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曄
(樂山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四川樂山 614000)
語言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中西方文化的傳遞需要借助教學實現文化溝通與傳播的。大學英語文化的教學主要是依托漢語與英語的交互運用而實現的文化交流與互動教學。
文化滲透與延申到的領域甚廣,它包括了人們生產與生活的各個領域。不同類別與學科知識體系下的文化有著很大的差異,它們也有著不同的整合與歸類的標準。一般來說,文化可以分為三個不同的方面,第一個是富足的物質文化,第二個是豐富的精神文化,還有一個是以維護社會穩(wěn)定的制度文化,這三類文化處在不同的文化結構層次,其中,物質文化是最為表層的文化,它主要涉及到人們的衣食住行等社會風貌。而制度文化主要是涵蓋國家層面、社會層面、家庭層面以及社會團體組織層面等。如法規(guī)條例、黨章程、校紀校規(guī)等都是屬于制度文化的囊括范圍。精神文化則是處在最深層的文化,它主要是指意識形態(tài)層面的文化。如,人的精神信仰、興趣愛好、思維邏輯方式、道德倫理等方面。大學英語文化的教學涉及到精神、物質與制度三個結構層次的文化,因此,可以說大學英語文化教學是跨文化的教學,它的教學難度相對于一般的漢語文化教學來說更難,也因其教學難度大,對其進行教學探究也就更有意義。
雖然英語在我們的社會經濟與文化生活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我國的高校也引起了足夠的重視,但是,在很多的高校課程安排上,大學英語的課時還是很少的,而大學生學習英語的任務十分繁重。基于這樣的情況,常規(guī)的課程制英語文化教學肯定是不能達到很好的文化教學效果。在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課程中,英語被視為公共課程,因此,大學英語文化教學采取大班制,教師在傳授英語文化知識時通常是依據教材與相對應的課件進行授課,而大學英語的教材一般為讀寫教程,教材的內容是按不是按章節(jié)而是按照單元而來,每個單元與每個單元的英語文化知識沒有直接的聯系,這也很容易導致學生對某個英語層面上文化的割離。此外,按單元授課,難以讓學到的文化知識體系化,長此以往,學生學到的英語文化知識很零散,如若不及時進行整合與復習很容易遺忘。
在大學課堂中,授課的老師一方面是因為資歷,對于教材中的文化現象也不是很了解,因而講給學生聽時也不夠通透。一些教師由于疲于更新備課,一直沿用老版本教材對應的PPT,而學生使用的教材卻是最新版本的,這也加重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負擔,不利于學生對課堂知識的規(guī)整與理解。其次,一些教師不善于擴展英語文化知識,對于英語教材上未涉及或者提及一點的文化知識閉口不談,很多學生可能對于某一個英語文化現象十分感興趣,可能因為教師的一句話帶過而錯過對該文化現象的深入了。其實,文化不是孤立的存在的,英語文化也是如此,教師在英語文化教學中應該廣傳其面,激起學生對英語文化了解與認知的欲望,讓學生更有興趣去追根其源,教師在講述某個英語文化現象時,可以采用層層深入的方法,利用相關聯的故事情節(jié)來吸引學生,打破傳統(tǒng)英語文化教學的藩籬,不僅局限在課本的知識點上,通過一定的教學手法巧妙的將各個單元的文化知識貫穿起來,讓學生對每本英語教材有了一個文化專題印象。
互聯網的突飛猛進為大學英語文化教學提供了很大的方便,進一步拓展了學生的視野。高校運用互聯網技術建立了多媒體語音室、多媒體讀寫課堂、多媒體社聯等,學生可以以寢室或者班級為一個單位進入到多媒體教室學習,由于多媒體教室有著先進的教學儀器與設備,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獲悉更多的英語文化資源,既可以在網絡上搜集文獻資料,也可以在網絡上高速下載視頻資料。在多媒體語音室,學生可以利用語音識別系統(tǒng)進行口語矯正。在多媒體社聯,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的文化場景,進行VR場景對話與交流,讓學生置入到一個完全使用英語的環(huán)境里,感受文化的差異,學習英語文化。此外,在多媒體社聯教室設置了TALK社區(qū),在該社區(qū)內,學生既可以通過它與西方學生進行英語對話,了解西方人與文化,還可以對自身的英語知識水平進行測量,讓學生對于自身的英語水平有一個清楚的認知。
