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強榮,陶大勇
(塔里木大學動物科學學院,新疆阿拉爾市843300)
仔鹿腹瀉是許多仔鹿消化道疾病的主要表現(xiàn), 因為仔鹿的腸胃等消化器官沒有發(fā)育健全,容易出現(xiàn)功能障礙,即胃腸道的消化吸收發(fā)生紊亂,導致糞便稀軟不成型或糞便中夾雜著大量的水,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消化不良現(xiàn)象。 仔鹿腹瀉全年任何季節(jié)都能夠發(fā)生,其中在春初、夏末、秋初氣候多變的時節(jié)和斷奶時比較易發(fā)。 發(fā)病率高,危害嚴重。 由于患病仔鹿體質較弱,非常容易繼發(fā)感染其他疾病, 特別是呼吸道方面的疾病,從而使其生長發(fā)育不良,容易形成僵鹿甚至死亡。
2019年6 月初,新疆兵團第二師塔里木馬鹿某鹿場,連續(xù)有8 頭新生仔鹿死亡,最大的15日齡,最小的1日齡,因為鹿群混養(yǎng),初生仔鹿喜臥,加之塔里木馬鹿馴化不完全,野性較大,在產子季節(jié),鹿特別警覺,仔鹿生病不容易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時往往到了疾病晚期,不易治療。 解剖3 頭死亡的仔鹿, 發(fā)現(xiàn)脾臟和肝臟有不同程度的腫大,一頭3日齡的仔鹿肝臟顏色發(fā)黃,胃內空虛,腸腔內容物呈黃色、油狀粘液而且?guī)в醒z。 腸壁變薄,有些地方透明,腸系膜淋巴結充血腫大,有些腸段腸黏膜脫落。 無菌采集肛拭子,肝臟和脾臟組織進行實驗室診斷,結合臨床癥狀確診為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腹瀉。
母鹿妊娠期間飼養(yǎng)管理不合理和飼料營養(yǎng)價值較差,導致仔鹿在母體內存在先天性生長發(fā)育不良,弱胎,仔鹿出生后自身免疫力低下,抵抗外界環(huán)境的能力差,很容易受到外界多種應激因素影響而引起腹瀉。 另外,仔鹿在出生后,自身的免疫機制不健全, 有些抗體必須在初乳中獲得,如果沒有及時吃上初乳、或吃初乳量不足,不能從母乳中獲得足夠的母源抗體,導致身體抵抗能力下降,很容易誘發(fā)腹瀉疾病。
臨床上導致仔鹿腹瀉的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細菌、病毒和寄生蟲3 類。 常見的細菌性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致病性大腸桿菌、 沙門氏菌、魏氏梭菌、巴氏桿菌等。 病毒性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粘膜病毒、輪狀病毒和冠狀病毒等。 常見的能夠引起仔鹿腹瀉的寄生蟲主要有球蟲、 肝片吸蟲、前后盤吸蟲、伊氏錐蟲、類圓線蟲、絳蟲和結節(jié)蟲等。 上述幾種病原微生物侵入仔鹿機體后,將會導致仔鹿出現(xiàn)劇烈腹瀉癥狀。 另外,有的仔鹿還表現(xiàn)為全身敗血癥,身體迅速衰竭,嚴重脫水并出現(xiàn)明顯的酸中毒,如果治療不及時,往往會形成僵鹿,有的甚至死亡,給鹿場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傷。
一頭20日齡的仔鹿,發(fā)現(xiàn)時臥在水槽下,四肢無力,站不起來,肛門周圍粘有大量污物,精神沉郁,低頭耷耳,被毛逆立,缺少光澤,皮膚松弛,眼眶塌陷,脫水嚴重。 將其緊急隔離,進行治療。結合前幾頭病死鹿的案例,我們按致病性大腸桿菌引起的腹瀉進行治療。
葛根芩連湯和烏梅散加減:葛根、黃連、黃芩各15g,烏梅、訶子、姜黃各10g,地錦草、車前草各30g,甘草5g。 水煎服,1 天2 次,3 天一個療程。
①青霉素100 萬單位+鏈霉素100 萬單位,肌肉注射。
②維生素C5ml+ 肌酐4 ml+ 輔酶A2 單位+ATP4 ml+5%葡萄糖250 mL,靜脈注射。
③氯化鉀10 ml+生理鹽水250ml,靜脈注射。
④碳酸氫鈉10 ml+生理鹽水250ml,靜脈注射,1 天2 次。
治療開始的第一和第二天, 病鹿四肢無力,站立不起,精神沉郁,灌藥和輸液時不用保定,病鹿整天臥地不起。 為了減輕仔鹿由于腹瀉造成的胃腸負擔,給病鹿禁食禁水。 仔鹿排水樣腹瀉物。第三天,病鹿精神好轉,灌藥和輸液時仔鹿掙扎躲避。 尿量增多,腹瀉減少,給病鹿灌了100 mL的新鮮母乳。 第四天,病鹿能夠站立起來走動,灌藥和輸液時需要人來保定,糞便黃色,粘塊狀,給病鹿灌了500 mL 的新鮮母乳。 第五天,仔鹿在隔離舍里跑動,呼喚母鹿,給病鹿灌了1000 mL 的新鮮母乳,仔鹿糞便基本正常。 第六天,灌藥和輸液時仔鹿劇烈掙扎,四肢強勁有力,灌了1000mL的新鮮母乳。 第七天,仔鹿基本恢復正常,沒有輸液和灌服中藥,只肌肉注射了青鏈霉素,將其送到母鹿舍,看到仔鹿吃到母乳后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