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穎
秋冬季節(jié),正是橘子大量上市的時候。酸甜可口、清香誘人的橘子讓大文豪蘇軾都忍不住贊嘆“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
橘子不僅美味,還是中藥大家族的成員,渾身都是寶。
根據(jù)《本草綱目》的解析,矞(讀音“yù”)是一種外赤內(nèi)黃、非煙非霧、郁郁紛紛的彩云,橘子因為與從外在色澤到剖開后香霧紛郁的觀感都與矞云十分相似而得名。
“橘”字俗寫作“桔”,冰心奶奶有一篇家喻戶曉的散文《小桔燈》,給這個字賦予了無限的溫暖。
“橘”也是個有趣的植物,是蕓香科植物橘及其變種的成熟果實。晏子曰:“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水土異也。”后人逐漸用“南橘北枳”來比喻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其實不然,從植物學角度來說,橘和枳其實是兩個不同的品種,雖同屬蕓香科,枝、葉、果實形態(tài)相似,但橘喜愛溫暖,枳卻耐寒,淮河線以北的冬天,總是低于0℃,橘就無法存活于寒冷的霜雪中。所以,不是橘到淮北變成了枳,而是兩者本來就只是同屬蕓香科的“親戚”而已。
橘子在中醫(yī)方劑里可是個“熟面孔”,因為橘子的葉子、核、筋膜、皮都能入藥。
● 橘葉 ?為橘的葉子。味苦、辛,性平。具有疏肝理氣、化痰散結(jié)的功效,主治乳房結(jié)塊、乳癰、脅痛、疝氣。
● 橘核 ?食用果肉時,收集種子,洗凈、曬干即為橘核;入藥時一般鹽水炙,去殼取仁,研碎之后使用。味苦,性平,具有理氣、散結(jié)、止痛的功效。主治疝氣、睪丸腫痛、乳癰、腰痛。治療乳腺增生,可取青皮、橘葉、橘核各15克,以黃酒、水合煎,一日兩次溫服。
● 橘絡(luò) ?橘絡(luò)又名橘絲、橘筋,是成熟果實的中果皮與內(nèi)果皮之間的干燥維管束。通俗地說,就是橘皮里的“白色橘筋”,由果皮內(nèi)撕下曬干制得。橘絡(luò)性平,味甘、苦,具有通經(jīng)絡(luò)、理氣、化痰的功效。主治經(jīng)絡(luò)氣滯、久咳胸痛、痰中帶血、傷酒口渴。
● 橘紅 ?橘成熟時采摘,剝?nèi)」?,去除橘皮?nèi)部白色部分后曬干,稱為橘紅。其味苦、辛,性溫,具有散寒燥濕、理氣化痰、寬中健胃的功效。用于治療風寒咳嗽、痰多氣逆、惡心嘔吐、胸脘痞脹。橘紅雖是治咳好手,但專治“肺寒咳嗽”?!熬每葰庑埂闭卟贿m合單獨服用。
● 青皮 ?又名青橘皮,是橘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實的果皮。味辛、苦,性溫,具有疏肝破氣、消積化滯的功效。主治肝郁氣滯之脅肋脹痛、乳房脹痛、乳核、乳癰、疝氣疼痛、食積氣滯之胃脘脹痛等。由于此藥破氣效果較佳,被稱為消堅積之藥,用時須配伍補脾藥,以防破氣太過,傷及正氣。老弱虛羸、氣虛者慎用。
● 陳皮 ?又名黃橘皮,為橘的干燥成熟果皮。其性苦溫,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功效。常與半夏配伍,如化痰經(jīng)典名方“二陳湯”。
