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瑋
清熱解毒的中藥在治療各類熱性疾病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其中較常被提到的有三味,分別是金銀花、半邊蓮和野菊花。這三味藥解體毒各顯神通,但使用時均應“見好就收”,不宜久服。脾胃虛寒者不宜服。
金銀花解熱毒
熱毒,又稱溫毒,是中醫(yī)病證名,指火熱病邪郁結成毒。患者可出現(xiàn)發(fā)熱口渴、煩躁不安、面紅目赤、口舌生瘡,以及其他部位的皰疹潰破,大便秘結,小便發(fā)黃、氣味重,舌苔黃糙。
金銀花被譽為清熱解毒之良藥,對平素體質平和或體質內熱者出現(xiàn)的熱毒征象有一定作用。其性味甘寒,芳香透達,具清熱功效,暑天使用更為適合。金銀花可作茶飲,每天沖泡兩三次,不宜隔夜飲用。脾胃虛寒者,癥見乏力怕冷、經(jīng)常腹瀉、便溏等,不宜飲用金銀花茶,以免影響脾胃運化,適得其反。
半邊蓮解蛇毒
抗蛇毒血清是目前公認的治療毒蛇咬傷的最佳方法。在沒有抗毒血清的時候,或在偏遠的山區(qū),或許能依靠中藥自救。
半邊蓮生長在水渠、路邊等地,具有利尿消腫、清熱解毒等功效,可用于治療蛇蟲咬傷等。毒蛇咬傷后,一定要盡早把毒液擠出。2015版《中國藥典》記載,治療毒蛇咬傷,可用半邊蓮、田基黃各90克,共搗爛,取汁沖酒服,藥渣敷傷口四周。經(jīng)上述緊急處理后,應盡早前往醫(yī)院就診。
野菊花解疔毒
疔是致病細菌侵入毛囊和汗腺,引起單個毛囊及其所屬皮脂腺的急性化膿性感染。中醫(yī)認為,疔是肌膚淺表部位感受火毒,致局部紅腫、熱痛。病情嚴重時出現(xiàn)的疔瘡,稱為“疔毒”,往往因飲食不規(guī)律、熬夜等導致皮膚毛囊感染。
《本草匯言》稱野菊花可“破血疏肝,解疔散毒”。野菊花具有清熱解毒、疏風平肝的功效,味道清香,可以泡茶喝。但需注意的是,野菊花性寒涼,不宜久服,特別是脾胃虛寒及寒性體質者忌服。每天服用野菊花以3~6克為宜,過量服用會引發(fā)腸胃不適,嚴重時會誘發(fā)腹痛、腹瀉或大便稀溏等不良反應。
清熱解毒中藥在治療熱性疾病中有獨特的作用。除“三劍客”外,治療外感(病毒、細菌感染)的中藥,還有連翹、穿心蓮、大青葉、板藍根、貫眾、蒲公英、紫花地丁等;兼具祛瘀排膿的中藥有金蕎麥、敗醬草、射干、山豆根、馬勃等;涼血止痢的中藥有白頭翁、馬齒莧等;兼具理氣、抗腫瘤的中藥有半枝蓮、七葉一枝花、白花蛇舌草、雞骨草等;兼具散結的中藥有山慈菇、夏枯草等;兼具涼血的中藥有玄參、丹皮、赤芍、紫草、水牛角等。不過,清熱解毒藥會影響脾胃功能,不可隨意使用,需由中醫(yī)師辨證施治。
大眾醫(yī)學2019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