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粉俠
窗外瘦竹
窗外有一片空閑之地,足足席片之大,我便移栽了幾棵痩竹。
歷經(jīng)了十幾年的日月交替、四季變換、風雨洗禮,房子已盡顯滄桑,瘦竹卻依然蔥郁蒼翠,婉若壁立于窗前的一面綠色屏風。真可謂:“齋居栽竹北窗邊,素壁新開映碧鮮。”(唐·令狐楚)
這是一種有意無意間的獲得。我沒想到,瘦竹在這般條件下,卻造就出如此非凡的景致來。因為,在我的想象中,隨意種下幾棵竹子,意在對窗外空閑之地稍作點綴,添些綠色,卻從未預設過有這樣清雅的效果。
我居所窗前的那簇竹子,確實有點瘦氣。那是因為窗前席片大的園子,坐底于一片混凝土之上,土層只有尺余厚度,水土不沃,根系淺薄,竹子的根部很難深入到厚重的土壤之中去,只能將根系植于一個淺淺的土層且生硬的平面之上。
竹子性寒喜水,適宜生長在陰濕之地。我所見過的竹子,大多挺拔筆直,高挑聳立。倘若這簇瘦竹是生長在江南山水之間,應著好山好水的滋潤,那便是碧波蕩漾的竹林竹海了。
然而,我居所窗前的這片空地,卻是土薄干燥,墻頭風口。竹子生長在這里,著實是憋屈了。盡管如此,瘦竹極像生活在貧困地區(qū)的蕓蕓眾生,以其頑強的毅力,與生存的困境博弈抗爭,唯求延伸生命的長度,極盡所能地保持著蒼勁的姿態(tài)。
我一直以為,窗前的竹子生長成眼下這種姿勢,已經(jīng)是給足了我面子的。因為,欲將取之,必先與之。而我予之甚少,卻欲妄取之多也!
即便如此,瘦竹也沒有因予之甚少而表現(xiàn)出對生存環(huán)境的嫌棄,而是應著四季的變化顯露出崢嶸秀色。
春天,瘦竹新芽蓬勃而出,風擺綠葉,在呼喚著雨水充沛的夏天;夏天,瘦竹枝葉蒼翠欲滴,茂密茁荘,巴望著天高氣爽的秋天;秋天,瘦竹枝竿硬且挺直,準備著承受冬天冰雪的重壓;冬天,瘦竹冒著寒流,被積雪重壓,彎而不折,以積極的態(tài)度迎接著春天的到來。
其實,瘦竹對旱象的耐受是極有限的。缺少雨水沐浴,稍長時間,碧綠的葉子便會枯萎蜷縮,看上去極讓人心生憐憫。
瘦竹也有極偉岸的一面??耧L、暴雨、暴雪襲擊時,它英勇頑強地應對著,搖曳而不曲,彎腰而不折。風暴襲擊之后,它又恢復至筆挺的狀態(tài)。
我的庭院也因瘦竹而雅致了許多。我欣賞春風輕拂時,瘦竹隨風搖曳的樣子,那細長的葉片猶如淑女的秀發(fā),伴著徐徐和風飄逸灑脫,煥發(fā)出陣陣青春的氣息;我更喜歡月光清輝下,透過微微閃動的竹梢,遙望碧空中的皓月,便會有一種空靈的視覺;在瘦竹旁,擺上一張茶桌,沏上一壺茶,賞月,觀星,靜思,便有了僻靜獨處的氛圍。
我時常面對這簇瘦竹,思緒復雜而悲情。瘦竹也是竹,既然已經(jīng)將瘦竹植入,做了瘦竹的園子的主人,享有了瘦竹帶來的雅致,何不給予瘦竹應有的土壤及水肥條件,讓瘦竹茁壯起來呢?
