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春娟
(遼寧省營口市第三人民醫(yī)院,遼寧 營口 115000)
艾滋病即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發(fā)的慢性傳染病,具有較高病死率[1]。目前此類疾病還無根治性治療方法,需長期行抗病毒治療來控制病情,很多患者在得知自己患病后,通常承受巨大心理負擔,自我效能感下降[2],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再加上現(xiàn)如今社會氛圍對艾滋病患者而言充滿壓力,這加重了此類患者心理問題的發(fā)生風險。研究顯示[3],艾滋病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響疾病的進展及轉歸,同時也影響著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提高。近年來在為艾滋病患者護理時,我院嘗試加入心理護理與健康宣教,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及自我效能感,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78例艾滋病患者,經檢查HIV均為陽性,患者對本研究知情同意,且研究已獲得醫(yī)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之分為兩組,每組39例。對照組男24例,女15例,年齡21~69歲,平均(46.31±2.58)歲;感染途徑:性傳播30例,靜脈吸毒8例,不詳1例。觀察組男25例,女14例,年齡22~70歲,平均(46.45±2.63)歲;感染途徑:性傳播31例,靜脈吸毒7例,不詳1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可對比。
1.2 方法:對照組行常規(guī)治療與護理,包括指導用藥,說明日常生活注意事項,講解病情自我觀察方法。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行心理護理結合健康宣教:①心理護理:a.主動和患者溝通,在溝通中注意保護、回避患者隱私問題,提前明確患者護理需求,確保護理更具針對性。在交談過程中注意措辭,維護患者自尊心,讓患者體會到尊重與支持。b.在交流中經常給予鼓勵與支持,傳遞積極信念,提升患者的自信心。溝通中經常使用積極語言,如“這藥效果不錯,很多患者用了都反映有效”“今天你的狀態(tài)比昨天好了很多”等,為患者傳遞正能量,激發(fā)其主動性,提升依從性。c.在患者傾訴時認真傾聽,對其內心不良情緒給予理解,針對性疏導。d.教會患者掌握自我調節(jié)情緒的方法,鼓勵其傾訴內心感受,護士積極提供有效建議,引導患者逐漸疏泄不良情緒。e.引導患者正確看待目前社會對艾滋病患者的歧視問題,鼓勵面對現(xiàn)實,有選擇性的形成自身交際圈并加以維護,珍愛生命。②健康宣教:分階段、系統(tǒng)性展開健康知識宣教,具體為:a.初期先講解艾滋病知識,包括臨床表現(xiàn)、病因、傳播途徑、易感人群、治療原則及治療方法。b.說明艾滋病需終身服藥展開抗病毒治療,雖然難以根治,但抗病毒治療可降低機會性感染發(fā)生風險。告知抗病毒治療可能引發(fā)耐藥性或不良反應,提醒患者正確看待這些問題。講解藥物治療中遵醫(yī)囑的必要性,經常提醒患者不可隨意中斷治療,不可改變服藥劑量及時間。c.囑咐患者定期接受各項檢查,并說明檢查的意義。當檢查結果改善時給予鼓勵,以此減輕患者心理負擔,增強其治療信心。
1.3 觀察指標:①護理前后利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secd6)[4]對兩組患者自我效能展開評分,調查者經過培訓,講解如何填寫,由患者自行填寫,其內容包括溝通功能、角色功能、情緒控制、癥狀管理等6項內容,每項分值為1~10分,總分6~60分,分值增高表明患者自我效能提高。②以漢密爾頓抑郁情緒評分量表(HAMD)在護理前后評定患者情緒,分值越高,說明抑郁情緒越嚴重。
1.4 統(tǒng)計學分析:用SPSS20.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自我效能評價:護理前兩組自我效能評分:對照組(27.14±3.25)分、觀察組(27.08±3.16)分,差異不顯著(t=0.083,P=0.467);護理后:對照組(32.58±3.64)分、觀察組(38.93±4.62)分,組間差異顯著(t=6.742,P=0.000)。
2.2 抑郁情緒評分:護理前兩組自我效能評分:對照組(16.84±2.57)分、觀察組(16.90±2.65)分,差異不顯著(t=0.102,P=0.460);護理后:對照組(15.33±2.05)分、觀察組(9.26±1.87)分,組間差異顯著(t=13.661,P=0.000)。
艾滋病屬于進行性發(fā)展的慢性傳染病,多數(shù)患者患病后喪失生活信心,心理負擔極重。自我效能指的是個體對于自己完成某一行為并可達到預期目標能力的一種主觀判定,可反映其自信心,對個體行為的改變有重要影響[5]。自我效能常受個人因素、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對于艾滋病患者治療時,應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其自我效能,使之積極面對疾病與治療。自我效能來源主要包括行為契約、替代性經驗、負性刺激回避等,其決定了個體面對困境的信心和毅力。心理負擔是所有艾滋病患者首要面對的門檻,因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艾滋病患者承受著程度不同的歧視,喪失了正常生活的權力,這一壓抑狀況對患者機體抗病毒能力有直接影響,可降低治療效果[6]。為患者展開針對性心理干預,鼓勵其勇敢面對疾病,積極治療,可緩解患者焦慮、緊張及抑郁情緒,使之保持平和心境,而平和心境對于艾滋病治療而言如一味良藥,可改善患者的認知行為方式和治療信心。健康宣教可讓患者對艾滋病有更深入的了解,在了解的基礎上可加強治療信心。本研究中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與護理基礎上,為患者展開心理護理與健康宣教,對患者內心感受更為關注,多從患者角度出發(fā)考慮問題,設身處地的幫助患者積極面對,可讓患者感受到溫暖,感受到被尊重,也能讓患者對人生充滿更多信心。本研究中,兩組患者經護理后,觀察組自我效能評分與對照組比明顯升高,抑郁情緒評分與對照組比明顯降低,可見心理護理結合健康宣教對于改善患者心理狀態(tài)、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方面意義重大。本研究所選樣本量較小,后期可展開大面積臨床試驗,為心理護理及健康宣教的推廣提供更多理論支持。
綜上所述,為艾滋病患者行心理護理結合健康宣教,可減輕其心理壓力,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