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高中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在實踐中,要想全面提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就需要特別注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這也要求在日常教學中,高中語文教師要對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進行全面分析,并掌握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策略,以此更加高質量的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下面對此進行介紹。
【關鍵詞】高中語文 ?核心素養(yǎng) ?培養(yǎng)
【課題項目】本論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研究成果,課題名稱:《基于學生語文學科素養(yǎng)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教學策略探究》,課題立項號:GS[2018]GHB115。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52-0044-02
前言
在新課程標準中,我國教育部將“核心素養(yǎng)”看作是新一輪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并將其看作是課程教育的主要目標。在實踐中,通過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可以促進學生各項能力發(fā)展,特別是語文學科,其具有很強的育人效用,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可以讓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升,能滿足學生綜合發(fā)展要求。
1.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
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涉及到“語言的建構和運用”、“思維的發(fā)展和提升”、“審美的鑒賞和創(chuàng)造”以及“文化的理解和傳承”等四個方面。對于核心素養(yǎng),是我國教育方針具體化表現,也是宏觀教學觀念、教育目標、具體教學實踐之間的溝通橋梁。具體而言,語文核心素養(yǎng)從低到高可以分成以下6個層次:
(1)必要的語文知識,脫離了知識,單純的說能力是不能的,在實際中,教師不能否定語文知識對語文學習的引導、督促效果,避免語文教學陷入非理性主義的泥坑。
(2)豐富的語言積累,高中語文學習具有一定特殊性,其主要是對一篇篇具體的范文進行探索,這就使得在語文教學中,必須引導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通過量的積累,實現質的提升。
(3)熟練的語言技能,熟練的技能可以看作是一種能力,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通過豐富的語言實踐,逐步提高自身的語言技能,如查閱字典能力、朗讀及默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文本理解能力、寫作能力等。
(4)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以“教是為了不教”這一境界為目的,引導學生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讓學生實現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從而促進學生綜合發(fā)展。
(5)深厚的文化素養(yǎng),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指引學生在語文鑒賞中實現高尚情操熏陶,逐步提高學生文化素養(yǎng)、品味、審美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文化態(tài)度,促進學生文化素養(yǎng)提升。
(6)高雅的言談舉止,高中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還應該注意引導學生文明的言行舉止,并培養(yǎng)學生儒雅氣質,讓學生可以在人際交往中做到談吐文雅、端莊大方,在不同場合可以應用不同措辭。
2.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策略
2.1 語言構建和運用能力培養(yǎng)
對高中生來說,閱讀是他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學生實現語言構建、語言應用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實際教學中,高中語文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開展良好的閱讀活動,指引學生在閱讀中提高自身的語言組織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語言實踐應用能力。同時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結合閱讀材料開展讀后感、仿寫等活動,實現學生讀寫能力的同步提升,滿足學生綜合語言能力提高。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指引學生將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強化學生實際語言能力提升。
2.2 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還需要注重借助各種方式,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yǎng),如口語教育活動、讀寫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促使學生可以形成良好的語言思維,從而實現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探索《鴻門宴》的內容時,由于這篇課文來源于經典名著《史記》,其主要是對項羽、劉邦的政治斗爭進行描述,在課文中涉及到很多戲劇性的畫面,而故事情節(jié)也是起伏不定。在實際中,為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實施角色扮演的方式,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課堂上展現鴻門宴,這樣的活動設置不僅會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更加深層次的把握,有助于學生思維發(fā)展,強化了學生文言文理解能力。
2.3 培養(yǎng)學生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能力
語文學科有很多關于美的描述,從某種程度上看,學習語文知識,就是學習文字背后的美。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重學生審美鑒賞、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可以用美的眼睛發(fā)現生活中的美,欣賞生活中的美,并創(chuàng)造美,促進學生綜合能力提高。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借助教材內容、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用美凈化學生心靈,充實學生精神世界。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荷塘月色》的相關內容,在這篇課文中,作者用了很多優(yōu)美、清新的語句,在景色描述上也是尤為動人、形象,文章審美價值很高。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荷塘月色”的情景,指引學生在情境中品味、鑒賞文中優(yōu)秀語句,讓學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情懷、思想,甚至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繪制一幅荷塘月色圖,或者是仿寫一篇文章,促進學生審美鑒賞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的提升。
2.4 培養(yǎng)學生文化理解及傳承能力
語文學科是我國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傳承我國優(yōu)秀文化的重要途徑。通過語文學習,可以讓學生深入感受到我國優(yōu)秀文化的魅力,能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民族文化自豪感,有助于學生現代化發(fā)展。在實際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就需要讓學生對文化有深入認知,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時,應該借助教材中提及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增強學生的文化底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念,讓學生可以更加理性的看待社會多元文化。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蘇武傳》這篇課文時,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學習文章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技巧、方法,還需要引導學生掌握班固及《漢書》的相關知識,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引導學生品味文章的史學價值、文學審美價值,并從蘇武身上學習其民族氣節(jié),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此基礎上,教師指引學生對蘇武的現實意義進行探索,在當代社會中,面臨著各種誘惑,如金錢、享樂等,這些東西關系到人們的心靈選擇。而在現實生活中,有20年長途跋涉送信進山的王順友;有為戰(zhàn)友守墓30年的歐興田;有堅持19年鄉(xiāng)村支教的李桂林、陸建芬夫妻。他們賦予了蘇武品質新的內涵,而這也是當代學生必須學習的品質,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親近蘇武,將蘇武的精神融入到血脈中,這樣才能讓學生真的把握到蘇武精神真諦,才能促進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現代化發(fā)展、傳承,同時也實現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總結
總而言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實踐中,高中語文教師必須充分把握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積極探索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策略,逐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從而實現學生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鄭新麗.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特征及培養(yǎng)策略[J].教學與管理:理論版,2017(8):79-82.
[2]貢如云,馮為民.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實質內涵及培育路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05):166.
[3]李鳳玲,蔡玉森.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語文教學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9(9):97.
作者簡介:
黃朝輝(1973.12-),男,漢族,甘肅省民勤縣人,從事普通高中語文教育,一級教師。