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靖琪 張 杰 王 瑞 王坤宇
(1河南省沈丘縣木材檢查站 河南 沈丘 466399;2鄲城縣林技站 河南 鄲城 477150;3商水縣林業(yè)技術推廣中心 河南 商水 466100;4周口市林業(yè)監(jiān)測站 河南 周口 466002)
近年來,隨著沈丘縣創(chuàng)建省級森林城市工作的深入開展,沈丘縣的廊道綠化、城鎮(zhèn)綠化、林網(wǎng)完善都取得了良好實效,特別是廊道綠化工作更是走在了周口市其他縣市區(qū)前面:縣境內(nèi)有1條高速公路,長度32.5 km;S102、S207、S210、S238、S217等 5條省道,境內(nèi)全長157.8 km;縣鄉(xiāng)道32條,總長度340.82 km;河流全長340.4 km,全縣境內(nèi)所有廊道均已實現(xiàn)高標準綠化。廊道綠化植物選配也是多種多樣,有國槐、白蠟、楊樹、泡桐、復葉槭、大葉女貞、黃連木、桂花、楝樹、鵝掌楸、重陽木、絲棉木、紅楓、紫葉李等30余種。經(jīng)過實踐,筆者總結了楝樹等6種廊道植物的形態(tài)特征、生長習性及養(yǎng)護管理,以供廊道綠化參考。
1.1 形態(tài)特征。落葉喬木,樹體高大,可達10~25m。樹皮縱裂,顏色灰褐色。2~3回奇數(shù)羽狀復葉,互生;小葉卵形至橢圓形,對生,先端鋸齒粗鈍;老葉無毛。開花期為5月,花色呈淡紫色或紫色,圓錐花序。果熟期為10月,核果橢圓形或近球形,橙黃色,內(nèi)有數(shù)粒黑色種子。核果不脫落,冬季常見懸掛于樹上。
1.2 生長習性。喜光樹種,不耐陰,也不甚耐寒。喜溫暖濕潤環(huán)境。生長迅速,側根發(fā)達,萌芽力強。對土壤要求不嚴,以深厚、肥沃、濕潤處生長最好;在酸性、中性、堿性及鹽漬化土壤中也可栽植。對煙塵、潮風有較好抗性,稍耐干旱和瘠薄,也能生長于水邊。
1.3 養(yǎng)護與管理。大樹移植在春季芽萌動時進行,栽后澆透水,培土并立支柱,增強抗倒伏能力。對于新栽楝樹幼苗,澆水尤為重要,首次澆水要保證把水澆透,然后培土,以固定根干。干旱時應及時澆水并使之滲透至根系。經(jīng)常修枝抹芽可培育通直主干。注意防治紅蜘蛛和介殼蟲。
2.1 形態(tài)特征。落葉喬木,樹體高大,可達40 m以上。樹皮灰色,老時交錯縱裂;小枝灰色或灰褐色。樹冠圓錐形。葉片馬褂狀,兩邊各具一裂片?;▎紊谥?,杯狀,黃綠色,聚合果紡錘形。花期5月。果期9~10月,小堅果有翅。
2.2 生長習性。喜光樹種,幼時也較耐陰。喜溫和且相對潮濕的環(huán)境,喜濕潤而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或弱酸性土壤。在干旱和低濕地生長不良。耐寒性強,生長適溫15℃~25℃,冬季能耐-17℃低溫。生長速度快,壽命長。對空氣中的SO2氣體有中等抗性。
2.3 養(yǎng)護與管理。鵝掌楸不耐移植,所以移植時要特別注意帶好土球,土球直徑要大,用草繩綁定纏好。定植穴要濕潤,定植后要及時進行中耕除草、施肥、澆水、培土;于每年秋末冬初進行1次整形修枝,確保樹形美觀。栽后需卷干防日灼。移植以春季芽萌動時進行為好。因不耐修剪,所以一般不進行修剪。若需修剪,則應在秋冬季節(jié)進行輕度修剪。需防治卷葉蛾、大袋蛾等害蟲。
3.1 形態(tài)特征。落葉喬木或半常綠,高可達15 m,樹冠傘形或球形。樹皮淺棕色,老時暗灰褐色,縱裂。大枝斜展,小枝無毛。小葉卵圓形或橢圓形,先端突尖。新發(fā)嫩葉淺紅色,秋季老褐紅色。花雌雄異株,花與葉于4月同放,花小,綠色。漿形球果,9~11月成熟,熟時紅褐色,種子黑色。
