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K昊
從12月到明年2月,是長達近三個月的禮物季。人間的禮物相互流轉之間,有個經(jīng)濟學觀點叫做“無謂損失”(Deadweight Loss)。它的意思是,送禮者支付的錢,總是高于收禮者愿意為這件禮物支付的價格。兩者之間的價差就是無謂損失。比如說,表達愛意的男生買到女生不愿意穿的衣服,不喜歡用的化妝品。某種意義上,禮物都是被過高估價的商品,全球消費者每年都在盛大的禮物季浪費大量金錢。當然,從經(jīng)濟整體層面叉另當別論。
我們最計較的倒不是金錢損失,而是禮品的無效。迷人的禮物需要同時具備兩種截然相反的特質:既貼心,又意外。越是親近的人,越了解彼此所需,無謂損失越小,但也越容易失去提供驚喜——即禮物的精神屬性的動力。為什么大超市和咖啡店的禮品卡是硬通貨呢?因為它們最有助于減少無謂損失,最適合贈送生人以上、密友未滿的對象;買起來不用動腦筋,卻不會因此被埋怨。傳統(tǒng)佳節(jié)期間經(jīng)久不衰的無趣禮品,也是同理,它們類似于一種“禮物貨幣”。
經(jīng)濟學家曼昆說,送禮這種習慣的奇妙在于,大家對于現(xiàn)金的偏好必然大于實物,但當對方是在意的人時,人們的反應卻全然不同。在諸多場景里,禮物是十分清晰的私人信息。其成本不止于錢,還包含挑選禮物的時間,在時間之上,心思和判斷,甚至智慧和勇氣,映射著內心人際關系的秩序。給不同的人,送不同的禮,這是我們害怕送錯東西的原因。順便一說,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給生意伙伴送禮是另外一個分支話題。曾有研究表明,即使是在一次性的社交中饋送低價值的禮物,仍然能影響收禮者的決策。
送禮的要訣,是經(jīng)過思慮而被認為周到的,若問有沒有通行的禮物策略,也許還是有的。我的意見是,以個人收入的水平、在意對方的程度,來確定禮物的價格上限,然后就按照這個上限去送。不要被無謂損失所困,那個被高估的價格,恰好反饋著我自己的心意。既令我心安,又最能充分遞送我的信息??赡苡幸稽c棘手處是,禮物太貴,是否會讓對方有不堪其重的為難,破解之法仍是考量自身,只要你沒有超出個人的支出能力,就不會“陷他于不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