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持標 宋長太
蟹池中的野雜魚主要有 鰷、麥穗魚、鳑鲏、鯽魚、泥鰍等,這些野雜魚不僅搶食能力強、攝食量大、生長緩慢,幾乎沒有經濟價值,而且繁殖能力很強,與蟹爭氧、爭食、爭棲息空間,影響河蟹的養(yǎng)成規(guī)格、產量和經濟效益,另外烏鱧、鯰魚等兇猛魚類還會吞食幼蟹和蛻殼蟹。因此,清除野雜魚是養(yǎng)蟹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必須采取各種措施加以清除。
在蟹種放養(yǎng)前要抽干池水,讓池底經冰凍、日曬一個月以上,盡量采取人工方式摸清臧在淤泥中的烏鱧等兇猛魚類,然后池中加水10cm左右,分別用生石灰和茶籽餅消毒。生石灰的使用方法是在池底四周及中央挖數(shù)個小坑,將其倒入坑內,加水熟化,然后加水制成石灰漿均勻潑灑全池,第二天再用帶把的泥耙將池底推耙一遍,使石灰與底泥充分混合,用量為每畝100~150kg。隔數(shù)天后池中加水至60cm深,每畝用茶籽餅50~75kg,經浸泡一晝夜后連渣帶汁全池潑灑,3小時后檢查野雜魚的死亡情況。清塘消毒用的生石灰,最好選擇在使用前剛從石灰窯運回、不含雜質的塊灰,并立即使用。生石灰與茶籽餅雙重消毒不僅能殺滅池中的野雜魚,還能起到一定的施肥作用,且安全無藥物殘留隱患。消毒后的死魚要撈起挖坑深埋或無害化處理,消毒后7~10天藥性消失。放蟹種前還要對野雜魚進行復查,若發(fā)現(xiàn)仍有存活的野雜魚,則需要再次藥殺。
野雜魚進入蟹池有兩個主要途經,一是在加水、換水時,野雜魚的幼苗和受精卵隨水進入;二是移植水花生等供蟹附著的水生植物時,將野雜魚卵帶入。在蟹池進水口套上用60目的篩絹網(wǎng)制成的網(wǎng)袋(長約5m),進水時經常檢查是否有破損或小洞,并及時倒掉雜質,阻止野雜魚或魚卵進入蟹池。從蟹池外移植的水生植物(特別是水花生),可通過日曬1~2天或用藥物(茶籽餅浸液等)浸泡殺滅魚卵后入池。
盡管采取上述方法可以控制蟹池中的野雜魚的數(shù)量,但很難免或多或少都有野雜魚的存在。實踐證明,在蟹池中套放不構成對河蟹威脅的鱖魚、塘鱧等肉食性魚類魚種,可起到一舉兩得的效果。根據(jù)蟹池中野雜魚的數(shù)量,一般在4-6月,每畝蟹池套放5~10cm的鱖魚魚種10~15尾、或3cm以上的塘鱧魚種300尾左右,不僅可以吃掉蟹池中的絕大部分野雜魚,而且還可收獲一定數(shù)量的名貴水產品,可提高效益5%~10%。鱖魚和塘鱧魚種要盡量選擇規(guī)格大的,且運輸方法要得當,運輸途中不能缺氧。
一是用密眼網(wǎng)片制作成3~4m2的提罾,設置在進水口附近,上置野雜魚喜食的誘餌,隔半小時左右提起一次;二是在蟹池中定置地籠,每天倒籠1~2次,值得注意的是要將籠梢口敞開高出水面,使誤入籠內的蟹種能爬出;三是用抄網(wǎng)在水花生群落底部抄捕野雜魚;四是用鉤釣或叉捕烏鱧成魚,在其繁殖季節(jié)發(fā)現(xiàn)烏鱧卵或幼魚(因烏鱧的卵成團浮于水面,幼魚成群、并有親魚護幼的習性)用撈網(wǎng)撈出;五是用茶籽餅殺滅蟹池野雜魚,如果蟹池中野雜魚過多,可每畝用茶籽餅15kg在蟹池中野雜魚密集的地方散灑,野雜魚攝食后很快死亡。此法對河蟹生長沒有影響,但對螺螄有一定的傷害,使用時要謹慎,另外殺死的野雜魚要及時撈起深埋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