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華
灣仔街道的墻上有則“尋犬啟事”,失犬是條松鼠狗。主人描述:“它淺咖啡色,十三歲,短毛,已沒了兩邊大牙,所以舌頭常向外伸出。名叫冬冬,五月廿四日走失,或被人偷走,后來有人發(fā)現(xiàn)它流浪街頭?!?/p>
“啟事”強調(diào):“冬冬很溫馴,不咬人。如有好心人收養(yǎng)了,請交回,定當重酬三千元。好心有好報!”
為什么主人非要把它尋回?“啟事”上寫道:“本人已苦養(yǎng)十三年。”
一般人用“撫養(yǎng)”,指保護、教育,手勢溫柔,滿目情意,對象是子女或其他晚輩,比如把他“撫養(yǎng)成人”。朝夕相處,對生命的珍重憐惜,就在那個“撫”字上。
冬冬的主人也許是寫錯字了。不過從這個“苦”上,真的可看到主人心焦如焚、欲哭無淚,又依依不舍的痛苦。生離死別是人生的傷心事。不止人與人,若寵愛之物一旦失去,千方百計遍尋不獲,付出極大代價亦難如愿——局外人怎會了解這“苦”?
“苦”因為感情,感情深厚是因為歲月嗎?
希望主人有與冬冬重逢的一天。
(皓 腕摘自花城出版社《紅耳墜》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