中國與西方的英語國家有著很大的文化差異,而每個國家的文化也因包含民族特色而獨具魅力。在學習大學英語文化時,并不是要全盤吸收西方的英語文化知識,而是選擇在文化中求同存異,既要看到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對立面,更需要看到西方文化與中國文化和諧、共存的一面。針對中國學生授課西方的英語文化,教師需要站在不同視角去考量與對待文化的差異。英語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觀念,告知學生既要對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有著強烈的認同感,也有平等地尊重西方的文化?;谥形鞣轿幕町惤虒W部分,教師可以采用小組討論法來進行授課,通過給每個小組布置專題方案任務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檢索與整合各類文獻與水平資料進行研究,最后以講演的形式呈現給教師和其他小組。而教師在考核學生小組方案時,一方面要認同其努力研究的態(tài)度,另一方面要把關學生對于文化差異的態(tài)度,教師在小組活動中起到的是把關人與參與者的角色,主導者時學生群體。通過小組形式的英語文化學習,學生能夠在研究的過程中體驗西方文化,也可以挖掘自身在語言方面的潛力,這對幫助學生對英語文化的學習有著積極的作用。
英語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中西茶文化教學時,需要深入了解中國與西方的茶文化。首先,教師本身需要認識到中國的茶文化屬于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之一,而西方的茶文化也是如此,其次,要認識到中西茶文化都各自反映了各個國度在不同歷史時期的人文環(huán)境和社會風貌,它體現出一個民族的性格。總之,教師在課程規(guī)劃中必須認識到二者的茶文化都是作為各自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課堂上如果僅僅通過教師的口頭敘述解讀中西茶文化,難免讓學生感受到兩者的魅力與差異所在。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來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如,通過觀看一些電影或者紀錄片來讓學生了解。在影片中,學生可以知道我國的人們主要是喜愛綠茶與黑茶,而在一些西方國家,他們偏愛紅茶。中西方除了對茶的品種與類型的喜愛不一樣外,對茶的口感要求與飲茶方式也不一樣。中國人喜歡清透的茶色,茶也與茶水的合二為一且顯清澈其實有著深刻的寓意,它寓意著做人要清正、雅致與謙遜等優(yōu)良品質,茶具的古樸簡單也寓意著中國人淳樸的性格特點。而西方人在品茶時喜歡使用精致的銀質器具飲用,在飲用茶的過程中常常加入定量的調料來調味,這也寓意著西方人浪漫與自由的性格特點與人生態(tài)度??傊?,通過多媒體呈現一些視頻資料,能夠讓學生很好的學到西方的茶文化知識,同時,英語的影片對學生跨語言文化的學習能力有一定的培養(yǎng)作用。
在大學英語文化教學課堂上,教師要引導學生辨證看待中西方的茶文化,要回歸到中西茶文化的求同存異上,充分理解中西茶文化的差異,既要對中國茶文化的歷史脈絡和文化底蘊進行深入研究,還要對西方的茶文化流行趨勢進行一定的探究。在探究西方茶文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邀請本校的西方留學生來闡述他們自身對于西方茶文化的認知,以此來幫助學生對西方茶文化的理解。
大學英語教學包括了讀寫與聽說兩大部分,本文探究大學英語文化教學,并以中西方茶文化的差異為例分析,讓英語教師與高校學生對跨語言文化的學習有深入的認識,因為具備跨語言學習的能力也成為了現代社會的一項重要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