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革命歷史博物館作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本文以韶山毛澤東紀念館為例,結合新疆維吾爾族青少年群體,探究如何發(fā)揮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館藏資源優(yōu)勢,開展少數(shù)民族青少年的革命傳統(tǒng)教育。
【關鍵詞】毛澤東紀念館;少數(shù)民族;青少年;革命傳統(tǒng)教育
【中圖分類號】G266 【文獻標識碼】A
我國國務院頒發(fā)的《博物館條例》明確強調(diào):博物館就是指以教育、研究和欣賞為目的,收藏、保護并向公眾展示人類活動和自然環(huán)境的見證物。要不斷增強對博物館公益屬性的認識,進一步完善博物館社會教育和公共文化服務功能[1]。
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作為全國唯一一家系統(tǒng)展示毛澤東主席生平業(yè)績、思想和人格風范的紀念性專題博物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和國家一級博物館。其應當積極重視自身的教育功能,加強對青少年特別是少數(shù)民族青少年的革命傳統(tǒng)教育,促使青少年能夠得到健全的發(fā)展。
一、革命傳統(tǒng)教育走進校園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2]因此,為了進一步加強少數(shù)民族青少年的革命傳統(tǒng)教育,讓少數(shù)民族青少年從小就樹立正確的“三觀”和人生理想,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作為革命紅色文化的重要載體,對于少數(shù)民族青少年的革命傳統(tǒng)教育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為了充分發(fā)揮其紅色革命文化資源優(yōu)勢,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應當積極依托自身的資源特質(zhì),持續(xù)加強青少年學習活動的組織與策劃。把博物館青少年教育工作作為社會教育工作的重點任務,加強博物館教育與課外活動和學校社會實踐的結合。積極探索將課外活動與學校教育有效銜接的工作機制,組織各種教育活動。
近年來,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定期派遣講解員到韶山實驗中學新疆班進行互動授課。講解員結合新疆維吾爾族青少年的生活習慣、心理特點、精神需求和知識結構,精心制定了活動開展目標和具體任務,并緊緊圍繞館藏毛主席遺物故事和毛主席生平業(yè)績等,制作了學生感興趣的多媒體課件,如《平凡中的偉大》《少年毛澤東的讀書故事》等。同時,在各個課件視頻中創(chuàng)新添加青少年喜聞悅見的動漫,重點挖掘毛澤東同志與新疆維吾爾族的故事,不僅激發(fā)了少數(shù)民族青少年的學習興趣,還在潛移默化中讓其感受到革命先輩的崇高精神,引導他們從小就確立民族團結友愛、正確的“三觀”和人生的理想以及長大后報效祖國的愛國情懷。
二、策劃革命教育專題活動
開展少數(shù)民族青少年革命傳統(tǒng)教育,不僅僅局限于對青少年進行單方面的信息傳送,還應該積極提升廣大青少年的參與積極性,不斷增強其感官體驗,確保革命傳統(tǒng)教育活動的實效性。博物館可以策劃專門針對維吾爾族青少年的教育活動,立足于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獨特的資源優(yōu)勢,整合提煉其中的精髓,進而引導廣大少數(shù)民族青少年從多樣化的活動中,持續(xù)激發(fā)他們熱愛祖國的樸素情感,將革命思想融入到生活之中,積極弘揚革命傳統(tǒng)文化,傳承優(yōu)秀中華文明,為少數(shù)民族青少年搭建實踐鍛煉的平臺[3]。
2016年以來,組織和策劃了多場專題教育活動。我們在學校中結合毛澤東同志的優(yōu)秀事例和偉大精神,組織開展了唱紅歌比賽以及革命主題的演講比賽。在比賽開始階段,我們邀請了博物館講解員和學校的音樂老師一起商討,選擇了具有代表性的紅歌對維吾爾族的學生進行教學。同時,積極利用其學校廣播,在每天的不同時段為學生播放紅色歌曲,營造一個濃厚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對紅歌耳濡目染。在后期舉辦的唱紅歌比賽中,通過預賽、復賽等層層選拔,最終選出十名優(yōu)秀的學生邀請到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舉行紅歌比賽。通過這種歌唱的方式,讓每一位維吾爾族的青少年都能夠從中感受到振奮人心的力量,不斷帶給其強烈的感受和共鳴。在歌唱比賽結束之后,緊接著我們又開展了“維漢一家親”革命故事分享會,維吾爾族學生結合自身經(jīng)歷講述紅色革命故事,感人淚下,效果極佳。
我們還針對維吾爾族的青少年開展了“小小講解員”招募活動,經(jīng)過報名到層層篩選,最終確定了十名講解員的名單。這些被評為講解員的青少年,能夠在周末或者是寒暑假期間,自行到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擔任兼職講解員。這種活動的開展,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能夠不斷挑戰(zhàn)自己、超越自己,還能夠充分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了解毛主席背后的故事,不斷提升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最終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也得到了學生和學生家長的充分肯定。
