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旺鋒,田景山,余力
(1.石河子大學農學院/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綠洲生態(tài)農業(yè)重點實驗室,新疆 石河子 832003;2.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農業(yè)科學研究所,新疆 阿拉爾 843300)
棉花是重要的紡織工業(yè)原料,品質優(yōu)劣直接關系到紡織企業(yè)的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益。新疆具有發(fā)展棉花的自然條件和資源優(yōu)勢,是我國重要的商品棉生產基地。發(fā)展機采棉是大幅降低植棉成本、提高勞動生產率,實現植棉業(yè)規(guī)模化經營的重要途徑[1],實施機采棉推動了棉花產業(yè)的現代化進程。然而,新疆傳統(tǒng)栽培下種植的棉花品種及栽培措施與機采不配套,棉花生育后期既要脫葉又要催熟,噴施脫葉劑時棉鈴吐絮率低,后期溫度下降快脫葉效果差[2-3],棉花機采堅持過高的采凈率導致機采籽棉含雜率過高[4],增加了加工環(huán)節(jié)的去雜次數[5],對纖維造成較大的損傷[6],導致原棉質量下滑,市場競爭力降低。如何改善機采原棉品質,已成為新疆棉花產業(yè)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本文在繼承新疆棉花傳統(tǒng)優(yōu)質高效栽培技術的基礎上,將適宜機采的品種、株行距配置、脫葉催熟等各項技術措施優(yōu)化組裝配套,提出了南疆棉區(qū)機采棉優(yōu)質高效綜合栽培技術規(guī)范。
單產皮棉 2 250~2 550 kg·hm-2,產量結構為每公頃收獲株數18.0 萬~20.3 萬,單株結鈴6.5~8.0 個,公頃總成鈴 127 萬~162 萬個,鈴重 5.5~6.0 g,衣分≥40%,霜前花率>95%。根據紡織工業(yè)對原棉的需求,生產“纖維長度>29 mm、斷裂比強度>29 cN·tex-1”原棉。機械采收前,手摘棉的纖維長度>30.5 mm、斷裂比強度>30.5 cN·tex-1;機采籽棉清理加工前,纖維長度>30.0 mm、斷裂比強度>30.0 cN·tex-1,馬克隆值 4.2~4.7、短纖維率<3%。
秋季帶茬滴灌,灌水定額 900~1 200 m3·hm-2,于 9月20日―10月10日前完成。機采后、封凍前(11月中下旬),適墑犁地,深度≥30 cm,及時進行平地、耙地作業(yè),次年春季返漿前(3月5日左右)必須再進行一次切、耙作業(yè)。秋耕前全層施肥,每公頃棉田施入優(yōu)質廄肥15 t、或油渣1.2~1.5 t、或商品有機肥 1.2~1.5 t,并施入純 N 100~105 kg、P2O585~90 kg、K2O 65~72 kg。
冬前己進行整地的農田,播前適墑耙地至待播狀態(tài)。春耕棉田及時適墑施肥、犁地、耙地,平地至待播狀況。要求耙地深度和角度正確合理,深度10~12 cm,混土深度 6~8 cm; 重耙深度 14~16 cm。土地粗平后,每公頃用二甲戊靈乳油(有效成分30%)1 800~2 250 mL、兌水不少于600 kg 進行土壤封閉,噴施后及時耙地混土,混土深度6~8 cm,切耙至待播狀態(tài)。
選用優(yōu)質高產、抗枯萎病耐黃萎病的早中熟品種,要求生育期≤130 d,株型緊湊,鈴重5.0~6.0 g,衣分≥40%;葉片中等偏小且上舉,吐絮期對脫葉劑較敏感;果枝夾角較小,I 式或II 式果枝,葉枝少;果枝始節(jié)位高度18 cm 以上;結鈴集中,吐絮一致,鈴殼含絮力中等。
氣溫連續(xù)5 d 穩(wěn)定至14 ℃以上、膜下5 cm 地溫連續(xù)3 d 穩(wěn)定在12 ℃即可播種,采用適墑播種,0~20 cm 土層土壤相對含水率在65%~75%,一般年份適宜播種期在4月上、中旬,最佳播期4月5 ―15日。使用 205 cm 超寬膜、厚度≥0.01 mm,一膜六行高密度機采模式,行距配置66 cm+10 cm,株距10.5~11.5 cm,每公頃理論株數24 萬株,保苗率≥85%。膜上精量點播方式,每穴1 粒,每公頃播種量 27~30 kg,每穴 1 粒率≥95%,空穴率≤3%,錯位率≤1%,播種深度≤2.5 cm。覆土寬度8 cm、厚度1.0 cm,壟臺寬度185 cm,邊行外側保持5 cm 的采光帶。布管方式采用一膜三管,滴灌帶布置在窄行內,滴灌帶迷宮凸面朝上。
