當我沉浸在這安逸的生活中時,一天, 我突然接到了黃女士的電話:“劉姐,我們回來了,家里現在急需用人,你回到我家吧,我給你漲四百元的工資,你看行嗎?”四百元這對于出門掙錢的我來說是多大的誘惑呀!但意味著我又要離開馮阿姨家,我的心情開始波瀾起伏,可是想到平日里馮阿姨對我的好,幾次話到嘴邊又咽回去了,是啊,我走后阿姨又要為找人往返于家與家政公司之間,看著她這么大歲數,天又這么熱,我實在不忍心。最終我還是選擇繼續(xù)留在馮阿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