有人說,竹子是有品性的,或許與庭院里生活著的主人的命運、顏值相連著。
(作者丁慶書,選自《林州民間文藝》,有改動)
亮點借鑒
1.觀察有序,表達準確。無論是寫景物還是寫靜物的文章,觀察都要有順序,這樣寫作才有條理。觀察有了順序,寫作時就可以把觀察順序變成寫作的思路。本文作者跟蹤觀察了竹子從種植到長大的生長過程,從春天到冬天的季節(jié)變化。隨著時間的推移,每個時辰,每個季節(jié),竹子都會呈現(xiàn)不同的特點。春風中的竹子,月光下的竹子,不同季節(jié),不同境況下的有序觀察,讓作者寫出了竹子的靈性和魅力。竹子給作者以啟迪,讀者從作者生動細膩的文字、有序有情的表達中獲得了美感。
2.抓住特征,深化中心。觀察事物要抓住其特征,要讓事物綻放出動人的光彩,從而進行精神的升華。本文作者抓住了竹子的特征——生命力頑強,在“水土不沃,根系淺薄”的環(huán)境下,依然青翠欲滴,茁壯成長。這是竹子精神之所在,也是扣動作者和讀者心弦的地方。只有準確抓住事物的特征,我們所描寫的事物才能給人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只有掌握了事物的特征,才能真正認識事物,把事物的真實面貌反映出來。
右寫文章
我的另一個“家”
◎焦東豪
城關中學杏林校區(qū)位于城市的西南角,遠離鬧市偏居一隅,安靜優(yōu)雅。它雖然不大,但是內部建筑美觀實用,布局緊湊;秋天多姿多彩的欒樹,襯托得校園環(huán)境更加優(yōu)美,引人入勝。我第一次走進校門時,內心不禁生發(fā)出這樣的感慨:“此地甚好,實乃求學勝地?!?/p>
走在學校的中軸線上,左邊是初一年級所在的二號教學樓,共四層。它的外形簡潔大方,端莊威嚴。教室寬敞明亮,窗明幾凈。教室內部教學設施齊全,每班有一臺多媒體講臺、一臺電視、一個監(jiān)控器。教室兩邊的墻上貼有勵志格言、書法作品、繪畫作品等,展現(xiàn)著各具特色的班級文化,彰顯著良好的校風、學風。
校門的右手邊則是神秘的令人向往的實驗樓。這里是未來牛頓、愛迪生、居里夫人的誕生地。它占地2000多平方米,配備有兩個物理實驗室、一個化學實驗室及兩個生物教室,是同學們最喜歡的地方。
沿著甬路直走,便看到了噴泉。噴泉呈圓形,直徑10米,深1米,以循環(huán)的方式由水渠向外噴水。噴泉被四塊草坪環(huán)繞著,草坪上有茵茵綠草,有墨綠的松樹,有鮮艷嫵媚的花朵,也有起起伏伏的小山。
由噴泉再向北,便是樸素典雅的一號教學樓了。它共五層,其中第五層有兩個音樂教室,一個美術教室,一個階梯教室。順著樓梯來到第二層,東面有一條空中走廊??罩凶呃韧ㄏ驁D書館,里面有各類書籍:科普、人文、歷史,應有盡有。
順著一號走廊可以直接到達一號教學樓東側的辦公樓。它占地約2000平方米,設有德育處、會議室、廣播室等。從辦公樓的東門出來,可以看到操場的南門,走過那道門,眼前豁然開朗,離我們最近的是四條暗紅色的跑道,周圍是草綠色的塑膠跑道,是可以馳騁奔跑的寬闊的多功能操場。站在空曠的操場上,我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運動會的盛況,同學們英姿颯爽,口號聲震天,列隊而過,氣勢如虹。
沿著操場繼續(xù)走,就是宿舍、餐廳、小廣場了。
這就是我們的學校,我的青春搖籃,點亮我理想的地方——我的另一個“家”。
(陜西渭南市城關中學)
點評
小作者觀察有序,表達準確,有點有面,條理清晰。觀察方式多種多樣,既有靜態(tài)的觀察,也有動態(tài)的觀察。小作者用眼睛這臺攝像機,移步換景將學校的布局、環(huán)境記錄得清清楚楚,普普通通的水泥建筑,在小作者的筆下有了生命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