土地板結和地下水位較高的棉田,當播后氣溫持續(xù)偏低時應及時中耕,中耕深度12~15 cm,寬度以保證苗行有6~10 cm 保護帶為準; 要求中耕器后帶碎土器,使土塊細碎,地面平整。一般棉田在棉苗現行后及時中耕,中耕深度12~15 cm,除凈行間護苗帶和穴口處雜草。蕾期中耕1~2 次,中耕深度16~18 cm。
棉苗子葉展平即可進行化學調控,葉面機械噴施縮節(jié)胺每公頃 30 g;2 葉期每公頃 30~45 g;4 葉期以后根據苗情確定化學調控的次數和劑量。灌頭水前,每公頃葉面噴施縮節(jié)胺45~60 g。
花鈴期根據棉花長勢長相進行適量化學調控,一般分2 次進行。第1 次,打頂后5~7 d,每公頃噴施縮節(jié)胺 60~90 g;第 2 次,打頂后 10~15 d,每公頃噴施縮節(jié)胺75~90 g。
生育期滴水追肥分 3 個階段、10~12 次,堅持輪灌制度,采取“少量多次”,滴灌定額每公頃3 750~4 050 m3,氮、磷、鉀肥配合施用,隨水追施純 N 230 ~317 kg、P2O547 ~75 kg、K2O 79 ~108 kg,同時注意鋅、錳、硼微量元素的補充。
6月中旬至7月初,根據苗情適當滴水追肥。對株高日增長量<0.5 cm 的缺水棉田,可提早到6月初滴水1~2 次。正常年份一般在6月15~25日開始第1 次滴水,每公頃滴水940~1 010 m3,隨水追施純 N 58~80 kg、P2O512~20 kg、K2O 20~27 kg。同時,可噴施葉面肥1~2 次,缺微量元素的棉田,酌情加入葉面微肥進行噴施。
7月初至 8月初,滴水追肥 4~5 次,總計滴水量每公頃2 250~2 430 m3,隨水追施肥總計每公頃純 N 150~205 kg、P2O530~48 kg、K2O 51~70 kg。
8月初至8月底,滴水2~3 次,總計滴水每公頃560~610 m3;追肥2 次,隨水追施肥總計每公頃純 N 22~32 kg、P2O55~7 kg、K2O 8~11 kg; 滴水追肥采取遞減方式,前多后少,9月5日停水停肥。
打頂時間根據氣溫、產量目標所確定的預留果枝數而定。要求單株果枝≥8 個,7月5日結束打頂,做到“枝到不等時,時到不等枝”。人工打頂堅持一葉一心,漏打率<1‰,復打頂要求打凈率100%。
化學脫葉催熟劑的噴施時期需綜合考慮棉株頂部棉鈴發(fā)育狀況和催熟劑對纖維比強度的損傷量,以及脫葉催熟劑噴施后7 d 的氣溫條件。要求脫葉催熟劑噴施時的棉鈴鈴齡與該品種鈴期的比值(Rd/b)>0.72;同時,應滿足噴施后 6~8 d 的最高溫度大于27.2 ℃、日最低氣溫>10.8 ℃。正常年份9月15日開始,9月25日前完成。
根據棉花長勢和氣候條件,堅持“正常棉田適量偏少、偏旺棉田適量偏多,早熟品種適量偏少、晚熟品種適量偏多,噴期早的適量偏少、噴期晚的適量偏多,密度小的適量偏少、密度大的適量偏多”原則合理調整藥劑用量。為實現良好的脫葉效果,建議脫葉催熟劑噴施兩次,間隔7~10 d。第1 次,以含噻苯隆藥劑為主,每公頃使用360~420 g 噻苯隆,并復配1 200~1 500 mL 乙烯利 (有效成分為40%水劑); 第2 次,選擇對溫度要求較低的脫葉劑,以敵草隆·噻苯隆混劑為主,每公頃使用105~120 g。
噴施機具采用水平式吊桿噴霧機,作業(yè)時速控制在 5.0 km·h-1以下,出水量每公頃 525~750 kg。噴施10 h 內遭遇中到大雨,應當補噴。
機械收獲前人工采摘地頭15 m 范圍內的棉花,拔除棉稈,準備干凈、整潔的棉包打模場地。嚴格控制采前標準,脫葉率≥85%,吐絮率≥90%、籽棉回潮率≤12%。采棉機作業(yè)時速控制在4.0 km·h-1以下,要求采凈率90%~93%,含水率≤14%,含雜率≤14%。采棉機采摘作業(yè)時間為11:00―21:00,或手感無潮濕時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