3.2 生長習性。陽性樹種,喜光、稍耐陰。喜溫暖氣候,耐寒性較弱,但也有一定的抗寒能力。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在濕潤、肥沃的土壤中生長最好。耐旱,也耐瘠薄,能耐水濕。
3.3 養(yǎng)護與管理。移植宜在春季芽剛萌動時進行,成活率高。重陽木移植前2年內(nèi),每年都要進行中耕,以2~3次為宜;同時進行除草、澆水和培土等工作。要注意及早防治吉丁蟲、紅蠟介殼蟲及刺蛾等。
4.1 形態(tài)特征。落葉小喬木,高達6~8 m。樹冠圓形與卵圓形,單葉對生,葉片寬卵圓形或橢圓形,先端長漸尖,基部近圓形,緣有細鋸齒;葉柄長,入秋后葉色變紅。幼時樹皮灰褐色、平滑,老樹縱狀溝裂。小枝細長,無毛,綠色,近四棱。傘形花序,腋生,有花3~7朵,黃綠色,花期5~6月。果熟期9~10月,蒴果粉紅色,種子淡黃色。
4.2 生長習性。陽性樹種,喜光。對氣候適應性強,稍耐陰,耐寒,亦耐干旱。對土壤要求不嚴,喜濕潤、肥沃且排水良好的土壤,根深而發(fā)達,萌蘗力強,能抗風。對SO2氣體抗性中等。
4.3 養(yǎng)護與管理。移栽宜在秋季落葉后至春季萌芽前進行,栽培管理較粗放。種植深度切忌過深,栽植前施足基肥。平時施肥不宜過多,否則會使紅葉的色彩欠鮮艷,也會推遲葉色變紅的時間。
5.1 形態(tài)特征。落葉小喬木。樹皮灰褐色、光滑。樹冠傘狀半球形。單葉掌狀7裂,常叢生于枝頂、對生。裂片披針形或長卵形,葉緣有銳鋸齒。葉色為紅色或紫紅色,早春嫩葉艷紅,夏季葉呈紫紅色。傘房花序,頂生,雜性花。4~5月開花。9月果熟,果為翅果,果兩翅成鈍角展開,幼果為紫紅色,成熟果為棕黃色。
5.2 生長習性。陽性樹種,喜光但忌暴曬,會灼傷樹皮。對土壤酸堿性不敏感,但以微酸性、濕潤、肥沃土壤為好。在溫暖濕潤、氣候涼爽及高大樹木蔽陰下的環(huán)境中長勢良好、生長迅速,較耐寒,亦較耐濕。夏季遇干熱風吹襲會造成葉緣枯卷。
5.3 養(yǎng)護與管理。夏季高溫強光直射時要及時防日灼。紅楓為觀葉樹種,耐修剪,多次修剪可促發(fā)新葉枝條。修剪時每見葉色變綠時即可修剪1次,并施稀薄液肥以供營養(yǎng);立秋后不可再剪,以避免剪后新梢過嫩而越冬受凍。注意防治刺蛾和蚜蟲。一般原種用播種法繁殖,而園藝變種常用嫁接法繁殖。
6.1 形態(tài)特征。落葉小喬木,高可達8 m。樹冠多直立性。枝長,小枝光滑。枝條有時有棘刺。葉片均為暗紅色。3~4月開花,花粉紅色,常單朵獨開。6~7月果熟,果實近桃形。
6.2 生長習性。陽性樹種,亦稍耐陰。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力不強,在華北地區(qū)于背風向陽處也能露地越冬。對土壤要求不嚴,能適生于黏質(zhì)土壤,但以肥沃、濕潤的中性或酸性土壤為宜。耐旱能力一般。
6.3 養(yǎng)護與管理。紫葉李移植宜在晚秋季及春季進行,以春季為好。紫葉李適應性強,管理粗放。注意剪除砧木的前蘗,對長枝進行適當修剪,剪除過密的細弱枝,使形成圓整的樹冠。高溫高濕氣候易發(fā)生流膠病,常見的病害主要是細菌性穿孔病,普遍發(fā)生且危害嚴重,發(fā)病后影響植株正常生長和觀賞性,甚至導致死亡。干旱悶熱天氣易發(fā)生蚜蟲、紅蜘蛛,注意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