三、助推研學旅行開展
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還探索將研學旅行和革命傳統(tǒng)教育有機結合起來,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少數(shù)民族青少年開發(fā)多樣化的研學實踐課程,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通過研學旅程從中學習到更多的文化知識和革命精神,不斷提升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以少數(shù)民族新疆班為例,首先我們就可以對其班上的學生講述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研學旅行的課程設置情況:其一,向學生介紹毛澤東不僅是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其創(chuàng)作出來的詩詞想象豐富、氣勢磅礴且寓意深刻,不僅蘊含了多樣的精神文明,還傳承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弘揚了社會主義先進思想。所以,研學旅行會首先在班級上開展“毛澤東詩詞大會”,讓學生提前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收集毛澤東寫的詩詞,然后在活動開展過程中和教師、同伴交流分享。引導少數(shù)民族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詩詞,進而從中一次次去體會毛澤東詩詞的語言美和韻味,深入感受詩中富含的思想精神,持續(xù)培養(yǎng)學生對詩詞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其二,毛澤東的一生十分熱愛讀書,他將讀書這一興趣變?yōu)榱俗约阂簧暮昧晳T。同時,知識的積累也為他實現(xiàn)中華民族解放事業(yè)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因此,在班級中開展主題為“好讀書、讀好書”的活動。講解員從介紹毛澤東讀書的趣事和典故,從中傳遞讀書為毛澤東帶來了巨大益處,進而激發(fā)學生對讀書的興趣,掌握正確的讀書習慣,讓學生在生活中養(yǎng)成讀書的好習慣;其三,開展“祠堂說理”的體驗式課程,邀請維吾爾族學生圍繞少年毛澤東通過說理斗爭迫使族長毛鴻賓承認錯誤并開倉放糧的故事而設計。該體驗式課程可以選擇在毛澤東同志紀念館所轄舊址——毛鑒公祠進行,通過分組合作,讓學生自己選派演員,并演繹情境故事。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夠豐富教育趣味,增加學生的實踐樂趣,還能夠在參與和觀看中深切地體會到少年毛澤東的正義感和樂于助人[4]。
結合博物館開展研學旅行課程,是以培養(yǎng)人才、傳承紅色文化為主要目的,進而讓少數(shù)民族青少年在此過程中了解毛澤東同志的成長軌跡,走進革命歷史,感受革命先輩的辛苦和偉大,感受新中國的來之不易,感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榮使命。進而在潛移默化之中形成高尚的品格和健全人格,樹立人生信念,努力承擔起弘揚紅色革命精神的重擔,促使自身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5]。
四、結語
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應該積極利用自身的豐富資源和偉人故里地域特色,創(chuàng)新多樣化的教育途徑,積極促使紀念館成為少數(shù)民族青少年學習歷史文化知識、了解光榮革命傳統(tǒng)的重要課堂,保證少數(shù)民族青少年能夠從中受到革命文化的熏陶,不斷提升青少年的愛國情感和高尚的思想品質(zhì)。在這個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年代,革命傳統(tǒng)教育也迎來了更多的發(fā)展機遇,博物館還要進一步深入挖掘紅色資源,多措并舉保證更多青少年的心靈接受精神甘露的滋養(yǎng),為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發(fā)揮博物館應有的社會教育功能。
參考文獻:
[1]王春山.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青少年教育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紀念館研究,2017(1).
[2]王曉芬.博物館青少年教育的影響力分析[D].太原:山西大學,2017.
[3]王瑩.博物館與青少年教育[J]. 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11(2):141-144.
[4]郭琳娜.博物館青少年教育功能的延伸分析[J].才智,2015(29).
[5]郝軼超.加強館校合作與互動,提升青少年綜合素質(zhì)——試論博物館青少年課程開發(fā)[J].中國校外教育,2017(19):1-3.
作者簡介:張旭,女(1986-),漢族,湖南湘潭人,本科學歷,文博館員,研究方向:毛澤東生平與遺物研究,博物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