青橘皮與黃橘皮的區(qū)別
采收時間不同。
青皮是未成熟橘的果皮,呈青綠色。可以在5~6月收集自落的幼果直接入藥(個青皮),或在7~8月采收未成熟果實(四花青皮)。
陳皮是成熟橘的果皮,呈橙紅色或者紅棕色。每年10~12月果實成熟后采摘,剝?nèi)」ぃL干燥而得。
歸經(jīng)、功效不同。
陳皮歸肺、脾經(jīng),理氣作用較為溫和,有燥濕健脾之效。
青皮歸肝、膽、胃經(jīng),理氣作用比較峻猛,還能疏肝解郁、消食化滯,但化痰、健脾之力不如陳皮。
什么人不適合多吃橘子
橘子雖然渾身是寶,卻也不是人人可食。
多吃橘子易“上火”,陰虛陽亢、口舌生瘡者不宜大量食用橘子。
雖然橘皮有化痰作用,但大量食用橘肉易助濕生痰,脾虛濕盛者、有痰飲者不宜大量食用。清代的《隨息居飲食譜》記載“風寒咳嗽有痰飲者勿食”。
橘子含有大量維生素C和豐富的有機酸,雖然有開胃的功效,但腸胃虛弱的人和老年人不宜多吃、空腹吃,以免刺激胃黏膜,導致腸胃不適。另外,橘子含有大量胡蘿卜素,若過量食用會使胡蘿卜素堆積在人體內(nèi)而無法及時被肝臟代謝,可能引起皮膚發(fā)黃,這就是“橘子病”了。
大“橘”在握,除了直接剝開品嘗,還有不少精致的吃法,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橘香滿室
將新鮮的橘皮去白、烘焙后研為細末,混入茶葉中。每次取5克沖泡,清香提神,頗有雅趣。
若要做養(yǎng)生代茶飲,應(yīng)選擇一年以上的橘皮(即陳皮)。橘皮入藥以陳年者佳,故名陳皮、貴老。如有傷食腹脹,胃腸不適,可單用陳皮,沸水沖泡即可。單味陳皮濃煎取汁還可解魚蟹中毒、解酒毒干渴。
橘皮煨肉
先將瘦豬肉、生姜切片,豬肉用鹽和濕淀粉調(diào)勻碼味;鍋內(nèi)放油燒熱,炒制姜片和肉片,再加適量清水燒開后,放入陳皮,以鹽調(diào)味,小火稍煮即可用。
橘皮性溫,豬肉滋陰,二者相配溫而不燥,補而不膩,是絕佳的養(yǎng)生美食搭檔。
開胃橘餅
為長久地享受橘子的美味,人們將酸甜可口而又開胃的橘子與蜜糖結(jié)合制成橘餅。
去澀 ?橘子去皮洗凈后用小刀在橘果上劃4~5個1厘米左右深的小口,壓出橘核及部分果汁使果呈扁狀,置于涼開水中浸泡24小時,其間換3~4次水,以去除澀味。
軟化 ?把去澀后的橘果放進開水中煮軟,10分鐘左右即可。
糖漬 ?將軟化的橘果撈起瀝干,裝進清潔缸中。一層橘果一層糖,橘果和糖的比例為2︰1。裝滿后,用糖蓋實橘果。兩天后,把缸中的橘果連同汁水一起放入鍋中煮沸,撈出橘果放入缸中,鍋中糖汁取出備用。隔兩天,將橘果與糖汁放入鍋中,加熱煮沸至果面色澤金黃后,撈起橘果,瀝干糖液。
曬干 ?將橘果置于清潔器具上晾曬。曬干后加細白糖拌勻,便成為爽口的橘餅。
橘餅味甘、辛,性溫,具有很好的消積化痰、理氣寬中的功效。主治飲食積滯、泄痢、胸膈滿悶、咳喘。
[食療方]
● 止瀉 ?過量吃生冷瓜果后的傷食腹瀉,可以用橘餅一個,切薄片,放碗內(nèi),用沸水沖泡,飲湯食餅,可分數(shù)次服。
● 平喘 ?橘餅1個、杏仁10克、川貝3克,加水適量煎湯,再加冰糖30克,喝湯食橘餅。
大眾醫(yī)學2019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